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知识管理理论内核——信息素养能力论之构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知识管理的内涵与信息素养的关系,研究探索信息素养能力论作为知识管理理论内核的充分必要条件,构建知识管理理论内核--信息素养能力论。  相似文献   

2.
Library 2.0的实践领域:信息素养教育和终身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信息素养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先发展的目标之一,结合政府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和全民积极终身学习的四个关键领域--学习和教育、卫生与社会服务、商业和经济发展、政府管理与公民权利,探讨library 2.0在其中的作用,认为library 2.0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信息偶遇能力是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行的信息素养标准与模型中对如何提升这种被动信息获取的能力尚无任何形式的明确指导。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可以利用现行信息素养实践模型进行大学生信息偶遇能力培养的观点,为Web 2.0网络环境下如何提升大学生信息偶遇能力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角度对此观点进行理论论证,并利用以Kuhlthau信息搜索模型、Big6问题解决模型为代表的信息素养模型进行了具体的实践模型探讨。[结果/结论]提出基于现行信息素养模型的大学生信息偶遇能力培养模型,即可以借助现行实践模型的实施环节培育大学生的信息偶遇意识,提升其信息偶遇的能力以及对所偶遇信息的摘取、保存、组织、评估与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5,(20):43-47
1960年代末期,网络媒介的发明与应用使信息存储与传播水平得到空前提升,以提高人类处理信息能力为目标的信息素养教育理论就此产生,依次经历了四个研究阶段,并从1990年代开始受到中国学界的密切关注和研究。在数字技术广泛融入网络媒介、"大数据"理念骤然兴起的背景下,信息素养教育理论研究遭遇重大挑战,但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开展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融合研究已渐成学界共识,将是信息素养教育理论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从高职院图书馆员信息素养状况分析出发,提出高职馆员的信息素养必须从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三个方面强化培训,使之能与高职教育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终身学习时代信息从业者的知识素质要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惠萍 《图书馆论坛》2006,26(3):75-77,89
在阐述信息从业者知识素质研究必要性的基础上,认为在终身学习时代信息从业者有两个方面的知识素质要求:一般知识素质要求和面向知识管理的知识素质要求。最后提出了改进其知识素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信息素养内涵的建构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张亚莉 《图书馆论坛》2005,25(5):53-55,117
在对“信息素养人”行为特征进行深入解读和归类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信息素养是由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非认知因素(非智力因素)等三个要素相互作用所组成的一个结构体系。并论述了内涵建构在杜绝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片面倾向和改革“教”“学”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生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信息素养是对信息社会中人的信息行为和思维方式的整体描述,它包含信息发现、评价、利用、交流等各种功能。21世纪人类将迈入信息时代,高等教育必须对此作出积极回应与变革,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信息素养涵义的基础上,论述了大学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并探讨了我国大学图书馆用户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信息资源日益重要的背景下,信息素养概念产生。随后,美国图书馆界率先将书目指导业务转型为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也成为图书馆情报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主要依据国外信息素养领域文献及其他相关文献,对信息素养概念、理论、实践的演进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旨在为国内同仁从全局角度理解国外信息素养领域的各种变化,提供线索和洞见。研究发现:国外信息素养领域对早期信息素养概念进行了四种不同性质的修正及两次颠覆性改变,引进和发展了多种相关理论,包括各种流派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各种批判理论和实践理论,实施了不同路径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这些相互影响的发展变化导致了三种信息素养范式的出现:普适技能范式、情境化能力范式和嵌入实践范式。通过对已有范式的反思,本文提出未来信息素养研究和实践应将培养持久的信息获取利用习惯纳入考量范围。  相似文献   

11.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学习投入理论,建立图书馆信息素养翻转课堂学习投入和学习效果概念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性学习动机、翻转课堂教学质量均显著正向影响学习投入,控制性学习动机对学习投入影响不显著;学习投入显著正向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满意度,学习效果正向影响学习满意度。据此提出提升图书馆信息素养翻转课堂学习投入和学习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内容分析法,从理论所属学科和理论使用方法角度对近十年信息素养理论的中英文文献数据进行编码分析,通过重点研究理论所属学科的参与情况,以及理论生成和理论应用这两种使用方法,揭示出了信息素养领域的理论应用与发展态势:①关于信息素养理论的研究少,且理论总数少;②信息素养理论的发展主要依托图书情报学科的发展,辅之以心理学、教育学;③理论研究对象集中,且理论所属学科趋于稳固,缺乏研究创新点,研究重心大多放在老师、图书馆的教育教学上;④理论应用和理论生成的使用方法之间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关系状态:继承关系和一对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红然 《大观周刊》2012,(26):296-296
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英语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上好阅读课,如何提高阅读课的效率,一直是广大英语教师在研究的问题。我根据前人的研究,结合自身的实践,设计了四阶段阅读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略论现代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信息社会中,信息素养(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与应用的能力)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在人的必备知识结构与潜在能力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更是学习型社会人们“学会学习”及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目前,信息素养的培养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其核心的问题是学会如何适应信息社会,也就是除了具备基本的读、写的技能之外,还应当具备对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进行的,信息素养体系则存在于学习环境之中并支撑其发展。文章尝试分析了大学生学习环境在信息时代的变化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实例,研究讨论适应学习和认知环境发展的新型高校信息素养体系,包括其目标、标准、作用、主要内容、方法/模式的变革与拓展,以推动信息素养成为支撑学习环境的元素养,并带动学习素养体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长松 《大观周刊》2012,(15):139-139
现在的教育发展方向是“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7.
本对终身学习的内涵,终身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实施终身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伟华 《大观周刊》2011,(52):97-97
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力、感悟力、鉴赏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崇高的传统美德.体悟博大的文化底蕴,继承凝聚的民族精神,形成深邃的思维体验,为学生养成健全人格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实质及其结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论述了信息素养能力的实质及其形成过程,指出信息素养能力的实质就是结构化、网络化、程序化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策略,探讨了信息素养能力的结构,指出信息素养能力是一个多因素、多形态、多层次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图书馆员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安 《图书馆论坛》2003,23(5):164-164
从不同方面 ,探讨了图书馆员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