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作文教学,笔者的观点是指导不是限制。指导的前提是让学生能写,喜欢写:指导的中心是研究生活,帮助学生建构求真求美的文章秩序:指导核心是激励;指导的关键是把握规训和自由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改的全面推进,高考对能力要求的捉篙八特别是综合考试对创新能力的要求,这都给中学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能力的取得靠课堂灌输是无法完全获得的。因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日益受到推崇。我认为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这是当前必要而且急需要的。  相似文献   

3.
英语教学中 ,教师发挥指导作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应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习惯的养成、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习积极性的激发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学习是引领学生深化认识、积极思辨、激发潜能、开阔视野的崭新的学习模式,它旨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它的学科综合程度高,贴近实际生活,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利于激活个性思维,因此备受师生欢迎。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学习的的新的学习方式,在积极推行、尝试、优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师生角色更新与转变的问题。学生不能再同过去一样“坐享其成”,被动接受,而是要自主探究,自由创造,成为学习过程中真正的参与者和体验者。“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在儿童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最好是恰到好处:早了不行,迟了也不行;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指导过早、过多,学生得不到锻炼;指导帮助过迟、过少,学生会绝望放弃。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因教师介入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6.
在品德教学时,特别注重把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润物无声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养成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  相似文献   

7.
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后也要回归生活。在小学生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快乐成长。就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如何回归生活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课如何指导、挖掘学生思想品德的上的认识.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这要求教师立足教材.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任务和地位、作用。在教学中.应强化以下几方面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侯伟红 《考试周刊》2012,(57):43-43
数学是很多高中生的弱势科目,原因有很多种。有方法、技巧的欠缺,有知识的欠缺,也有老师指导的不当,等等。现就这种情况浅析一二。一、造成学生学不得法的原因分析。1.学生方面的原因有:上课不专心听讲.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点没听到或没听全,或者不会记笔记;当堂要学的知识没有领会,理不出知识的头绪,问题一大堆;  相似文献   

10.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其核心是使学生通过实践去获得研究过程中的体验,  相似文献   

11.
学校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养成教育,精心设计实践活动课,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相似文献   

12.
张金 《考试周刊》2014,(19):127-12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生根发芽,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备受关注。尽管近些年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过很多尝试,表面风风光光,但是实际效果不太理想。原因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于注重形式,忽略教学实际效果,而通过初中思想品德课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学没有实效性就脱离教育的最初目的,不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3.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是既联系实际以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又运用理论分析实际,达到材料与观点、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易苗军 《考试周刊》2011,(52):175-176
新课改后,初中思想品德在教学的思想和方法上都有很大的改观,在内容的编排上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这就对思想品德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更要把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现实生活,在生活中回味课堂学习到的知识,让课堂变得更生活化、实际化,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本文立足于新课改的客观实际,运用创新性的思维模式,论述了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模式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提倡小学生自主质疑、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并且在活动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手段不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在学生预习、课堂学习等环节教师的指导作用依然十分重要。教师不仅要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想方设法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而且在学生习作方面发挥良好的指导作用,才能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思想品德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实践修正才能形成。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不仅要理解、感受生活,更要从儿童的视角去理解学生的生活,利用教材并创设情境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判断道德两难问题,使他们不断提高道德认知,从而获得道德体验,提升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7.
研究学生思想,理解学生需要,有效组织教学过程.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提供宽阔的展示舞台.教师精心研究,设制有价值的探究话题.营造宽松环境,创建学习情境.加强规范培训,培养合作意识.激情投入,灵活评价,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专注精心备课,优化学生差异.点评欣赏肯定,总结反思提高.  相似文献   

18.
课本剧的推广有利于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它是推行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应当积极地介入到学生编演课本剧的整个过程当中,组织、合作、鼓励和引导,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推广课本剧的意义,教师在课本剧的编写、排演和评议三个阶段的指导方式、指导内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对小学生进行启蒙思想教育的课程。教材始终从加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严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心理特点,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整合“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关系,精选有教育价值和生活典型意义的案例作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小学品德)指出:品德培养要回归生活。这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作为。这不仅是因为学生良好的思想.沾德和行为习惯需要在生活中养成,在生活中体现,是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而且还因为学生最终是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各生活,培养这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也还是为他的生活服务。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品德课程不仅要从德育知识体系更要从学生的生活层而构建学习内容,来培养学生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