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望不可及"经常在报刊上出现,请看下面几例: ①野心总是敌不住宿命,在远征埃 因霍温以1比3的惨败告终后,佩鲁贾人终于发现,历史性地挺进联盟杯第四轮,对他们来说仍旧是可望不可及的梦。(《东方体育日报》2004年3月5日)  相似文献   

2.
郭永林老师的《素质教育离我们太远》(《四川教育》2003年第1期)一文,分析的在落后农村实施素质教育难度大的原因正中要害,呼唤“良好的乡村教育模式”也正是广大农村教师翘首以待的。基于此,郭老师提出“素质教育离我们太远”,“或许应当考虑先发展经济”。的确,发展教育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最终只能纸上谈兵。但我认为,在农村实施素质教育说“远”也“近”,并不是可望不可及。与发达的城市教育相比,说农村教育处于“刀耕火种”阶段并没有多少夸张,但素质教育在这里仍有生存的空间。经济落后并不影响观念转变,教师自己先应进行观念的新陈代…  相似文献   

3.
南宋沈义父主张作诗“用字不可太露”,因为“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乐府指迷》)王国维力排沈氏之说,认为“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事。’若惟恐人不用替  相似文献   

4.
《广东教育》2004,(12):44-45
“我也信息化了!”一位中学教师说。他在TCL教育互联“粤龙门助力优秀教师信息化教学”行动中以“0首付、分期付款、免息”的方式买了一台“师尊Ⅱ”电脑。他感慨地说,以前电脑可望不可及,现在电脑变成了伸手可及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一戒“随意性” 课堂提问应精心准备 ,目的明确 ,因人施问 ,不能信手拈来 ,随意发挥。二戒“平淡乏味” ,课堂上应善于创设问题情景 ,点拨启迪 ,化静为动 ,激发思维 ,不可浅处设问 ,无疑处设疑。三戒“满堂问” “满堂问”是“满堂灌”的表现之一 ,问题过多反而挫伤学生积极性 ,使学生产生厌倦。四戒“高深莫测” 要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由近及远 ,难易适中 ,循序渐进 ,不可急于求成 ,使学生感到不可攀 ,可望不可及。五戒“偏心” 提问要面向全体 ,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全体学生都积极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避免出现被遗忘的…  相似文献   

6.
中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诗·椰风。墙有茨》)中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诗·椰风墙有茨》)中之言,不可读世。所可读也,言之辱也。(《诗哪风墙有获》)诗中的“中势和“中黄之言”应当作何解释方才确切呢?毛传:“中越,内看也。“”其意为宫闲、宫廷内部。韩诗中,着写作责,释“中耕为“中夜”(《广雅})、《释文》释义同)。因而,“中黄之言”,郑笺释为“内黄之言,谓宫中所着成”;韩诗释为“淫僻之言”I《玉篇》则直接释为“中夜之言’。清人惠栋《毛诗古义》上、马瑞辰《毛诗传络通释…  相似文献   

7.
“洲”和“州”写法相近,读音相同,又郜可做地名用,但是两者仍有明显区别,不可随意加多或省略三点水。“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第一篇《关雎》有个脍炙  相似文献   

8.
《氓》第三章后四句:“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课本注释说:“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说得过去;女子沉溺在爱情里,那就说不过去了。”把“说”理解为“说得过去”。闻一多先生认为这里的“说”通“脱”(转引江苏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这个  相似文献   

9.
《老子》二十一章论“道”有云:“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儿所谓的“精”,指精气,犹《管子·内业》所谓“精,气之极也”,“精也者,气之精者也”。而《庄子·大宗师》云:“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此言“有情有信”,语本《老子》;“无为无形”,则进一步推衍为不可知“道”。“有情”即“有精”,“精”、“情”二字古本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史上一部很重要的文字学著作,也是一部很重要的字典。那么,它为什么不叫字典而取名《说文解字》呢?原来,古代的文和字是有区别的:独体的不可分析的象形字、指事字叫做“文”;合体的可以分析的形声字、会意字叫做“字”。《说...  相似文献   

11.
吴房添 《师道》2003,(2):13-13
前不久,我从《杂文月刊》读到了一篇题为《九不可为》的文章。“九不可为”就是钱不可贪、文不可抄、师不可骂、友不可卖、官不可讨、上不可媚、下不可慢、风不可追、天不可欺。每个人做人的本事,都是他人教的、自己学的,没有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就难以立足于社会。因而,只要你不忘本,就不可以骂老师。  相似文献   

12.
古文中,经常可以看到“可得”、“可得而”连用的现象,目前中学教材中,亦多次出现这类句子,如: ①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黄宗羲《柳敬亭传》) ②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吕氏春秋·察今》) ③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同上) ④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同上)  相似文献   

13.
以英国著名哲学家休谟在其《人性论》中提出的“是”与“应当”之间的不可通约问题作为出发点,通过对当代西方一些著名伦理学家的相关论述,从理论、逻辑的角度论证了“是”与“应当”、事实与价值之间的不可通约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4.
将“争”写作“争”就成了错字,为什么?有篇题作《“彐”和“■”形辨》的短文谈到:“凡没有笔画自上而下从中间穿过时,一律写‘彐’;凡有笔画自上而下从中间穿过时,一律写‘■’。”(载《中学课堂内外》一九八四年创刊号,作者潘泽生)从新《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等书看来,这说法是正确的,它从汉字书写的角度告诉了大家一条形辨的规律。但是“彐”和“■”为什么非如此写不可呢?下面,我简单说一说其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15.
释“展”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促织》一文中,有“展玩不可晓”一句,课本未注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将此句译为“她展开看了一阵,不懂什么意思。”黄汉丞同志所著  相似文献   

16.
汉语词典对“对等”一词的定义不一致。《现代汉语词典》《当代汉语通用词典》和《现代汉语辞海》的定义只有一个。《新华字典》和《高级汉语大词典》的定义有两个。一个与上面3部词典的定义相同,另一个与上面3部词典的定义不一样,将“对等“解释为”大体对等”。“对等翻译”被视为中国翻译界的理论经典和金科玉律,译自奈达及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家的理论术语、意义为“对当”的equivalent。“对等翻译”原理受到中国学术精深的翻译理论家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翻译中存在不可译,翻译不可能对等。“对等”翻译论者引用《高级汉语大词典》的定义反驳说,汉语“对等”即大体对等,非绝对对等,使受到批评的“对等翻译”理论继续流行。  相似文献   

17.
对于成语“不可救药”,《辞源》(修订本)、《辞海》、《中华成语大辞典》(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新编成语多用词典》(金盾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五种语文工具书皆把“药”字释为名词“药物、药品”之“药”。愚以为不确。“不可救药”之“药”字应当是动词,表示“疗、治疗、疗治”之义。“不可救药”源出《诗经·大雅·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原意是说西周厉王多行暴政,就像重病人一样,不能再医治了。而唐朝孔颖达解释这两句话说:“多行惨酷毒害之恶,谁能止其祸?如人病甚,不可救以药。”孔颖达把“不可救药”解释作“不可救以药”,即“没法用药救治”。这种解释在意义上说得过去,但不符  相似文献   

18.
课本第 12 8页 :“新中国成立以后 ,《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此处应为“《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课本第 13 3页讲 1949年 9月 ,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下面还注释 :“1982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第五次会议正式定为国歌。”从 1949年选为“代”到 1982年“正式定为” ,中间还有一“插曲”(改歌词 ) ,实难详述。此事体大 ,故“代”字万不可少这个“代”万不可少$山东省东阿县教育局教研室@韩长代  相似文献   

19.
一、“道可道”就是“道可言”吗 老子《道德经》开头有两句很有意思的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今通常把首句解为“道”不可言说,可以言说者即非“常道”之意,释“可道”之“道”为言说。高亨《重订老子正诂》、张松如《老子校读》、任继愈《老子新译》均持此说,实为因袭前人旧注如王弼《道德真经注》魏源《老子本义》等。然而从《道德  相似文献   

20.
释“楬”     
本文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说文》“”篆所释之本义;(2)、《说文》“”篆所引之本义例证;(3)、当代一些汉语字典辞书关于“”篆研究成果的引证训释方法。(一)、二徐本《说文·木部》均训释曰:“,桀也。从木,曷声。《春秋传》曰:‘而书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改正为:“,也”,并注曰:“赵钞本及近刻《五音韵谱》作‘’。宋本、叶本《类篇》、《集韵》、宋刊《五音韵谱》皆作‘’。……今按:作‘桀’不可通。……‘’见《周礼注》:‘今时之书,有所表识谓之。’《广韵》曰:‘,有所表识也。’,汉人语,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