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斗歹徒     
一天,武警某部宣传科副科长周铁再、某部副参谋长邵定华带领政治处陈干事和聂干事前往少林寺景区执行公务。当他们行至少林寺院附近时,忽然有一对自称台胞的青年男女气喘吁吁地跑到他们面前,言称途中遇到两名歹徒的抢劫,请求帮助。原来,这对游客来自台湾省高雄市,他们下榻在郑州亚欧大酒店。中午时分,俩人包租一辆黄色“面的”专程来到名扬海内外的少林寺游览。当车快行至到少林寺景区入口处时,突然遇到两名男青年的拦截:其中一人自称是少林景区的工商人员!要搭一段路。不想,俩人上车后便原形毕露,要挟这对台胞交出身上所带全部…  相似文献   

2.
龙争鹰斗     
在中国南海上空撞机事件发生的第十一天,美国政府终于向中国人民递交致歉信。这虽然离中国政府的道歉要求还有距离.但足以使中美双方关系出琬缓和。并向好的方向发展。但诚如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所言.事情并没有完结。南海上空的撞机事件,中国人以生命为代价,换取这样一个事实:威胁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3.
元宵斗假牙     
那年春节回国,前脚刚到北京,猪木跟着就到。他是我在东京认识的朋友,智商不高,却很厚道。短期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打工度日,年纪不小了,还是光棍一条。猪木对中国文化颇有兴趣.每次听我说起中国,都聚精会神。有一次我说到中国的物价便宜,只有日本的多少分之一,他眼睛瞪得大大的,从此记在心里。  相似文献   

4.
拙作《编辑生活絮笔》在《出版工作》上刊载了二十四期。这一篇是结束文字。《絮笔》本来写得就够絮叨的,末了再来一个絮笔,岂不絮叨加絮叨么?故以《<絮笔>的絮笔》为题。当初,我提笔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本没有想到有如此多的话要说,只是打算对自己在编辑生活中所走过的道路、所遇到的问  相似文献   

5.
8月3日至13日,河南省新乡市遭受特大暴风雨袭击,山洪爆发,黄河泛滥。120个乡(镇)、1548个村庄的189万人受灾,被洪水围困人员达28.55万人。在全市军民同洪水展开搏斗期间,新乡日报社党委要求记者到一线去,到洪水最大的地方去,到受灾最重的地方去!用最快的速度将真实、动人的  相似文献   

6.
7.
雾霾斗古城     
不论是气象因素还是煤烟污染,长达十余天的雾霾再次给后奥运时代的城市环境敲响了警钟1月14日早上,雾霾笼罩下的古城保定能见度只有100余米,整座城市的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灼烧喉咙的味道。这天,王金甫犯了哮喘,不停咳嗽,说话的声音有些发颤。几天来,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雾霾天气容易引发上呼吸道  相似文献   

8.
合笔     
一般说,新闻作品,在写法上,是以客观的叙述为主的,但也兼有简短的描写、抒情、议论等。在行文之中,它们常常是分开的。读者可以分辨出来,这段是叙述,这段是抒情,或者描写,或者议论。如果在叙述之中,揉进了描写、抒情、议论的成分,以致很难说,这段文字是叙述,还是抒情、描写、议论,那么,这种含有多种成分的写法,我们称它为合笔。穆青、陆拂为、廖由滨合写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这篇通讯,写到植棉能手吴吉昌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挨批挨斗,被监督劳动的  相似文献   

9.
岭南书法的发展,跟岭南诗歌一样,有着它独特的道路。正如王士禛《池北偶谈》中指出的:“东粤人才最盛,正以僻处岭海,不为中原江左习气熏染,故尚存古风耳。”岭南书家,书风多沉雄苍劲,特别是明清两代,赵、董一派的“荏弱之笔,甜熟之态,剽滑之  相似文献   

10.
雷达笔     
汉王雷达笔,采用世界领先的感应芯片和元器件,在多种材质上可获得最佳的移动效果。雷达笔不仅具有键盘一样的文字符号输入功能,还具有鼠标功能,可以轻松完成鼠标所应具备的左键、双击、移动、拖动等功能,实现一笔两用,无需配备鼠标,以笔的形式在鼠标垫上写字输入到计算机中。 汉王雷达笔形状小巧,重35克,貌似“雷  相似文献   

11.
醉笔     
~~醉笔@王成喜~~  相似文献   

12.
国学大师林语堂年轻时兴趣广泛,精力充沛,读书之余喜欢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林语堂一度对棒球兴趣浓厚,一有空闲,就拉上夏威夷来的留学生根耐斯一起练球,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不久他就成了一个高水平的垒手。不承想,这项“绝活”竟派上了用场。  相似文献   

13.
停不了笔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一家市级报纸发表第一篇作品至今,我已经走过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这中间我遇到过许多困难,也多次产生过停笔的念头,但一直停不了笔。  相似文献   

14.
剑与笔     
我们农业记者组一行5人到澳大利亚访问,在访问农牧场、各级农业行政部门的同时,还访问了几家有关农业的报社,其中有全国农民报、农业双周报。“你们农民最喜欢看的消息是什么?”我们问道。这几家报社的有关负责人都说,首先是政治消息,是政府对农业的有关政策。因为这是  相似文献   

15.
九月五日,北京隆重举行邓拓同志追悼会。在党的宣传战线上,邓拓同志用他的笔为革命战斗了一生。不幸,由于一场骇人听闻的所谓“三家村”文字狱,他竟冤死于姚文元、戚本禹之流一小撮文痞的笔下。沉冤十三载,现在总算得到了平反昭雪,对邓拓同志做出了应有的评价。追悼会以后,新华社和北京日报都做了报道。两篇报道,详略不同,仔细看看,似乎都有点缺陷。而且,在我看来,北京日报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笔有千钧力     
每个记者手中都握有一支笔.这支笔重不足两,长不及尺,然而,它却力抵千钧.用得正,可以褒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起到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的作用.用得不正,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产生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月亮披着朦胧的面纱若隐若现.机组在湛蓝的天空划出优美的弧线,拖曳出五彩的云练,云月相逐,相映生辉……摄影者用《彩云追月》这样一首民族管弦乐的曲名。来概括一个难得一见的美丽瞬间,再合适不过。一个“彩云追月”。点出了蕴涵在照片中音乐般的美学意境,赋予其文学美感。让人产生诗意联想,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  相似文献   

18.
笔的消失     
工作多年,我发觉我居然连支笔都没有。不仅身边,单位,家里头,翻个底朝天也找不到笔的影子。从家乡过来看我的老朋友用阴冷的目光看着我,不屑地说:“你已经和俗人没什么区别了。”  相似文献   

19.
停不了笔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一家市级报纸发表第一篇作品至今,我已经走过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期间遇到了许多困难,也多次产生过停笔的念头……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爱看连环画和唐诗宋词。从小学到中学,老师经常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评讲。从那时起,我就萌发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将来一定要当一名作家。  相似文献   

20.
三支笔     
詹姆·兰狄斯是美国一家出版社的编辑主任,他工作时习惯于用三支笔审订书稿。一支蓝笔——修改文书与拼写;做笔记(写在专用的笔记本上)。一支红笔——在笔记本上划出重要意见,以便在与作者见面时,向作者提出讨论。一支削尖的铅笔——在稿纸边沿记下要提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