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美是什么?这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古往今来,不知绞尽了多少哲人智者的脑汁。尽管已经有过许多闪烁着睿智的光辉的回答,但时至今日,对美的本质的探测,仍然具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无论“美是和谐”说,“美是关系”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或“美是生活”说和“美是典型”说,以至当代流行的命题如“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主客观的统  相似文献   

2.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方式。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追求美的客观条件,同时,也从不同程度上有助于满足中学生追求美的强烈愿望,但是,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  相似文献   

3.
人文景观的审美特征一般可以概括为特色文化美、历史价值美、独特意境美和隐秘幽玄美。这四种审美特征中的某几种特征,很有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审美对象身上。所以,综合把握、灵活使用,是人文景观审美当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庄子的美学思想中,"真"与"美"是趋于一致的,保持"率真"的状态可以使人保持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具有超越性质的审美视角.追求真性的行为实际上是落实在精神上的一种率真状态,审美主体在这个过程中也与审美对象拉近了距离,主观态度与客观视角在这里凝合在了一起,审美主体在此刻也获得了对于"真美"的内在把握.  相似文献   

5.
古徽州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徽州文化,其审美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徽州人审美精神的表征。从徽派建筑艺术,我们可以看到徽州人在审美文化方面的精神诉求:崇尚"诗意的栖居"与"天人合一"的自然美,追求"庄严肃穆"与"长幼有序"的伦理美,重视绮丽多姿、清新淡雅的工艺美。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包括审美能力、审美品位、审美取向以及审美表达等基本要素。要有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需要在发现美、把握美、感受美、分享美和创造美等环节上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品位、引导大学生的审美取向以及激发和推动大学生进行审美表达。主要的方法包括以知启人、以情动人、以意导人和以行塑人。  相似文献   

7.
“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元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高尔基语)教师应该也必须将美带到教学中去,因为语文美育既是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也是课堂教学实践的需要,更是符合了素质教育的目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审美化思考的几个问题,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一、要创设教学需要的情境心理研究表明,美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审美主体的“注意”,产生强烈的审美愉悦,作为“文质兼美”的课文,通常也能激发获得这种审美愉快的期望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期望情绪实施美育,将审美期望外化为审…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场景中的美育应当纳入对展览文化语境的考量,尤其是其中所涉及的人与物、人与人的伦理关系。通过在历史文化类博物馆的教学案例,可探讨青少年美育实践中的困境与出路。在少数民族服饰展厅的课堂中,通过"衣橱"这一形象的比喻,提示学员思考博物馆展陈的片面性,同时通过深入浅出地引入"身体美学"的伦理问题,启发学员思考"美"的社会性与文化性和审美选择的多样性。在教学设计中融入"社会美"这一维度,不仅能拓宽基于"观看"这一视觉层面的单一审美模式,启发学员对"美"的多元性的理解与包容,甚至有助于突破博物馆现有展陈条件与环境所带来的局限,从而培养青少更全面更具批判性的审美能力,引发层次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9.
康德认为人是教育的产物,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入,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席勒强调审美教育要培养完美的人性,造就审美的人.审美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思想的核心应该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语文教学中施行审美教育,就是借助语文教材及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美的因素,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起到"以美引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极其重要方面,对于培养和造就完整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育功能有三:启智、育德、审美。然而过去只强调其育德、启智二项功能,往往忽略其审美功能。这是教育中的严重失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语文学科是学校进行启智、育德、审美教育的基础学科,中学语文教学更是基础之基础,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基地。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应从挖掘教材的美育因素和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着手。一、挖掘教材的美育因素这包括挖掘教材中的自然美、人物美、艺术美、情感美诸方面。透视写景或借景抒情的诗文对自然景物美的描写,展开联想,把握形象美点,体察作者在描写景物时的情思。作者情思因自然景物而得以…  相似文献   

11.
节奏与美     
美是在人和自然、社会和艺术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美的本质离不开人的本质。美是客观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和谐统一。自然中的美是自然中的审美对象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谐统一的结果;社会中的美,是社会中的审美对象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谐统一的结果;艺术中的美,同样是艺术中的审美对象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谐统一的结果。因此,美,就是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美术课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审美情趣。那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普遍认为,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美学中对审美本质的定义已不计其数,我们所熟知的比如:审美是对美的对象的情感态度;审美是对美的事物的独到认识;审美是人的理想意图的实现;审美是一种非功利的自发性精神愉悦;审美是美的对象作用于主体产生的愉快;……,不一而足。这就好象在探寻审美本质的森林中,前人留下的各种各样的路标,然而任何路标都可能把我们导向离审美本质更远的方向,或者因为毫厘偏差而从它旁边走过。但前人的努力不管如何都可作为经验或启示。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这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钢琴演奏教学是一门在"立美审美"观念指导下的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中,要将演奏控制和审美标准相联系,使钢琴中演奏的音质和音量,织体层次与审美情感表达紧密连接。为了适应当今全球化时代发展要求,在音乐专业的教学中则应当全面实施知识、素质、能力教育。本文试图将这一理念引入专业钢琴教学,着重探讨音乐审美标准与钢琴演奏立美、审美控制的内在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美育是一种塑造人的活动 ,美育的深层价值在于提升人的本质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虽然马克思经典作家在论述人的全面发展时没有提到审美或审美教育 ,但这并不影响全面发展的教育包含美育。美育的终极意义决定了它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现代体育教学美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美是审美潜能与美的潜因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一种能引起师生心灵愉悦的和谐状态。这种和谐状态首先是审美客体中的多种因素之间的和谐,这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大的和谐,即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诸因素的大和谐。这时,体育教学美才显示出来。但是,体育教学美的最终出现只能是在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之中,主客体离开了任何一方,和谐——美就无法产生。  相似文献   

17.
优美与崇高是美的两种不同形态,属于美的不同的两个范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这两种形态也是存在的。那么,它们究竟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呢?要了解这些,首先我们必须弄清美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是美呢?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我们在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美,感觉到美,但要具定给美下个定义,却不那么容易。历史上很多人对美的本质作过研究,众说纷纭,有的认为美在形式,有的认为美在完善,美在和谐,美在快感……这些观点虽也有其可取之处,但  相似文献   

18.
从大生命观的视角看,审美发生不存在主客对象的对立,解构此主客关系后,也并不是什么也没有的虚无,而是生命本来面目之空性显化在一切现象之中的和谐不二之存在美。一切美学现象,就是由这种本性自然显化的。美,是人类思想的界定,当思想从人类意识中生起,美丑也就建立了。在此视野下,为表述的方便,当首先辨清"本质"和"本性"的差异。随之,对审美发生的理解,就可以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提升到"审美发生是本性力量的显象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体育审美教育理念的解读,将体育划归于审美教育轨迹之中。并分析了体育审美教育的本质、价值和功能等内蕴,认为体育审美教育的本质是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体育中的美,通过体育美的感受,从而体验到体育带来的乐趣,提高学习动机,最终,为健康身体带来精神自由活动,养成健全的体魄。体育审美教育价值是以美启真、以美扬善。通过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的双向对象化过程保证体育审美教育的功能实施。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语文的“人文性”地位,强调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罗丹说:“美的事物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我们来讲,教材也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挖掘,语文是美学的载体,它是一个美学系统的存在,其中既有知识的美,也有文化的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感知美点,探寻美线,审视美的形态。”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一是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