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是一个出版大国。在与美国出版界人士的接触中,我深深感到在他们身上渗透着一种科学求实的理性精神和敬业虔诚。 美国出版人绝对是理性的。它对市场的细分令人叹为观止,对读者的了解让你叫绝。在他们的心目中,读者是永恒的上帝。了解读者的最好办法就是知道读者在读什么书。为此,全美最大的网络书店亚马孙为每一位点击过它的读者都建立了档案。在笔者参观的The McGraw Hill Bookstore专业书店的收银处,就有一个无声的电子系统在悄悄地做着这项工作,伴随着沙沙的机器声,顾客所有的信息都被自动地收集并储存起来。 “上帝”不会…  相似文献   

2.
不知道国内其他同行怎么看美国报纸的版面,我的理解是:简洁即美。一记得刚开始以职业眼光细察美国报纸版面时,我的感觉是简单。当代许多美国严肃大报的版面都有一种相似,就是一个个块的组合:几乎每篇文章都是整整齐齐的长方块,块上顶着等宽的标题,块的右下角即是文章的结尾。没有中国报纸上很常见的拐文、包题,以及文文相套的阶梯状排列之类,让人觉得毫无玄妙之感(参见图1)。后来接触多了,有了比较深的感受,又懂得了一些美国报纸版面理论,便明白了那种简单的块安排,正是美国报人的匠心所在。因为美国报纸排版的首要原则是易读性。唯易读才能使生活节奏那么紧张的读者把你精心采写的文章读下来。因为读者实实在在就是上帝,所以易读就是一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编辑学会代表团的一员,我很想了解美国同行的出版理念、编辑运作和实际工作的情况。这方面过去虽说也接触过一些,但大都是从书上和其他材料看来的,往往是经过好几手的材料。这次有机会同美国的编辑同行面对面地交谈,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颇为新鲜的事。承东道主的安排,我们接触到了四种编辑。  相似文献   

4.
读书     
我先有感觉后有思考,这本是人类共同的命运.但这一点我比别人体会得更深.我不知道五六岁以前都作了些什么,也不知道是怎样学会阅读的,我只记得我最初读过的书,以及这些书对我的影响:我连续不断地记录下对自己的认识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相似文献   

5.
书中写的是陈强父女在美国的经历。他们身在国外,心中惦记着祖国,总想为祖国的发展、和谐和美丽,捡回可作为借鉴和参考的一串串"贝壳",装点在祖国母亲的身上。从美国的政治、社会、教育、文化和许多不身临其境无法真实了解的方方面面,一路走,一路捡,一路思考……本文摘自该书,标题为本刊所加。  相似文献   

6.
读书     
我先有感觉后有思考.这本是人类共同的命运。但这一点我比别人体会得更深。我不知道五六岁以前都作了些什么,也不知道是怎样学会阅读的,我只记得我最初读过的书.以及这些书对我的影响:我连续不断地记录下对自己的认识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我母亲留下了一些小说,吃过晚饭我就和父亲读这些小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美国报纸的地方性 目前美国有1500家日报,7000多家周报(不包括刊物)。虽然报社林立。但美国过去一直没有全国性的报纸,也没有各级政府所属的报纸,所有报纸都是由公司或私人创办的,办报的目的只有—个,这就是赚钱。在美国公众眼中,报纸与其它商品并无多大区别,只是赚钱的方式不同而已。尽管美国有不少在国内外知名度都很高的报纸,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时报》、《巴尔的摩太阳报》、《波士顿环球报》等,这些报纸虽然发行量很大,影响不小,  相似文献   

8.
如果把陕西作家称作“陕军”,那么安黎就是“陕军”中新崛起的一彪“独立特种兵”了。他的文化根系是扎在黄土深厚的三秦大地上的,但他的小说却与以往陕西作家的作派有了很大的差异,这主要体现为安黎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操作方法都带有较强的现代气息,而同以柳青大宗师的传统小说拉开了较大的距离。我对安黎的读书、写作情况以及他的生活方式了解很少,但凭我的感觉判断,他应当是比较孤独,不喜欢扎堆,不张扬,但很勤奋,只是埋头读、写、思考的那一类。我还判断,他的读书范围很宽,而外国的书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他会读书,不生吃、不浑吞,能消化吸收并变成自己的血肉。我以上的评判,主要是以他的书为依据的。我特别欣赏他的《小  相似文献   

9.
个人数据信息隐私权研究在欧美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权一词源于英文Privacy,在《美国隐私法》一书中定义为:“隐私就是我们对我们自己的所有信息的控制;隐私就是对他人接近一个特定个人的限制。无论是身体的接近,还是对个人信息的接触”。  相似文献   

10.
写书,不是件易事。写书多是因人生积累颇多,对世道感受颇深,有感而发。因此,写书者大多是心智成熟的人。曾几何时,随着汹涌澎湃的信息时代的来临,人类的知识积累过程已大大缩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少年人写书正在成为眼下的时尚。我在最近这几个月里,有幸读到了三本少年人写的书。最先一本是韩寒在十六岁时写的《三重门》;后来是黄思路写的《十六岁到美国》。最新的一本是十五岁的矿矿写的《放飞美国》。这三本书的巧合,让我对少年人写书的现象,以及少年人写的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毫无疑问,少年人写的书离不开他  相似文献   

11.
很小的时候知道了这样一句话:"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高尚的朋友交谈。"尽管当时对其义不甚明了,但在见书即读的近乎泛滥的喜好中,开始自觉探寻"高尚"并给予心灵片刻驻足。时光像书页般一页页翻过,读过的书或深或浅地印在记忆底片。读了《蓦然回首》,一种少有的感觉抓住了我,仿佛一位超世的智者,在与我对面而谈,倾心而语,话题有古有今,有中有外,有生活,有书卷……不知不觉中,  相似文献   

12.
读黄全愈先生写的《素质教育在美国——留美博士眼里的中美教育》和矿矿写的《放飞美国——一个中国男孩和七个美国老师》这两本书,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我们究竟应该教孩子一些什么? 在中国,家长和老师要做的两件大事,一是教孩子学知识,二是教孩子学做人。所谓好学生要品学兼优,一是要思想品德好,二是要学习成绩好。但令人不如意的却是: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少孩子厌学情绪强烈,学习成绩不理想,讨厌上政治课、思想教育课,“人牵着不走,鬼牵着飞起来跑”,甚至还岀现学生杀死母亲之类的恶性事件。为什么我们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良好愿望和严格措施有时却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呢? 坦率地说,是因为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岀了一些问题!我们要不要  相似文献   

13.
<正>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影响人一生幸福的重大因素,想要有更美好的人生,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习惯,也就是所谓的惯性。对此,美国科学家查尔斯·都希格在其《习惯的力量》一书中作了生动的诠释。这本书被誉为风行全球的"习惯改造指南",一本彻底改变你事业和生活的书。书中提到,习惯是我们刻意或深思后作出的选择,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不再思考却仍继续、往往每天都在做的行为。这是我们神经系统的自然反应。习惯形成后,我  相似文献   

14.
写作新闻,应该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现在国外提倡故事化新闻写作,本文想谈些读书思考的体会,供大家参考——一、什么叫新闻故事化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指出:“记者的第一个写作信条是要表现,不要叙述。平铺直叙,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而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他还引用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创作体会:“我不去陈述,不去解释,我只是去表现,让我的主人公们替我说话。”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上,就是新闻故事化的写法。而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记者富兰克林则说:“用故…  相似文献   

15.
目前出版的不少图书,封面多有前后勒口,使读者拿到一本新书在翻阅时,首先会产生一种庄重厚实的感觉。这种设计方法所费材料有限,而好处不少。一般是利用前后勒口提供该书的简要内容介绍文字,或是同类书的书目(包括同一丛书中的其他书目)等,也有提供该书著译者的介绍文字。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满足读者从中得到信息和知识,目的是有利于对图书的  相似文献   

16.
“两周的外地访问,只碰到一件‘糟’事。”客人走下飞机,握着我的手说。听了这话,作为他这次采访项目的一个安排者,我为之一惊,正想问他,但没等我开口,他接着又说:“那就是:我几乎认不出我的第二故乡——重庆了。”他粲然一笑,然后郑重其事地向我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我要写本《西行漫记》那样的书,为促进美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做点工作。”这位客人,就是在美国久享盛名的记者兼作家白修德(THEODORE H·WHITE)。他  相似文献   

17.
阿甲 《出版经济》2004,(1):20-21
如今各行各业都时兴换位思考,提倡"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站在2003年的年根儿,我也来尝试一把. 童书卖书人的攻略 我是专营童书的卖书人,自然整日价琢磨的都是怎么提高童书销量的事情.在卖书人的行当里有一句大实话:"书也是一种商品,卖得出去就是好商品".畅销的书,自然是首先被关注的事情.有的出版社很会做广告"选择了本社,就等于是选择了畅销!"在2003年少儿图书订货会上就能见到这样的标语,让人感觉"这世界变化快".  相似文献   

18.
王丹 《大观周刊》2012,(16):264-265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总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却没有得到我们所期望的发展,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有效教学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者的共同追求,在某种意义上说,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今天就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在我与新中国的出版事业中,每每回忆起我在湖南省出版局工作期间的往事时,我总会想起文艺界的许多新朋旧友,其中有不少是在延安时的老朋友。他们对我工作给予的热情支持和帮助,我一直铭记在心,永远不能忘却。每当我沉浸在往事思念联翩之中时,一个久经考验、饱经风霜、乐观开朗、慈祥和蔼的形象,就会活现在我的眼前,她就是丁玲。 1935年秋,我在上海投身革命。我喜欢读书,读马列的书,读左翼社会科学的书,读左翼文艺的书。就在这时,我读过丁玲的《田家冲》和《1930年的上海》,这是我第一次读丁玲的作品,后来  相似文献   

20.
目前书店出售的普通读物,一般都是最近期间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新书,虽也有时重印一些过去出版的书,但品种往往很有限。所以有时中小学教师、学生要想看一本过去出版过的书,很难买到。有些学校的图书馆或因规模很小,藏书不多;学校如系新建,图书就更少得可怜。特别是农村、山区、边疆的中小学,用书就更加困难。过去商务印书馆曾出版过《万有文库》、《国学基本丛书》等为一般读者使用的丛书,为群众提供了不少方便。今天,根据我们的条件,如能为每一个中小学提供一套丛书,当会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