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改革应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从真切感受中提炼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陆蓓红 《文教资料》2005,(26):175-176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作的个性化,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珍视个人独特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相似文献   

3.
张亚凌 《初中生》2007,(9):26-27
同学们,作为一名从教15年的语文老师,我的确难以给你们描绘出语文有多么美丽,我只能凭着自己的真切感受带你们走进生活,从而亲近语文。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写作目标里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那么,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撷取用之不尽的新鲜素材,抒写出感情真挚、有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美文佳作呢?  相似文献   

5.
融入现实生活,真切感受体验,提笔就不愁“无米下锅”,不愁写不出情真意切的感人习作了。  相似文献   

6.
《语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的写作提出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2006年各地中考作命题的要求中,“独特感受”、“真切体验”这些关键词语频频出现,对新课程标准作出了积极而具体的回应,例如吉林省中考卷就明确提出“要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可是批阅了2006年中考作,阅卷老师普遍认为“怦然心动”的感觉鲜有出现,倒是作的“假”、“平”、“空”、“俗”等弊病依然大量存在。那么,怎样才能使阅卷老师“怦然心动”呢?答案是:你必须让自己指尖流出“真心”、“真情”之韵,拨动“个性”、“创新”之弦,弹奏“感受独特”、“体验真切”之曲。[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记叙文要想写得令人青睐,必须打动人心,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脚印考古     
好的作文,或反映生活的真实,或叙写生活的情趣,或阐发生活的感受。或兼而有之。生活是学生写作的基础。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述,为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不讨人喜爱的儿童是需要你喜爱的儿童”,这是一位老师的真切感受。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课程标准对个性作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写作文,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真诚、真切的感受。因为真实、真诚、真切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心,成就一篇好作文。"自己的",就是说文章应富有个性色彩,在选材上,要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而"自己的"往往就是最有特色的。所以,选择自己的  相似文献   

13.
我曾做过一个梦。但我坚信那不是梦,因为那种感受与体验是如此真切,让我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规定,作文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呢?在长期作文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教学准备 教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一次森林之旅,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林中乐队的魅力;或搜集各种动物的声音,创设出森林的环境,让学生反复聆听,交流感受,再进入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拉近,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应“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为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感知生活,认识生活,才能对生活有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反映生活的能力。因  相似文献   

17.
郭检生 《现代语文》2007,(3):112-112
正如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人的精神世界、对万事万物的感受、体验也是各不相同的。初中生尽管年龄很小,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体验不甚深刻,以至于写出的作(尤其是议论性体的)显得很平淡、个性化缺失,然而,学生毕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换言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只要敢于放手,引导得当,初中学生是不难写出富于个l生化的章的。这既体现了《语课程标准》中能够写出“有创新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作的要求,又能使学生在考试(尤其是中考)中,达到写作的命题要求,从而避免因写作方面得分不高,影响考生整个语学科的成绩。因此,贯彻新课标,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既重要又任重而道远。以下,是我对初中个性化作教学的一点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朴素的语言真切的感受──《繁星》赏析山西胡素芳,孔艳萍于朴素之中显优美,在真切之中见感情,这是巴金优秀散文的独特风格。小语七册中的《繁星》便是体现这一风格的一篇短小凝练的佳品。这篇文章是作者在1927年1月从上海乘船赴法国巴黎留学途中船上所作。它通过...  相似文献   

19.
什么样的人群最喜欢阅读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知青文学”?是知青。为什么是知青?因为知青文学作品里记述的生活是知青们曾经体验过的生活,他们对那个时代以及人生有最真切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高中学生要多角度去观察生活,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学生获得这些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才是作文教学的目的所在,通过五个“放”策略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