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学校科学教育的政策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的变革,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人的素质提高、生存方式和文化模式转型为主要内涵的人自身的现代化,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创新能力的发展、科学素养的提高,已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加强中小学生的现代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关系到我国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问题。加强科学教育的研究,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现代科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为我们指明了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以之为指导,对我国科学教育的理念与策略、科学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剖析,可看出我国科学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发展 ,与中国是否开放及开放得如何密切相关。近代早期 ,中国拒绝开放 ,中国科学接近停滞。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中国被迫开放 ,现代科学在中国开始萌芽生长。 2 0世纪中后叶直至现在 ,中国全方位开放 ,中国科学大踏步前进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不可分割性质决定了科学教育已发展成为科技教育。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相互促进,技术教育对科学教育的作用表现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科学精神,形成科学素养、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的载体;技术教育使科学课程更加综合化。根据国际上科技教育的经验以及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我国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加强技术教育的途径应为(1)强化劳动技术课对培养学生设计与技术能力的作用。(2)对科学课程中的各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将科学知识与技术手段教育相结合,将技术因素渗透在理科教材中,重视实验教学。(3)提高技术教育师资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自19世纪后半叶以来,我国的近现代科学教育,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和体系,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科学技术人才,促进了近现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科学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从科学的本质来看,我国的近现代科学教育还存在着科学精神、生活、科学方法和人文等一些基本价值的缺失.反思这些价值缺失,对于改革我国的科学教育内容,提高我国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现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在我国经济和社会文化建设中得到最大释放,保持我国经济和社会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方法教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科学方法的重视促成了一批有关科学方法、科学哲学等专著的问世。然而,对于科学教育来说,科学方法的引入却是20世纪后半叶的事,20世纪前半叶的科学教育只有科学知识的教育。一、科学教育中科学方法教育理念的凸现综观20世纪科学教育的历程,我们可以粗略地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识本位、方法本位和人本位阶段。在知识本位阶段,科学教育的重心在科学知  相似文献   

6.
<正> 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开始关注科学教育的质量。最初激发人们关心科学教育的是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Sputnik 的成功发射。美国政府对此做出的反应是,开始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用于发展堪称楷模的科学教育项目。1 “字母汤”项目(the“Alphabet Soup”Programs)在美国,大多数新提出的科学教育项目是以首字母缩略词命名的。在小学阶段,最成功的项目是由NSF(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提出的SAPA(Science—A Process Approach),SCIS(Sci-ence Curriculum Improvement Study)和 ESS(Ele-mentary Science Study)。这些项目都开始于20世纪  相似文献   

7.
当前,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国民素质主要包括健康素质、文化教育素质和科学教育与现代科学精神、现代科学方法等。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21世纪是个科技社会,在迈向21世纪的今天,科学素质已越来越成为一个现代人基本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评论《迈向 2 1世纪的中国教育科学》一书 ,提出了教育科学的一种体系 ,旨在为 2 1世纪中国教育科学的发展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近年来教育理论界贬低科学教育的倾向,文章提出当前我国应优先发展科学教育,理由如下:1对科学教育的贬低是由对传统科学教育的批判导致的对现代科学教育的偏见;2优先发展科学教育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抓住知识经济的时代机遇的需要,是教育系统自身改革、完善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和社会的双向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们科学素养的提高,但是现代科学教育中缺乏先进哲学思维的引导,大多沦为只是学习科学知识,如何运用科学知识推动学生自身的发展,忽视了其社会职能。如何用哲学思维更好地指导好我国的科学教育工作,实现人与社会理性的科学的发展,是现代科学教育要面临的问题。本文就哲学视域下的科学教育问题做了一些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欧美出现的教育科学研究运动是教育研究领域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运动它的出现与这个时期欧美社会新的发展和教育的深刻变革,以及人们对科学、科学与教育关系的认识有密切的联系。根据欧美教育科学研究运动中一些突出的事件加以划分,其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有其显著的特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欧美出现的教育科学研究运动是现代科学研究思想和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里的初次运用和实践,其所关注的领域和所争论的问题值得今天反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科学分类的进程大体上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第一次进行知识分类的是亚里士多德。近代前期(16—18世纪),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使基础自然科学分类初步完成;近代后期(18—19世纪),圣西门、黑格尔等曾对科学进行过分类。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了新的科学分类。到了现代,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卡尔纳普、邦格、凯德洛夫等对科学分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英国在17世纪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然而,18世纪以后,英国失去了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地位,这一地位先后被法国、德国和美国所取代。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到20世纪初,英国开展了一场旨在改变古典教育传统,加强科技教育的大学改革运动,大学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20世纪以后,古老的英国重振雄风,坐上了世界科学巅峰的第二把交椅。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的"现代社会主义"不是专指科学社会主义,而是指19世纪初以三大空想家为代表的高级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大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癸卯学制的颁布使科学教育步入制度化阶段,"五四"时期开始注重科学精神的提倡。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主要症结是单纯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忽视科学方法特别是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美国大学科研发展历程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进入大学最早始于19世纪初的德国,但大学科研得到最成功的发展却是在美国。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科研活动在美国大学中迅速发展,最终成为大学(研究性大学)最主要的职能之一,并使大学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在美国大学科研的发展历程中,大学加强自身科研能力的自觉意识,大学科研目标与国家发展战略的一致性,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大学领导者的创新精神,都是颇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叶,科学素养研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公众科学教育和文化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科学素养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科学素养概念化过程中呈现出的特征和趋势有:多元化、扩展化、层次化、行动化和生活化.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美国物理核心期刊《物理评论》的创办背景.从物理学发展、科学期刊出版、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三个角度叙述了19世纪末期的时代特征.结合美国科学研究水平的进步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说明《物理评论》的创办是美国物理学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为了维持统治,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颁布学制,废除科举,改良私塾以及选派留学生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为复式教学在中国的植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复式教学于20世纪初由日本传入中国,缓解了清政府兴学过程中教育经费短缺,教师、校舍匮乏等问题,满足了广大人民对教育的需求,推动了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杜威认为职业教育是实现民主的手段,职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主张统一的教育管理体制,职业教育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普洛瑟则认为培养职业技能、满足工业需求是职业教育的目的,职业教育应面向特定群体,职业教育应独立于普通教育管理体制,职业教育教师是所教职业领域的技能专家,应具备丰富的工业经验。二者争论中的很多问题仍然是当今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认真思考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