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是……的"句在现代汉语中有较高的出现频率,本文对"是……的"句的界定及其分类、"是"和"的"的词性和功能、有关的句法功能分析和语用分析等问题作了概括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是……的”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结构中“的”的词性、句法及语义特点,一直是语法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分析考察了“是……的”句的句法、语义特征,指出了当代汉语口语中,“的”移到宾语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三个世界”理论,为“他这样做是X”和“他这样做是Y的”的对立提供了描写框架,拟从组彤、释义、传息三个角度,较全面地阐释了两句式的对立特点.  相似文献   

4.
陈聪 《考试周刊》2013,(89):16-17
在“有”字存在句和“是”字存在句中,“有”和“是”在表显性存在时均在句法形式上有着各自所对应的同构关系.从而导致了二者在语义属性上同中有异.这是留学生在学习这两类句型时易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二者在意象图式上的特点,验证、补充了它们的差异.进一步阐述了二者在表示存在时的用法。  相似文献   

5.
将带宾语的"是……的"结构句形成的两种句法配列等值看待是将问题简单化的一种表现.两种不同的配列不是由音节、动宾结构类型差异导致的,而是由"VP的"兼具自指与转指两重属性决定的,自指与转指可以解释"NP-是-M-V-O-的"和"NP-是-M-V-的-O"两种配列在语义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但(是)”是转折连词,是句间衔接成分,其辖域是其前后的两个命题.“却”是评注性副词,是句内成分,其辖域是某一个命题,自身并不表示转折,表示言者对该命题的出乎意料的主观态度.语法性质和语义基础的不同,是造成“但(是)”与“却”兼容与差异的根源.两者的关系主要有三种类型:(一)非兼容;(二)兼容;(三)倾向性选择关系.非兼容主要包括四种情况:(一)纯粹的主观评价语境;(二)纯粹的转折语境;(三)话语标记;(四)单句句子成分间的转折.兼容出现于表意上可以兼容转折义和主观评价义的语境中,倾向性选择关系出现于表意上具有偏向性的语境中.  相似文献   

7.
韩昱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6):110-112
在近代汉语时期"是……的"句产生并得到了充分发展。我们着重分析了表强调的"是……的"句,将其分成单纯表示确信、肯定语气的"是……的1"和表示已然义的"是……的2",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代汉语时期表强调的"是……的"句式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8.
龙文余 《语文知识》2005,(12):14-14
人教版高中课文《我的空中楼阁》中有这样一句:“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人教版国标本课文《欢迎台湾小朋友》中也有一句:“一只船,扬白帆,飘呀飘呀到台湾。”这两句中的“飘”都是别字,应改为“漂”。 “飘”和“漂”虽然读音相同,都是动词,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认为在对“是……的”句传统的两分法(甲、乙)之处,还应新增一类丙,即是(动)+动子形式(包括单句和复句)+的(表“已然”的“语助”),丙类兼有甲、乙丙式的特点;二是认为用否定形式来说明“是”的词性的方法行不通。  相似文献   

10.
“想X都/也Y”格式是省略了“即使(就算)”的让步义紧缩句.文章从构成要素、形式特点、语义内涵、语用效果几个方面多角度讨论该格式的特点,并且分析该格式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及与前面分句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语言类型学认为汉语是唯一一个关系小句前置于名词的SVO语言,然而有些学者发现汉语似乎也存在“的”字短语后置关系小句。虽然嫁接法和提升法是生成语法中关系小句的主流分析法,但是“的”字短语前置关系小句的嫁接分析存在嫁接方向性与任意性问题,“的”字短语后置关系小句的提升分析会违反“主语孤岛限制”。标签理论视阈下的汉语“的”字短语关系小句研究表明:汉语仅存在“的”字短语前置关系小句,所谓的“的”字短语后置关系小句实为主谓谓语句。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实际,从具体例证出发,对汉语中出现的“是”字进行分类,并归纳、分析其词性归属。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分析并归纳了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是……的"句的情况,然后依据偏误分析的理论框架进行归类,并揭示这些偏误出现的深层原因,最后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与焦点表达有关的“是……的”句,指出“是”是真正的焦点标记词,“的”起到辅助强调焦点的作用。“是……的”句反映了焦点“强调或突出”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教材文言文中“是”字用法比较复杂。古汉语判断句不用判断动词是,“是”做判断动词用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先秦文学作品中的“是”均不是判断动词。中学教材中“是”字用法可规纳分类为:一、指示代词“是”。1.做主语;2.做谓语;3.做宾语;4.做定语。二、形容词“是”。三、动词“是”。四、判动词“是”。五、助词“是”。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否定陈述句“没(有)什么+X”格式的句法结构有五大类,但无论是哪种句法结构,其后面都有加“的”字的情况出现。“没(有)什么+X的”中“X的”有的不是“的”字短语,这里的“的”字,用在句末,不可以省略,加强了否定语气;有的“X的”是偏正短语“X的N”省略中心语N形成的“的”字短语。这里的“的”字短语有指代性和简易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语料分析的方法,对少数民族学生习得“是……的”句子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8.
衡山方言中“是咯”可用在句中,也可用在句末。在句中,“是咯+V”作为焦点标记,用来强调正在进行的动作或状态;“是咯+V”可作谓语、补语,少数作状语。句末的“是咯”是语气词,可用在祈使句和陈述句中,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茅盾的《风景谈》,其中有“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耀入你眼帘,……”的句子,粗看起来,似有语病。领队驼怎么能掌大旗呢?“耀”字为什么不用“跃”呢?但仔细一琢磨,这一句并非病句而是妙句。当然,领队驼是不能掌大旗的,因这句有省略,所以才有似是语病的感觉;补充起来就豁然开朗了。补充后就是: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主语承前省略是相当广泛的。可以承前邻句的主语省,承前隔句的主语省,还可承前分句的结构成分省。有人认为,“承前省略是指主语相同的邻近分句中,后面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这种省略有个必需的前提,即各分句的主语相同。如果各分句主语不相同(即邻近分句主语不相同),也‘承前’或‘蒙后’省略了主语,就会造成主语短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