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艺术终结之后——艺术绵延的美学之思刘悦笛著,南京出版社,2006"艺术终结"是在现代西方语境中产生并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一个话题。它既是当代文学艺术危机的表征,也是文艺美学自我反思与建构的契机。在西方,自黑格尔1828年提出这个话题以来,艺术终结问题得到了持续的讨论和研究。在国内,20世纪80年代薛华先生在《黑格尔与艺术难题》(1986)一书中最先对这个话题进行了理论的梳理和启发性的阐释。遗憾的是,此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说德语的艺术哲学家,对英美学界中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涉及。刘悦笛先生的新著《艺术终结之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发展,网络生活已经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微电影有效地依托新媒体,开始逐渐席卷整个互联网。近年来,随着《一触即发》和《老男孩》的迅速热播,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微电影的发展。同时,由于微电影具有丰富的创意性题材和便捷的播放方式,非常符合现代人们观影的习惯。而且,微电影作为网络时代发展下的产物,有效地体现出"微"时代下的特征,有效地符合了大众碎片化和娱乐化的生活模式。同时,作为一种全新的电影形态,它不同于传统电影的形态,进一步体现出大众传播的新趋势。为此,本文通过对微电影的叙事手法进行着重分析,通过对微电影叙事艺术和主旨进行全面的分析,及时分析现阶段我国微电影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提出了如何加强我国微电影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电影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顺应电影时代的潮流,在新的阶段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电影模式,微电影.随着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微电影在电影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但是,微电影在创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缺陷,微电影的发展中要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不断的进行完善.微电影在创作中,具备着相应的艺术特征,这有利于微电影这一种新型的电影模式区别于电影行业中其他的电影模式,促进着微电影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多媒体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文化创造日渐活跃的背景下,一种微小制作、微小剧情、微小纪录、微小投入,适合短时间观看的影像形式应运而生,这种别具特色的片种,现在被人们称为"微电影"。笔者拟对这种广取多种艺术之长、跨越网络媒体和实体媒体的视觉形式,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完善,传播途径已经进入新的时代,而微电影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本文主要通过对微电影的概述,讨论其艺术特征和传播机制,探讨艺术特征和传播机制对微电影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千一 《视听》2021,(5):16-18
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在新世纪以来进入如火如荼的阶段.审美泛化导致公众审美出现了表层化与单一化的问题,但与此同时,日常生活审美化让美学超越了艺术的狭隘领域,而逐渐成为一种理解世界的方法.大众的精神需求被突出,这一点在移动短视频创作中表现明显.一方面,短视频的模式化生产与阿多诺曾担忧过的艺术危机不谋而合;另一方面,其...  相似文献   

7.
电视音乐片作为电视文艺的一个重要分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品种,逐渐形成了它独特的美学特征,在电视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影视艺术是一种以配合着声音一起出现的系列活动画面所构成的声像语言系统。它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既是时间艺术,又是空间艺术。作为一种多种门类艺术形式相结合的综合体,影视艺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也正因为如此,使得影视艺术与美学个性化问题更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电视散文是电视与散文的结合物,它是一种通过电视荧屏来表达和传递散文意境的一种电视文学形式;其主要以抒情和记叙为主要的表达手段,并且通过电视屏幕的声、画等形象的表达方式来创造出独具一格的电视散文意境。通俗地说,电视散文其实就是文学样式的电视化,通过电视的独特艺术手段来营造出散文的气质和意蕴。  相似文献   

10.
"微电影"作为新兴的媒体艺术形态已经成为了全媒体时代影像文化的先锋。微电影之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的特性优势为高校影视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和思路。微电影强化理论观念和技能操作的结合,能实现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培养"复合型"影视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11.
郭颖 《新闻知识》2013,(3):36-37,91
有艺术形象的信息会更容易让受众理解,便于受众记忆。要扩大广告的艺术表现对受众的影响力,就要使广告的表现艺术能够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唤起受众的潜意识需求,满足受众的个性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从而使品牌在市场上保持长久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微电影"作为新兴的媒体艺术形态已经成为全媒体时代影像文化的先锋。微电影之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的特性优势为高校影视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和思路,微电影强化理论观念和技能操作的结合,能实现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培养复合型影视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13.
艺术传播就是指借助于一定的传播介质,以艺术符号、语言等传播形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受众的过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主要以表象符号为载体,物化在具体的媒介(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上,激发和满足艺术传播受众对艺术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正在进行期刊版式设计时能够合理运用版式设计的艺术美学规律,可以使版面达到形式与内容、局部与整体的完美统一。能够给读者呈现一个生动、有序、和谐的版面,让读者有阅读上的愉悦感。期刊的版式设计是内在的能动反映,是设计的最终表现形式之一。在进行期刊版式设计时能够合理运用版式设计的艺术美学规律,可以使版面达到形式与内容、局部与整体的完美统一。能够给读者呈现一个生动、有序、和谐的  相似文献   

15.
以媒体技术本体化与视觉文化审美化为表征的新意识形态的弥散,深刻影响着当代文化的发展。物质性存在的强势与观念性存在的低限之间的博弈,是数字艺术以及电子视觉文化无法回避的现实。"数字化生存"的技术和"艺术化生存"的人文相互协调,才能实现数字艺术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艺术传播就是指借助于一定的传播介质,以艺术符号、语言等传播形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受众的过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主要以表象符号为载体,物化在具体的媒介(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上,激发和满足艺术传播受众对艺术信息的需求。①就需求本身而言,既  相似文献   

17.
反美学观照:广告文化对艺术审美价值的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殿元 《新闻大学》2007,(4):132-136
广告与艺术各自有着不尽相同的审美规范和不能互容的审美价值,广告的存在根据并不在广告文化内部,广告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其他在他为的特征,广告文化的当下性和功利性构成了对艺术普遍性和超越性的消解。我们这里对广告文化的反美学关照并非要进行优劣的价值判断,因为我们不认为审美价值应该定于一尊,艺术本质不能代表所有的审美价值。当然,广告的反美学观照也不表明我们要举双手赞成广告对艺术美学规范的冲击,我们的立场是人本主义的理性审视,即对人类健全精神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从接受美学的批评角度,反观电视艺术创作策划——制作——传播的全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审美活动显示出这样的审美特征从“隐含的读者”的“期待视野”出发,电视艺术策划要具有前瞻性,找准看点;为构建作品的“召唤性”结构,电视艺术制作要充分重视“留白”的艺术性;由于期待视野被融合的程度不同,电视艺术传播要有针对性,正确看待收视率。  相似文献   

19.
郭笑莹 《大观周刊》2012,(16):168-168
每一次看官崎骏的作品都会被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人们一个有意义的主题。每一幅画面都吸引着我的眼球,使我更加喜欢动画,也加深了我想做动画的欲望。我想这些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感受正是因为我了解他的作品。官氏作品的主题一贯很统一,他笔下的主角(人物或动物)都处在社会与自然的冲突之中,而每一部作品都可以为现在风起云涌的环保运动做现成教材。如:《萤火虫之墓》——对和平的渴望;《龙猫》——回到童年的故乡;《平成狸合战》(狸猫物语)——自然与人类的战争;《天空之城》——新旧结合的欲望。  相似文献   

20.
刘杉 《报刊之友》2012,(10):17-19
媒介中心论助长了传者在文化和信息的霸权意识,信息控制者往往以“启蒙”的面目对知识、文化、信息进行垄断,进行人为地非完整地发布。同时,媒体依据自己的利益而非“真相”本身误读世界、伪造世界、编译世界,从而使“拟态世界”与“真实世界”产生鸿沟和差异,使活在两类世界里的受众无所适从,迷失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角色。媒体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要求媒介不以“我即中心”的思维在社会上存在,而只是社会合力的一种,是社会成分的一类。这也要求媒介不仅具有娱乐大众的责任,还具有文化传承的责任、社会环境监督的责任、劝服大众的责任、提供多方对话平台的责任、解惑去蔽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