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新华社调查显示,多数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而初中阶段是不良行为的高发阶段。参加调查的关颖认为,大量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证明,一般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的前兆。从接受不良影响,到道德缺陷、私欲膨胀、交友偏离,进一步产生一般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最后发展为违法犯罪行为,未成年人在这一过程中种种表现或隐或现,总有蛛丝马迹。如果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各尽其责,把握其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对学生不良行为大部分放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分类或问题行为分类中进行研究。这种非专门化的研究,要么缩小了不良行为的范围,即仅指由少数品德低劣学生实施的几种典型的不良行为,要么扩大了不良行为的范围,将诸如杀人、抢劫及流氓犯罪等行为也囊括于不良行为之中。不良行为与应处以刑罚的违法犯罪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作为不良行为的类型研究应独立进行。不良行为类型的科学研究,必须以它的各项  相似文献   

3.
新闻月评     
法官妈妈尚秀云提醒:10种不良行为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北京青年报》2007年3月8日讯尚秀云从事少年刑事审判19年,审判过832个失足的孩子。在《法官妈妈给父母的90个建议》中,她告诉家长,特别要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有以下的10种行为,因为它们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先兆: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健康地成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党、政府和全社会神圣的责任。由于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不良行为和现象,加之所处的环境使得未成年人的犯罪成上升趋势,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救助性措施,避免其犯罪,让他们知错悔改,成为社会的正常公民。  相似文献   

5.
第十四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舞厅等场所;(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第十七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未成年人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发现该团伙有违法犯罪行…  相似文献   

6.
人类发展到今天,“未成年人犯罪”在世界范围内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数量呈现逐年增多,并且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的态势,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据统计,我国2.2亿青少年学生中,平均每分钟就发生一起刑事案件。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从不良行为、恶作剧发展到违法犯罪;从“学困生”发展到思想品德和功…  相似文献   

7.
了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状况,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上升的原因,探究预防措施,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素质教育,共创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实施必将对预防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标志着预防未成年犯罪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依法做好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要提高认识,要明确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义务和责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键是要抓好教育,重点是积极对未成年不良行为进行预防和矫治,作为学校必须认真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增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不良行为是指容易引发未成年人的犯罪,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不良行为是消极行为,不构成犯罪,但是不良行为的恶性发展,可能导致犯罪行为。所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与教育。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信息化、城镇化时代背景下,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呈现出网络奢靡风模仿行为、社会模仿式聚群行为、家庭背景符号化行为等新特征,而内因和外因共同塑造了未成年人的一系列行为特征.因此,进行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以行为心理现象分析为基础,探讨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以期为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矫正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犯罪是影响社会安定的突出问题。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行为,往往是未成年人犯罪经历的三部曲。因此,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发生,学校必须首先预防未成年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多种不良行为的深入分析,探讨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形成的主要家庭因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即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有效防止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五单元《珍惜特殊保护》第15课内容承接第14课《筑起"防火墙"》,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法律知识,理解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教育学生自觉抵制诱惑,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日趋严重,要求将其发生成因和教育对策研究提上日程.<未成年人法>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保护原则,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受五个因素影响:自身缺乏自控力;家庭教育缺乏诱导力;学校教育缺乏亲和力;社会环境缺乏正面教育影响力;法制威慑教育缺乏渗透力.依此找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黄金平 《文教资料》2006,(32):102-104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在逐年增加,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学者投入到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的研究中,很多人都认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认为在诱发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各种因素中,家庭因素是诱发未成年人实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对朝阳市部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的社会调查,从五个方面提出关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教育的方法和对策。只有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才能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吕巍 《华章》2014,(28)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越来越多,其中农村籍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在逐年加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很大的比重,了解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是解决农村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笔者的实地考察资料,本文将详细论述农村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史玉根 《家教指南》2003,(12):38-40
近日,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推出的《预防闲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研究报告》,以鲜活的个案、翔实的数据以及严谨的分析,把一个严峻的课题摆在家长和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怎样扼制未成年人犯罪?调查结论如下:1.学业失败者,很难产生愉快的校园生活体验,罪魁在于老师的歧视性对待:50.3%的闲散未成年犯表示,在学校从未受过表扬。2.对于许多未成年犯而言,“最大的幸福”是有“温暖的家”;“最喜欢的事”是“与家人在一起”。未成年人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失去父母的关照,是促使其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3.许多父母不具备说服孩子、帮助孩子改善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违法犯罪作为危害未成年人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了一个日益突出的全球性社会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初中学校的法制教育形式和内容滞后,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特别是不能解决问题学生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学校需要开设符合学生需求的法律活动课程,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后果,从而产生敬畏法律的意识,自觉改正不良行为,为今后做一名守法公民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