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询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肯·莱文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一直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百思不得其解,最后他只得雇请一个比塞尔人,…  相似文献   

2.
培养一位优秀校长或教育主管需要何种领导教育? 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教师学院的校长兼教育学教授、 教育产业巨头亚瑟·莱文(Arthur-Levine)认为:合适的领 导教育可以说并不是唾手可得的。莱文最近刚发表论 文——《培养学校领导》(Educating School Leaders)。 莱文在论文中毫不掩饰地写道:“即便是在国内某 些重点大学,大部分的领导培训计划也是不充分或非 常糟糕的。总体来说。用九个质量标准(已在研究中得 到证实)来衡量,目前所有的学校领导培训计划均不合  相似文献   

3.
《世界教育信息》2007,(8):91-92
耶鲁大学2007届毕业典礼于5月26~28日在纽黑文举行,莱文校长发表题为“旅程”的演讲。在演讲中,当谈到当前国际形势、国际化进程、耶鲁大学为此所做出的努力及良好收效时,莱文校长介绍了该校与中国的全面合作,鼓励并希望同学们利用在耶鲁学到的国际研究方面知识,今后以独到的国际视野,在国际大舞台上,愉快、顺利地开始他们的国际“旅程”。  相似文献   

4.
理查德·莱文,经济学教授,自1993年起任耶鲁大学校长。1968年获斯坦福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后,赴英国牛津大学主修政治与哲学,再获文学学士学位。1974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开始在耶鲁的执教生涯。在出任耶鲁大学校长之前,曾任该校经济系主任和文理研究生院院长。近期,莱文校长被任命为美国总统科学与技术顾问委员会成员。莱文校长拥有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北京大学、东京大学及早稻田大学荣誉学位,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5.
耶鲁大学莱文校长是任期最长、作风朴实、凝聚力最强的美国大学校长的代表。自1993年上任至今,他在坚守耶鲁大学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对学校进行了全方位改革,矢志创新,追求卓越:改善大学内部环境,吸引世界各地优秀人才;以募捐与基金投资为突破口,谋求大学可持续发展;承担社会责任,与所处城市纽.黑文实现互利共赢;借全球性大学建设之机,将国际化实践推向高端。耶鲁大学的办学理念和莱文校长的卓越领导能力,将为我国建设高水平大学和提高大学校长领导能力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读编社区     
几年前,耶鲁大学校长莱文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讲话时曾表示:中国有足够的资源去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但在人才培养上必须强调批判性思维。斯坦福大学校长汉尼斯也认为:中国大学的课程设置以讲授式为主,学生  相似文献   

7.
比赛尔是西属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询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去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雇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想看看到底是…  相似文献   

8.
教育学博士的位置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家宾馆的会议室里,站在几十人面前,即将离任的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亚瑟·莱文(ArthurLevine)承诺不会讲太久,不过他承认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莱文先生讲到一名学生近期对某科课程的评价:“如果我的生命只剩下20分钟的话,我愿意把它花在您的课堂上,因为在这里,每一分钟都如同一小时那样漫长。”会议室里笑声四起。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学教授和领导们正在这个夏日的清晨聆听莱文先生的演讲。莱文先生继续讲道:“我们的学院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列举了新任院长必须承担的责任:必须成为一名测试学生的专家,为学生提供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学和中学有许多的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学不都是灌输式学习,而是应陔以自主学习为主的主动学习,主动实践。耶鲁大学校长莱文在谈到中美大学生差异时曾说过,中国大学生相对欠缺质疑精神。  相似文献   

10.
25年来,教育工作者们一直用放慢教学速度的方法对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低下的后进学生进行辅导,想以此帮助他们把学习成绩提高到中等水平以上。如今这种做法正受到一种与之截然相反的新法的挑战。这一称之为快速教学方案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与经济学教授亨利 M·莱文提出并带头加以运用的。1986年,莱文博士开始把该方案运用于实践之中。实践结果表明,基础差,  相似文献   

11.
理查德·莱文(Richardc.Levin),现年56岁,美国高等教育领导人之一。他担任耶鲁大学校长已逾十年,是美国常春藤联盟学校中任期最长的校长。莱文校长出生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的三藩市,1968年以全班最优异的成绩获得斯坦福大学  相似文献   

12.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从来没有人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他们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询问,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会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验证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出发向北走,结果只用了三天半时间就走出了大漠。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去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雇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他到底是怎么走的。他们出…  相似文献   

13.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它在一块绿洲旁。在肯·莱文1926年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贫瘠的地方,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肯·莱文是英国皇家学院的院士,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为了证实无法走出大漠的说法的真伪,他做了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4.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但他们都没能走出去。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的人询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还是转回到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个试验,从比塞尔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去。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去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为什么。…  相似文献   

15.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  相似文献   

16.
西方"马克思学"学者诺曼.莱文在2006年出版了专著《可悲的骗局:马克思反对恩格斯》,而《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5期译介的《马克思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一文,不过是这一著作思想的缩影。文中,精通历史学的莱文借鉴了马克思早期的通信内容,采用平直的历史叙事,通过筛选马克思思想理论所涉领域"方法"研究得出"早期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转变的分水岭应定位在1843年写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在此之前无论在哪一领域马克思都没有走出黑格尔的理论视域,马克思和黑格尔都有着思想上的‘连续性’"结论。笔者认为莱文之所以得出此种结论,原因在于其恰恰忽视了辩证法的实践基础,没有摆脱黑格尔的思辨辩证法的唯心主义路线,进而无法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辩证法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7.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从来没有人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他们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询问,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会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验证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出发向北走,结果只用了三天半时间就走出了大漠。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去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雇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他到底是怎么…  相似文献   

18.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证  相似文献   

19.
比赛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能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和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曾做客中央电视台,与观众对话,展示了两者不同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以及办学要求等。现摘录部分对话,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