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是共性与个性相互依存的艺术生命体。其共性体现在美学特征和多种表现手段上;其个性则由类型化个性尤其是个体化个性等多种因素构成。缺乏个性的音乐必然一般化、公式化,没有感染力;缺乏共性的音乐则易出现“非音乐化”倾向,也难以为听众所接受。因此,音乐家必须努力寻求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有的学生喜欢长颈鹿,有的学生喜欢乌龟,这些便是他们的独特感受,也是生活经验使然。老黄牛的谦虚、诚实,默默地为人类服务,绝对是一种美德,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必须具备的美德之一。文以载道,让学生接受或理解老黄牛的这种精神,是学习《比脖子》一文的主要目标。如果说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是强调发展个性,那么学习老黄牛的谦虚、为人类服务的精神便是所有学生都应接受的共性。在这里既要保护学生的个性,更不应忽视这个共性。所谓鱼和熊掌必须兼得。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儿童文学创作既有文学创作的共性,也有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儿童文学创作的共性是,它和成人文学创作一样,也是主体和对象的和谐统一、生命融合。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是由儿童文学的作者和读者的不一致性(主要是读者的特殊性)决定的,儿童文学是成人写给儿童看的文学,读者(儿童)的心理特征、接受程度和审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创作主体的二重性、创作对象的限定性、文学形象的特殊性、创作风格的空灵性、语言表达的浅近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丁杨 《考试周刊》2010,(12):37-38
世界上的各种语言都有差异,然而语言的差异背后还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就是语言的共性与个性。本文试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浅议教学中的共性与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二者既有所区别又相互依存,还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相互转化。用哲学的观点来审视教学中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环节,不难发现各环节中均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辨证关系。因此,要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就应把共性与个性关系的辩证法思想真正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做到既尊重共性又培养个性,以此促进二者的有效结合、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莫言2009年9月13日在法兰克福"感知中国"论坛上的演讲(以下简称《演讲》),围绕"文学共性与作家个性"问题,生动幽默地论述了新时期以来中国优秀作家取得显著进步的主要路径与文学观念的转变。精彩的演讲往往观点明晰,理路清楚。《演讲》的核心在于,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超越政治,表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近30年来中国当代作家创作出很多具有世界文学品质的优秀作品,是因为他们找到了三个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审美感受的个性与共性是美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客观世界的多样性、复杂性,审美主体心理感受的个别性、独特性决定了审美感受的个性.审美感受的共性归根到底是由美的客观性决定的,在共同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的心理能力和思维能力从主观方面也决定了审美感受具有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汉语属性词全体成员的共性是作定语修饰名词、粘着,这个共性也是它与其他词类相区别的个性。属性词内部成员的个性则表现为构造特色、兼类特色、带的特色、加最特色以及功能游移特色等等。  相似文献   

9.
隐喻作为英汉语言中共有的一种常用修辞手段,涵盖了社会生活、语言文化、政治宗教、科学经济的各个领域,它不仅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语言形式,更成为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本模式。西方对于隐喻的研究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最早的当属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隐喻属于比喻语言,是一种修辞格,仅仅用于诗歌和写作,起  相似文献   

10.
杂志封面是体现杂志的内容、性质、体裁的装饰形象。市场中的杂志琳琅满目,杂志封面的设计也日新月异。作者从实践中归结出杂志封面设计的共性与个性,并举列说明之。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有一定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共性,但仅仅依赖这些共性是远远不够的,起码教学效果不是明显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自觉树立“课标”意识,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机智处理课堂“生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要千方百计以语文学习为载体,放飞孩子的梦想,激发他们  相似文献   

12.
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二者既有所区别又相互依存,还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相互转化.用哲学的观点来审视教学中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环节,不难发现各环节中均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辨证关系.因此,要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就应把共性与个性关系的辩证法思想真正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做到既尊重共性又培养个性,以此促进二者的有效结合、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既突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性,也体现了社 会主义本质的共性,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写作是写作主体运用语言符号创制文章的一种主体性精神活动。写作需要规律的指导 ,更需要作者的创造 ,它具有共性 ,又具有个性 ,共性与个性在写作中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学习包括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课中的研究性学习两个方面的内容,尤其是综合实践课中的研究性学习,由于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给学生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天地,所以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个性思维的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但是,目前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出现两种倾向:即理论上过于神化,具体实践上过于泛化。这一方面不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和深入,另一方面,又与研究性学习的精神和理念背道而驰。研究性学习在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上是有共性的,但在具体实践上又是有其个性存在的。因此,要克服这两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统一、平衡、和谐是合唱艺术的基本要求和特点。合唱强调共性但并不排斥个性,优秀的合唱表演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显现。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有一定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共性,但仅仅依赖这些共性是远远不够的,起码教学效果不是明显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自觉树立“课标”意识,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机智处理课堂“生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要千方百计以语文学习为载体,放飞孩子的梦想,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求欲望,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童心、童言、童趣回归课堂。而这些具体的作法,就是语文教学的个性。完美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在遵循教学共性的基础上,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样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教育不在于取消个性和差异,而恰恰在于发展其个性和差异,并设法给与他们成长所需要的足够的养料。但是,教育又是一个儿童“社会化”的过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使他们能适应社会,成为贡献于社会的有用之才,完成家长和社会的嘱托。  相似文献   

19.
创新人才的共性与个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创新人才 ,即是指那些具有创造性思维 ,又同时具有完善自我实现的目标和被社会与他人接纳的目标的人 ,也就是说 ,这样的人 ,首先应是一个具有完善人格的人 ,缺乏这一点 ,无论在智力、思维上有如何的超常性 ,亦不能成为所谓创新人才 ,因为只有人格 ,才是统一人的各种素质和能力的本质价值。因此 ,随之而来的创新教育 ,其目的在于适应国家社会的要求 ,开发人的能力 ,而且还在于培养作为形成国家和社会主体的人本身 ,这个人本身的中心价值在于其人格 ,而这样的人格内容是多层面的。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看主要包括情感、激情、爱好、欲望、自…  相似文献   

20.
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主办学校的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学校性、学术性和综合性是其基本的属性,是学报的共性。每一种学报为了彰显自己主办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又形成了学报各自所特有的个性。突出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突出实务对策探索、突出跨学科多视角的专题研究、突出地域性等都是比较经常见到的一些学报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