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常常看到在一堂热热闹闹动手做的科学课之后,学生的头脑依然一片空白,对相关科学概念的认识仍停留在原有认知水平上,科学思维也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提高。笔者曾经听过一节《蜻蜓与麻雀》的课,课堂上学生兴致勃勃地观察了多种昆虫和鸟,然而,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抽象概括出昆虫、鸟类的共同本质特征,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仍然搞不清楚“蝙蝠是鸟吗?”“蜘蛛是昆虫吗?”等问题,重视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而忽视科学概念的构建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可以说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理想的科学课…  相似文献   

2.
2004年底,在深圳举行的全国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上,广州市提供的研讨课《蜻蜓与麻雀》的教学思路和探究教学方式,得到了与会专家和教师的好评。这节课所呈现的“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专注地研究科学”的学习氛围和激起学生探究科学的原动力的思维引导方式,让许多科学教师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引起了大家对探究教学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一杯水的观察》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上册《水》教学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水的观察,认识水的物理性质。从教材编排来看,教学活动从引导学生由一个问题——“对这样的一杯很熟悉的水,我们能观察到什么呢”入手,经历“用感官观察水”“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水是什么形状”  相似文献   

4.
一堂语文课上,一位学生节外生枝引发的一场争论,引起我对“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学”的思考。教学《麻雀》一课,为了让学生体悟老麻雀为救小麻雀面对强敌舍命搏斗的精神,体会老麻雀对小麻雀深深的爱,我让学生通过贴画、朗读、评议、表演等方式体会猎狗的凶残和狡猾;通过角色转换,让  相似文献   

5.
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学生才能在自由的学习空间中进行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如我教学《麻雀》(小语第八册第十四课)一文,引导学生不仅动脑思考,而且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多种感官参与,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一、激活兴趣,引发学习欲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浓厚的学习兴趣能直接牵动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如《麻雀》一文,教学伊始,我从课题入手,首先用谈话的方式问道:“大家见过麻雀吗?”“麻雀什么样啊?”由于麻雀是一种常见的小鸟,学生…  相似文献   

6.
“吹泡泡”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绪论课《哪里有科学》一课的一部分内容 ,在平时科技活动课的积累和实践中 ,我们发现可以将其独立作为一个教学内容来进行 ,因此我设计了《吹泡泡》这一课。设计旨在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为载体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吹泡泡”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游戏活动 ,三年级学生也不例外 ,他们思维活跃 ,大胆好动 ,表现欲较强 ,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究需求。如果能够引导他们对某一现象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 ,能够引导他们的思维由…  相似文献   

7.
《寻访小动物》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的第一课。本课要求引导学生开展寻访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和指导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通过活动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我根据探究教学的展开过程,采用如下做法: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昆虫》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八册第八课的教学内容 ,它是在小学自然第三册学生认识了蚂蚁、蟋蟀等动物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初步建立昆虫的概念。本课与《两栖动物》、《益虫和害虫》两课构成本册教材的“动物”教学单元 ;从能力培养看 ,属于“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的系列。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 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 ,使学生知道昆虫一生都要经过变态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 人格目标 :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多学好问、…  相似文献   

9.
教学思路本课是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探访生物王国》的第一课。本课从学生身边入手,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在草丛里寻找物体开始,通过观察、分类与比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初步认识生命、了解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的目的,并由此了解到植物和动物都属于生物。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获得关于动物和植物的亲身感受。为此,教材选择以校园为背景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讨论,分辨出哪些是有生命的物体,哪些是没有生命的物体,从而建立初步的“生命物体”与“非生命物体”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一个自主、合作、…  相似文献   

10.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科学课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科学课堂的实效性.下面以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教材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1.
《麻雀》一课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抓住动物的特点观察、体会,只有观察有序,才能写得有条理,只有观察得仔细,才能写得具体生动。通过下面板书引导,着重让学生理解课文是如何从动作、神态、声音等方面去刻画老麻雀的“勇敢”,小麻雀的“弱小”,体会老麻雀“奋不顾身”的原因——伟大的母爱。  相似文献   

12.
1 教材分析1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的联系 “昆虫的多样性”是初中《生物》第一册 (下 )第六章第二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蝗虫和昆虫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 ,向学生介绍蜜蜂、蜻蜓等昆虫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关系的有关知识。本节学习 ,又为后面学习鸟类的多样性及哺乳动物的多样性打下基础。因此 ,指导学生学习好这一节 ,对提高兴趣 ,增强信心 ,学好后面的生物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1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昆虫的多样性和昆虫与人类的关系。能力目标 :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自学能力 ,思维能力 ,与人合作…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教材编写应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本质。本研究采用科学本质观分析工具,比较了人教版、苏教版、鲁科版三个版本高中化学教材中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本质的相关化学史内容。研究发现,三套教材中的化学史内容都能够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科学本质,但在“科学知识”和“科学事业”维度呈现的化学史内容的次数较多,而在“科学探究”维度出现的化学史内容次数较少。三套教材在化学史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呈现次数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某些游戏,我不按其规则结束而是适当地引导幼儿再思索,再创造,添加有趣的尾巴。如:跑的游戏《麻雀与汽车》(教材p21),“麻雀”与“汽车”分别出场数次后,游戏可到此结束,但我又启发幼儿:“麻雀和汽车同时出来,它们会干什么呢?”“汽车与麻雀赛跑。”“汽车请麻雀上车。”“汽  相似文献   

15.
李佩艳 《吉林教育》2006,(10):48-48
新编《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通过“观察大树”、“寻访小动物”和“寻找淀粉的踪迹”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显著事物和现象,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去发现科学。那么如何贯彻《科学课程标准》精神,上好新编《科  相似文献   

16.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必须牢牢把握“探究”这一灵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活动.形成智慧的思维品质.课堂教学只有通过学生自主地建构.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形成真正的科学素养.存苏教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摆》一课的教学巾.我在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原理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观摩活动中,有位年轻教师执教《狐狸和乌鸦》一课。当引导学生理解中狐狸第三次说的奉承话时,问学生:“乌鸦的羽毛和麻雀的比起来,谁的更漂亮?”好几位学生都说:“当然麻雀的羽毛更漂亮。”可这时却有一个男生站起来说:“我觉得乌鸦的更漂亮,因为我喜欢黑色。”老师先是一愣,随即迫不及待地挂出课前准备的乌鸦和麻雀图,引导对比:“你们看,麻雀羽毛呈淡褐色,  相似文献   

18.
基于理科课程的分科设置和学生一般能力形成的事实,结合成年人的认知体验,在解析学科与科学等系列概念间差异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学生大脑“自重整假设”及悟性学习是人类天然认知方式的观点。从引导学生的开悟方向入手,探讨如何提高理科学科核心素养共同成分“科学思维”的培养效率。以物理学科为例,从学科素养和科学素养融合发展的视角,细致梳理如何通过悟性学习使学生在科学思维、科学本质认识、科学方法等多方面获得提升。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课程作为一门综合课程,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力求跨越学科界限,实现对知识的融合与贯通。以初中《科学》教材中“酸碱溶液混合”一课为例,阐述以发展科学思维为导向的深度学习策略(挖掘教材背后的核心价值,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利用前认知进行合理推断,实现跨越学科的知识迁移;在纠错与改进中建构知识,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以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实现从“记忆科学事实”向“发展科学思维”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青岛版《科学》教材,极具人文关怀的提示语比比皆是,如“我还有新的办法”“这样最简单”等,这些短小精悍的语言,适时地提示学生的学习。在这富有童趣的提示语背后,隐含着思维训练,指导着思维教学。一、“我认为……”——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教材中,有许多类似“我认为……”“我的做法是……”“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谁的发现多。”“我还有新的办法。”的提示语言。这些提示语言虽然简短,但是开放空间大,思维训练指向明确,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领学生创新探究。三年级上册《哪杯水多》一课探究活动“我们来比较,哪杯水多’”的提示语为“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