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词在先秦诗歌里的修辞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虚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词类,其意义和用法十分复杂。在《诗经》《楚辞》等先秦诗歌里,许多虚词并不象人们一般理解的那样都有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其中一部分虚词在诗歌中只有修辞作用。按传统方法去研究这一类虚词,往往造成对它们词性、意义、用法的看法不一致,导致词语理解的混乱和对诗义的曲解。  相似文献   

2.
张羽 《考试周刊》2008,(50):221-222
本文主要关注罗塞蒂1848年以前的诗歌,分析这些诗歌中所体现的她对于爱情的富有预见性的想象和领悟。虽然这些诗歌并不是出于诗人个人的情感经历,但是其中却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非凡的洞察力和她对于女性情感问题的思考,这也是她对于那个时代的女性问题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体裁,用丰富的情感和意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感情世界。本文按照西方文化历史的发展顺序,描述了不同文化阶段西方人不同的爱情观,并以诗歌展现不同时期的爱情特点。  相似文献   

4.
渊远流长的中国爱情文学,虽然千姿百态,形象各异,但却贯穿着两大以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为背景的相对稳定的模式:“痴情女子负情汉”和“女强男弱”。而这两大模式的形成又叫“非一日之寒”,其源头可上溯到先秦民歌。  相似文献   

5.
中外文学史上,很多诗人把自由和爱情作为诗歌的主旋律,普希金走出了文学创作的固有范围,把俄罗斯社会的各种现象作为描写对象,是俄罗斯精神生活的象征。在普希金所有的作品中他的诗歌创作无疑是最辉煌的一笔,他所表现的自由、真诚、乐观更是他诗歌最宝贵的财富。本文就着重传达普希金追求自由与爱情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晚唐女诗人鱼玄机的爱情诗歌以求取托身为目的,其诗歌思想具有功利主义倾向.功利主义诗歌思想的本质是实用主义.在鱼玄机爱情诗歌中,这种功利主义思想倾向集中体现在:为托身、为婚恋而作,而并非为文学而作,只不过这种功利主义思想倾向在表达的过程中有委婉和直白的区分罢了.  相似文献   

7.
刘朝晖 《华章》2007,(3):121-121
16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思写下了许多爱情诗歌,其中包含大量奇特的意象.本文主要分析了四首多恩诗歌中的空间意象,包括缩小空间、扩大空间的意象,也包括"圆"的意象,指出这些空间意象主要被用来展示爱的力量以及爱人的世界.空间的扩大和缩小拉伸着读者的想象空间.而"圆"的意象则揭示着情人渴望爱,渴望契合.  相似文献   

8.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有史以来,中外诗人们均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歌咏爱情的美丽诗歌。由于中西方审美、语言乃至宗教等诸多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中西方古典爱情诗歌,无论从表现手法还是意象营造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拟从比较中西方爱情诗歌的角度,简要分析其中反映出的中西方审美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艾米丽·迪金森,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名望的女诗人,其作品风格独特、主题多变、意境深远,对后代文学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她的爱情诗短小精悍,用词大胆直白、直抒胸臆。然而,虽然经历过爱情,却一生未婚,其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也表达了这种情感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0.
项君玲 《现代语文》2014,(2):141-143
莱考夫和约翰逊在其所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提出: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也存在于人们的思维和行动中。爱情作为最普遍、最重要的人类情感之一,也是诗歌的永恒话题,诗人们常将其隐喻化。本文通过对中德诗歌中诗句的对比分析,发现中德诗歌中的爱情隐喻既有相同特征,又有各自特色;并进一步分析两种文化背景下的爱情认知共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仅以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诗歌为例,审视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诗人们对于“爱情”的思考,近而折射出那个颇具人文主义的爱情。  相似文献   

12.
该篇章通过几首英美诗歌中对死亡的歌颂阐述了人们对死亡——这一人人都无法摆脱的命运的乐观主义态度。在这几首诗中有的诗人从为既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当死亡来临之时就要坦然去面对“它”。你就会无所畏惧。有的则认为死即是生,死即是回归自然,死即是永生。因此,我们可以说只有正确对待生与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人的一生才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礼俗仪式与先秦诗歌演变》一书从历史文化等理论方面对先秦文学尤其是诗歌研究进行了总结。通过礼俗仪式探索、考察上古诗歌的发展,可以看到更早的诗歌存在、演进的情形,亦可了解从春秋前期至战国之末我国诗歌发展中缺环一段的大体状况。  相似文献   

14.
王君玲 《文教资料》2015,(2):17-18,27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的勇士,她的大胆创新和现代性诗歌风格赢得世界各地读者的青睐。狄金森"超前性"的最重要一方面,在于狄金森对爱情、痛苦、死亡与其他类似主题的执著,在于其诗歌中所表现出的强烈自我否定。狄金森智慧的深度、思想的力量都以自我否定这一独特方式承载在她的诗歌中,深入她的诗歌内部,这是读者接近狄金森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5.
蒋华 《教师》2015,(5):38
诗歌以其唯美、细腻、夸张和浪漫的文字特点将男女之间的纯洁、美好、眷恋和自然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试从中西方不同的爱情诗歌作品中解读中西爱情文化的差异,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的内在模式与情感基调。本认为中国古代情歌是欲、情、理的三维环融模式,整体上呈现着忧郁美的美感特质。本又对情歌呈现的春官色彩及女性心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从中英文诗歌的爱情发展脉络、相恋、相守到分手这一进行式,将其表现手法及内涵加以对照。中诗将爱情与具体客观世界相连,强调通过外部感性描述以达到含蓄的效果;英诗则将其作为超越现实世界的独立存在,偏重理性、抽象思考和直露表达。  相似文献   

18.
玄学大师约翰·邓恩的爱情诗歌充满了玄学色彩.邓恩对女性有着矛盾的情感,一方面,他仰慕又崇拜女性,相信真爱;另一方面,他又有着极强的大男子主义意识,贬低女性和爱情.本文分析了邓恩矛盾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9.
刘艳娥 《中国教师》2009,(Z1):69-69
爱情是各民族文学永恒的主题,处于截然不同的文化载体中的中西爱情诗必然存在显著的差别,本文主要是以中西爱情诗歌作对比研究,浅探中西爱情诗歌在审美特色上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20.
先秦两汉诗歌体式嬗变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先秦、两汉的二言、四言、骚体、乐府与五七言古体等诗歌体式的嬗变轨迹,阐述了五七言诗体之所以滞后的原因,认为古代诗歌体式的嬗变呈简朴向繁富发展的趋势。其内因主要是因汉语特点而形成的齐言化与杂言化、音乐化与诗化,俗化与雅化,自由化与格律化等多对矛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