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既提出了要扩大阅读的要求.即:“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又具体规定了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但是,课外阅读随意性较大,针对性、目的性不强,要完成这一任务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2.
林爱珠 《师道》2014,(9):38-39
《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是:"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怎样教学篇幅较长的写人课文呢?篇幅较长的文章往往是由若干段落构成的,教师不可能也不必要逐句逐段讲解,教师应讲在"点子"上。这一点子,就是能牵动全篇的重点词句。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做到“窥一斑而知一豹”,“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教学这类型课文时,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切人,开拓学生思维。长文短教,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学科现代阅读题中都出现了词语和句子的品味题,这些题虽然出自不同的篇目、不同的语境,但要求却是一致的,就是要结合语境反复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其描述之事、比喻之理、含蓄之情、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既符合《语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要求,又能够一针见血地考查出学生对词语探幽发微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4.
"读""品""悟"是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笔者认为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是指导学生"读""品""悟"的一个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品读关键词句可以以点带面,以句带篇,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精彩的亮点,通过揣摩文字、品味语言,从而领会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和思想内涵,构筑起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情感的有效平台,让学生在品读语言中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教育从事者深刻地认识到"以生为本"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也逐渐认识到课堂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在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下,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而且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者,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课堂上能为学生提供知识、行动与思考的机会都极其有限,课堂成为教师的专属舞台,造成课堂教学质量普遍低下的现象。现代教育教学下人们吸取了传统教学中的教训,认识到教学是一个双向活动,不仅需要教师的教,而且应当有学生的学,主张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任何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7.
张蕾 《南昌教育》2006,(12):18-18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要求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怎样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呢?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笔者越来越认识到,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主要不在于教师的讲授,而在于学生的语言实践,学生的语言实践越多,语文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相似文献   

9.
阅读已成为信息时代的一种生存方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需要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赖于阅读教学来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说明了阅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的目标中对初中生的阅读提出了15项具体要求,这些要求,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有知识方面的,也有能力方面的;有过程要求,也有方法指导;有情感态度的培养,也有价值观的取向.  相似文献   

11.
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来进行的。不论是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依赖于敏锐的语感。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它依靠直觉思维而非分析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有了敏锐的语感,读起文章来就能深刻领会其内涵,写起文章来也能意到笔随。  相似文献   

12.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的要求之一。通过指导朗读,自主阅读探究,学生对课文产生了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此时,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动用各种方式进行创造性的外显表现。达到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的四个主要内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能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是强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为了使学生能真正做到个性化的阅读,我在教学绿叶的梦》这篇课文时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5.
杨敏 《广西教育》2007,(7A):53-5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中的几则案例,谈谈对新课程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积极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谢丹群 《福建教育》2000,(2):90-90,20
1.紧扣语境,理解词义。理解词义是阅渎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基础.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使其懂得“咬文嚼字”。如第六册《海底世界》一课中对“窃窃私语”一词的理解,我先出示“窃”的两个语义——①偷、②小声地,让学生细读文中带有“窃窃私语”的句子,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指出的。的确如此,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因为任何他人都无法替代阅读主体的阅读感受。个性的禀赋、素养,时代文化的差异,在阅读过程中会暴露无遗。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让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颤,进而进发个性阅读的火花。  相似文献   

19.
陈少华 《现代语文》2006,(10):79-79
伴随着高考改革的进程,阅读和写作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对语教与学均提出了新课题。针对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在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的种种流弊,新课程实施以来,语界就这一问题了热烈讨论并明确提出课堂阅读必须实行个性化道路的主张,影响深远。《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是说,语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点要落在学生身上,以往教师填鸭式的阅读教学已经不符合当今实际。一千个读一千个哈姆雷特,开展阅读教学必须遵循个体阅读为基础的原则,把开拓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为归宿,将课堂阅读切实归还给阅读的主体——学生。  相似文献   

20.
何冬美 《小学语文》2009,(10):36-37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片段 师:在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肖复兴才上初三,自己的作文能得到叶圣陶先生的修改,并且能在假期受到叶老先生的邀请,他内心对叶老先生充满着特殊的感情,这些情感都能从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中找到,赶紧去找找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