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中语文一册《蒲公英》一文:“男孩子和紧紧趴住扎根的土里,不肯让人拨的蒲公英一样,他初来时万分沮丧,没有一点精神。”“紧紧趴住扎根的土里”,犯有词语搭配不当的语病。这一作“蒲公英”定语的动词短语中,单音方位名词“里”,只能受介词支配,构成介宾短语,不能受动词支配,构成“动词+(定语)+里”的动宾格式,如说成“看……里”、走……里”、“吹……里”等,但在“紧紧趴住扎根的土里”这一短语中,“里”却是由动词“往”支配的,构成了“住……里”的错误格式,这是很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对这短语修改的方式可有两种:一是改“住”  相似文献   

2.
存在句     
<正> 01“处所(时间)词语+动词+名词”的结构形式,一般叫作“存在句”或“存现句”。其特点是:开头的名词性词语经常是表示处所的,动词是表示某一事物的存在、出现或消失,动词后面的名词性词语则表示那存在、出现或消失的事物;动词后边经常带“着”或“了”或“过”;动词后边的名词一般代表无定的事物,前边往往有“一个、几个”等词  相似文献   

3.
本讨论了述语分别为“有、是“的存在句的不同语义关系,提出在存在句式“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有/是 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附加成分”中,当述语为“有”时,方位处所词语表示的空间和事物名词表示的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为部分充满关系;当述语为“是”时,方位处所词语表示的空间和事物名词表示的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为完全充满关系,并由此探讨了为这种语义关系所决定的“有”和“是”在具体句子中使用时的互换情况。同时本也考察了“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在/是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作为存在句式的真实性情况,指出用“是”作述语的“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是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句式并非存在句,其实质是判断句;用“在”作述语的“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在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句式才是真正的存在句。  相似文献   

4.
所谓(V+N)+NP_2结构,指的就是“扎根边疆”这样的结构体。我们以“V”表示动词性语素,以“N”表示名词性语素,以“NP_2”表示名词或词组。(V+N)+NP_2结构,基本上是动词性语素和名词性语素先组成动词,然后再带宾语,构成“扎根边疆”“出口蘑菇”“出席会议”、“动员群众”、“起草发言稿”这样的结构体。这种结构体,目前,无论口语也好,书面语也好,都经常出现,特别是报刊杂志上时有所见,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表处所的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后面,以表示动作行为关联到的地点、空间等,即作处所宾语,这是中学“汉语知识”课的一个难点。下面我们就处所宾语的形式特征作一分析——从表处所的名词本身看,首先,它位于动词之后,跟动词直接构成组合;其次,就其中某一个词来说,能与之搭配使用的动词极为有限。从动词方面来看,大致有如下四种类型可带处所宾语:1趋向动词(“起来”一词除外)。例如:来宿舍 去操场 上山岗下海滩 进教室 出学校  过草地 回延安 开西安上来岸边 上去楼顶下来地道 下去井底进来客厅 进去卧室出来地面 出去…  相似文献   

6.
初夏的一天,蒲公英妈妈正在给孩子们整理行装。可不是嘛,孩子们都长成了身强力壮的“小伞兵”了。“孩子们!”蒲公英妈妈深情地说:“你们长大了,要自己独立生活。记住!咱们蒲公英一定要生活在土里,才能生长!”正说着,风爷爷来了,风吹的瞬间,“小伞兵”们的“降落伞”都一下子张开了,纷纷跳出妈妈的怀里,随风往远方飘去,开始了各自的“旅程”。一个饱满的蒲公英种子被风爷爷吹上了半空,她没经过大风大浪,一下子被吹得头昏脑胀,好半天才稳下心,想:“妈妈说过,姥姥在大城市里生活过,那里有无穷的乐趣,我就去那儿扎根吧。”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中的名词能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凭借、方位、时间、状态等。这与现代汉语中的情况不同,现代汉语中的名词要跟介词组成介词结构才能去修饰动词作状语。可以说,名词作状语在功能上就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介词结构。因此,我们在语译时一般都要在这个名词状语的词汇意义前配以适当的介词,从而把它变成一个介词结构状语。如:①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廷”(朝廷),直接修饰动词,“叱”(叱责)作状语,表示“叱”的处所;“廷叱”可译作“在朝廷叱责”。②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现代汉语教科书,还是一般的现代汉语语法专著,其中在例举介词时,几乎都举到了"被"字.这个普遍情况,不能不给一般读者这样一个错觉:"被"是地地道道的介词.其实,"被"不是正宗介词.大家知道,介词是"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前边,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补语或带'的'作定语,表示处所、时间、方向、方式、对象等关系."可是,"被"却不具备一般介词的这种性质.纵观"被"的使用情况,不外乎这样两种:用在动词前边和用在名词(包括代词和名词性词组)前边.  相似文献   

9.
对非常规“及物动词+处所名词”结构的认知理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结构中的处所名词存在三种不同的语义;该结构的形成归因于两类语法转喻操作:“容器代内容”和“处所代受事”;语法转喻操作受到句法语义的限制和语境因素的调控.语法转喻能够对非常规“及物动词+处所名词”结构的形成作出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10.
五、从由助词1、从由助词用在处所或时间名词、代词的后面,表示动作从某处发出或从某时开始。有时也能用在一般名词后面表示来源。例如:我从北京来。缅甸语 ka~(51):我北京城(?)来(尾助)载瓦语 mai~(21):今天(?) 你们(助)老师是了从今天起你们是老师了。从由助词所表示的是动作发出的地点或开始的时间,它与处所助词的区别在于:处所助词所表示的是动  相似文献   

11.
一、most 1.用作形容词修饰名词。通常修饰复数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意为“大多数”,“大部分”。如: Most students come from the countryside. 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 Most boys like football. 大部分男孩子喜欢足球。 2.用作名词。表示“大多数”,“大部分”most后常接of引起的介词短语以及定语从句。如:  相似文献   

12.
论古代汉语的处所方位名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几千年前,汉语就用处所方位名词反映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空间概念了.虽然古代对处方位名词的使用不像现代那样广泛,但是已经是很常见的了,使用情况也相当复杂了.可以看到处所方位名词能够单独使用或直接和介词结构使用.但常见的用法是把处所方位名词置于处所名词之后组成方位词组或把这种方位词组和介词构成介词结构.它们在句子的构成中也是多功能的.本文还认为古代汉语处所方位名词的数量不止一般说的十几个,应是比这个数量多好些.  相似文献   

13.
《马氏文通》“名字状动字”实际上指的是名词用作状语。据《文通》所举例句,用作状语的名词所表现的语法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表示比喻、表示对人的态度、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处所、方式、工具或依据等。《文通》对“名字状动字”这一语法现象的归纳和总结是对我国传统小学关于名词用法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精炼的语言形式——名词作状语,就是把名词单独用在动词的前面,表示比喻、动作的凭借、方式等多种意义。如: ①豕人立而啼。(《左传》)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③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④智取生辰纲。(《水浒》) 句中黑体字的词都是名词作状语(下同),句①的“人”表示“象人那样”;句②的“兄”表示“象对待兄长那样”;句③的“箕畚”表示“用箕畚”句④的“智”表示“用智”。 在现代汉语中,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处所名词也常用作动词的状语。如:  相似文献   

15.
存在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有特色的句型,它由表处所的方位词(A段)+存在动词(B段)+表存在物的名词(C段)构成.一般认为存在句有很强的口语性和描写性,而且A段的具体名词表示的是具体的处所,C段所表示的是具体的存在物.我们发现现代汉语中有一种不同于上述类型的存在句,它的A段表示一抽象的处所,B段由"存在"或"存在着"充当,C段表示抽象的存在物,且此种存在句不具有描写性和口语性,常常出现在较严肃的语言环境中.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中,有一些结构可以表示与名词的“所有关系”,我们叫它“名词的所有格”。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一下“名词所有格”的构成。名词所有格的构成一般分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学过一点语法的人对于介词恐怕都不会陌生,似乎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有许多教科书在给它下定义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试看如下这些定义: 一、介绍名词或者代词给动词或者形容词,表示时间、处所、方式等关系的词是介词。(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在+N_1+的+N_2"格式存在的句法歧义进行分化,发现该格式具体可分为"在+N_1[方位名词]+的+N_2[处所名词]"和"在+N_1[处所名词]+的+N_2[处所名词]"两种多义格式类型。导致该格式歧义主要有四个限制因素:一是不同语境中,"在"既可以是介词,也可以是动词;二是N_2[处所名词]具有[-方位]的语义特征;三是N_1、N_2必须都能作"在"的宾语;四是N_1和N_2之间必须能构成修饰关系,且"在+N_1[处所名词]+的+N_2[处所名词]"格式还必须满足N_1[处所名词]?N_2[处所名词]。该格式的句法歧义与"在"有关,在不同的语境中,"在"的语义指向不同,形成了多指歧义关系,这是导致其句法歧义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土话中“头”、“牯”、“婆”、“崽”是四个具有很强构词能力的名词后缀.“头”可以附于单音节、双音节名词或动词后面构成新的普通名词,还可以构成新的方位名词.“牯”可以作为词根,放在指称有性动物的词根或名词之后,构成表示雄性动物的名词,但更多地是虚化作名词后缀.“婆”可用作表示祖母辈女性的词根,也可加在指称动物的词根或名词的后面一起构成指称雌性动物的名词.“崽”由实词虚化为名词后缀,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名词后缀“子”或“儿”.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句子My teacher's nameis Gao Hui.“在这个句子中出现了在名词后面加上“’s”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语法上我们称它为“名词的所有格”。同学们很有必要对这种语法现象有所了解和掌握。名词所有格的构成是在名词的后面加上“’s”,它表示该名词对其后面所紧跟的人或物的所有关系,译成汉语时往往可以译作“……的”,如本文上段中提到的“My teacher’sname(我的老师的名字)”。如:my father'sfriend(我的父亲的朋友),his sister's class-mates(他姐妹的同学),Kate’s brother'sroom(凯特的兄弟的房间),等等。另外,在学习所有格时我们还要注意下面两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