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迅速的影响过程。暗示可以由人施授,也可以由情境施授;暗示可以采用言语方式,也可以采取非言语方式,如面部表情、手势,仪态及教学环境等。  相似文献   

2.
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动作产生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暗示的表现形式有语言、手势、面部表情动作或其它信号和暗号等。现在就本人在实践中运用语言暗示,身势暗示和书面暗示三个方面谈谈做法与体会。语言暗示著名演说家海因兹·雷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若能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学生就会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改掉不良行为。有个调皮学生上课做鬼脸儿,常常逗得班上同学的一阵哄笑。这时我没有急于指责批评,先来了个“叫停”的…  相似文献   

3.
初中数学是很多学生害怕接触的一门学科,巧妙暗示能改善这个现象,构建高效课堂:利用情境暗示构造课堂教学气氛,利用"旁逸"暗示降低课堂提问难度,利用接近暗示增强知识间的熟悉度,利用言行暗示传递课堂教学信息,利用反向暗示走进学生心灵.巧妙暗示能让学生享受创"新"的快乐,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对智障生教育给予了越来越高的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本文以心理暗示效应作为重点,就如何在智障生数学课堂教学更好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不仅分析了心理暗示效应在智障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提出了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一般情况下,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6.
一位化学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在讲台上打开瓶子,把一种元味的溶液倒在棉花球上,并做出难闻的厌恶表情,然后离开讲台。靠近讲台的前排学生很快报告嗅到难闻的气味,甚至后排的学生也说问道了。本来无味的溶液,可学生为什么却说有味呢?原来,这是由于教授权威的动作暗示引起了学生的嗅幻觉,  相似文献   

7.
一位化学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在讲台上打开瓶子,把一种元味的溶液倒在棉花球上,并做出难闻的厌恶表情,然后离开讲台。靠近讲台的前排学生很快报告嗅到难闻的气味,甚至后排的学生也说问道了。本来无味的溶液,可学生为什么却说有味呢?原来,这是由于教授权威的动作暗示引起了学生的嗅幻觉,  相似文献   

8.
教师对小学生一味地进行管教,只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笔者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暗示”与品德课堂教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建高效的品德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暗示对足球比赛中队员之间形成默契,实施各种技战术配合有重要作用,不同的他人暗示可以对场上队员产生不同的影响,运动员自身要运用自我暗示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克服干扰,稳定情绪,减轻疲劳,发挥出最佳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0.
暗示教育有尊重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罗森塔尔效应在教育教学中有很多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在我们的积极暗示下茁壮成长。罗森塔尔效应能唤起学生的不懈努力,让期待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1.
杨连山 《天津教育》2002,(7):48-49,50
暗示是一种在师生间不存在对抗情绪的前提下,通过含蓄的语言、示意的举动和诸多间接的方式,巧妙地向学生发出积极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期望信息,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和情感指向的教育方法.暗示的关键是"示",即对学生的发展目标给予方向性的引导和启迪,促使其领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孟媛 《辽宁教育》2007,(9):30-30
一位化学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在讲台上打开瓶子。把一种无味的溶液倒在棉花球上,并作出难闻的厌恶表情,然后离开讲台。靠近讲台的前排学生很快报告嗅到难闻的气味,甚至后排的学生也说闻到了。本来无味的溶液,可学生为什么却说有味呢?原来.这是由于教授权威的动作暗示引起了学生的嗅幻觉.这就是一种心理暗示现象,是用一种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迅速的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二战期间,由于兵力不足,美国政府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了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犯人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要求他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好,如何地接受教育、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在给亲人的信中描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正如他们信…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提出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应加强“暗示效应”的运用并简要阐释运用“暗示效应”的依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广告已经成为商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成功的广告是以心理科学为理论基础的 ,广告设计者要在分析受众心理的前提下 ,利用一些心理方法来取得预期的效果。暗示作为一种心理方法 ,在广告中的心理效应很明显 ,只有深入了解暗示效应的原理及其在广告中的应用技巧 ,才能达到有效的影响受众、促进销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暗示是最常用,最有效的非直接行为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教育技巧。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有眼神暗示、肢体暗示、语言暗示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巧妙的运用暗示,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构建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稼轩词多样性与独特性风格的形成,从全新的视角-读者的接受角度进行解读,得出结论:通过语言、修辞、典故等暗示手法的运用,导致伤口浑然融彻的意境、读者多层次的审美感应多义性的美感体验。这是造成稼轩词风独具魅力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浅谈心理暗示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暗示对每个人的情绪和行为影响都很大,了解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会产生哪些行为影响,尤其是掌握消极的心理暗示有哪些特点和表现,并学会对心理暗示的积极干预,会在不同程度上提升生活和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不像语文数学老师那样每天都有跟学生见面的机会。因此我们没足够的时间跟学生进行思想交流。  相似文献   

20.
暗示在《心理学》中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发挥其积极的一面,而其他大可以忽略不计,如何来做,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