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05,(6):78-78
《—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的“一夜情”,《喜马拉雅星》:韦家辉续写无厘头,第47届格莱美颁奖典礼,《情人结》,《美人依旧》。  相似文献   

2.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6,(19):86-86
《八十年代:访谈录》;《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滇缅公路》;《制药业真相》;《烟醉》。[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5,(34):74-74
《知识分子的鸦片》;《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婚礼的成员》;《远东国际大审判:他将战犯送上绞架》;《巴黎到月亮》。  相似文献   

4.
对外报道是中国在国际传播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重要渠道。近年来,中国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对外报道体系,中央级的对外报道组织包括两社:新华社和中新社;两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三台:中央4台、9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一局:外文出版局,下辖《中国画报》、《中国报道》等多种对外刊物;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5,(7):68-68
《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重说文坛三剑客:血色闻一多》,《往昔玲珑》,《双子座:对话王小慧》,《半饱:生活高潮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蔡康永在某期节目里说起女人的阴暗面。他说如果单身女子的好朋友很幸福地结婚了,邀请自己去参加典礼,这位单身女子的阴暗面很可能会说,看你这么幸福,有什么了不起,一两年就会离婚,哼,到时别找我哭。蔡康永说的女人阴暗面,其实是女人的嫉妒心思。  相似文献   

7.
杨磊 《视听界》2005,(5):45-46
一个是强势媒体湖南卫视,一个是著名知识女性杨澜领衔的阳光文化,强强联手在年初全力打造的一档大型谈话类节目《天下女人》却迟迟无法吸引“天下人”。本文尝试从谈话节目的两种基本类型入手为《天下女人》“把脉”,认为该节目对两种谈话节目类型的模糊化处理,恰恰使其丧失了两种形式各自的精彩之处。  相似文献   

8.
《出版参考》2005,(6):54-54
《一代伟人陈云》,《吴琼自述:我写我心》,《陈云在历史瞬间》,《格调女性——中国当代都市女人情感透视》,《陈云晚年岁月》,《富女钱经月月红》,《南京大屠杀》,……  相似文献   

9.
报刊图书     
《传媒》2006,(7):75-76
普华永道 中国将成全球媒体业增长最快市场;摩根士丹利:中国媒体业充满生机;文新传媒网全面开通网上报刊发行;《广州日报》“开”进地铁电视;《十万个为什么》进入Google图书馆;《华商晨报》发行视频报纸;《男人装》:打入高码洋期刊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产品     
《出版经济》2005,(8):42-46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麦克米伦英汉双解词典》;《投资者关系管理》;《2006考研英语:十年全真试题解析》;《Google成功的七堂课》;《手机不夜城》……  相似文献   

11.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统计,到那时为止,茨威格是作品被翻译成其他语种最多、发行量最大的德语作家。最近,由于徐静蕾改编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得奖,茨威格再次受到中国观众和读者的关注。在中国,茨威格最为读者熟知的作品是他的中短篇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看不见的收藏》,《马来狂人》等都是读者耳熟能详的名篇。除了小说,茨威格还撰写了不少传记作品和历史著作,如《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昨日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07,(8X):46-46
《谁掠夺了我们的脸》;《营销冠军——提升营销影响力使之真正成为企业的核心》;《中国申奥亲历记》;《沙龙传》;《我们始终没有牵手旅行》。  相似文献   

13.
吴鹤 《声屏世界》2004,(6):40-41
任风儿如何轻盈,也捎不进围屋外的绵绵柔情;任春光如何机灵,也拨不开围屋里的惨雾愁云。森森的牌坊、巍巍的高墙、斑驳的巨锁、灰白的灯笼和纸伞,勾勒出围屋的轮廓。一口破钟、一只吊篮连接着围屋和外部世界。这座围屋名叫“清洁堂”,住着几十位寡妇,根据温燕霞的长篇小说《夜如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围屋里的女人》(以下简称《围》剧)讲述的,正是这围屋,正是围屋里寡妇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访谈(聊天)类节目,如央视的《新闻会客厅》、《财富故事会》、《艺术人生》;地方卫视的《天下女人》、《风  相似文献   

15.
名刊要览     
美国《新闻周刊》中国2008;美国《时代》年度人物:普京;德国《明镜》周刊 可兰经;强有力的书;美国《商业周刊》2008何处投资?;日本《要素》月刊“军工疑案”中的前总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背景 4个40岁名女人弄出部《无穷动》 看了一部我身边不太有人接受得了的片子,最近很有名的《无穷动》,洪晃、刘索拉等4个40岁的女人鼓捣出来的片子。之前听到的评价有以下一些:从没有在一部电影里看过这么多丑女;这像是一个用胶片拍的脱口秀节目;女人的更年之美原来如此——4个女人在一起啃“紫云轩”送来的鸡爪,太逗了。  相似文献   

17.
康乐 《新闻传播》2007,(1):56-57
申宁:《新闻观察》节目主持人、执行制片人 生于1976年秋,从此喜欢了秋的萧瑟与厚重 毕业院校:东北林业大学(学的是行政管理;拿的是法学学位,最后做了主持人,于是相信了几米的一句话:确定是美丽的.然而变幻无常更为美丽) 生活经历:从八岁进入红领巾广播站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整个学生生涯总是与播音主持联系在一起.也就注定了一生与广播电视结缘。 性格:表面开朗快乐,内心有时孤独,但相信生活总是美好的。 喜欢的书:《平凡的世界》 喜欢的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最爱,爵士乐也很喜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当代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已由被界定、被观看的第二性,逐渐步入重视女性自我表达与性别认同的现代社会,女性导演创作的女性电影更让女性从银幕边缘走向中心,《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正是在这转型期间涌现出的优秀作品。与史蒂芬·茨威格原著中男权意识的隐形书写不同,徐静蕾改编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将男性置于被审视、被讲述的客体而让女性成为电影的主体,对传统男权文化与意识形态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解构。陌生女人并不陌生,她只是万千女性的一个缩影,徐静蕾敏锐地洞悉了女性面临的困境与桎梏,她对电影的改编实现了女性由缺席到在场的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19.
国内     
《新闻天地》2006,(5):52-53
中国报纸出版总量稳居世界第一;国家版权局:网络转载付费将有答案;《青年周末》再度“问鼎”江湖;《南方周末》首开读者短信评报先河。[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6,(3):86-86
《吾国》;《大国的兴衰》;《这个世界会好吗:染漱溟晚年口述》;《圣诞节清单》;《光影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