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理论研究这所创建的新理论,既需要具备自身系统性,还需要能关照学习所实体。藏策新著《超隐喻与话语流变》所创建的"超隐喻论",是一个立足于汉语语境而提出理论之维有效理论,具有立足本土文明的拮向性合追求新路的自觉意识,具有不可预知的拓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青年批评家、学者藏策的理论新著《超隐喻与话语流变》自今年问世以来,社会反响强烈,得到了文学界与学术界的充分肯定.被称作“藏氏理论”。而他所独创的“提喻论”与“超隐喻说”更是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提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整体的本质意义在部分中得到体现。这是对雅各布森的相关理论的丰富。“超隐喻说”更具原创性和颠覆性。超隐喻就是超级隐喻或过分隐喻。超隐喻是一种专制主义意识形态编码.也是一种俗套。其往往是在“天理”与“人事”等项的“超隐喻”中,使“隐喻”变为不容置疑、不可追问的“天理人伦”.这戳到了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死穴,令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藏策是个自身特点非常鲜明的新锐批评家,他的文学研究与批评,从一开始就不同以往的传统批评,他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对现代语言学、修辞学、符号学等理论十分精通。他的批评即是以这些与当今世界同步的文艺理论为依据的.做到了与西方主流批评方法的“接轨”乃至超越,具有更高程度上的“科学性”与“前沿性”。同时.藏策的研究与批评,建立在文本研究的基础之上,从文本出发,而又不惟文本。他的批评文章都是以坚实的文本分析为基础的.从而避免了传统枇评中所存在着的“随意性”和“印象式”。由于藏策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以现代语言学、符号学为理论基础的,所以他的批评不仅可以涵盖文学文本,更可以包括图像文本.这在今天以“图像转向”为特征的“读图时代”里,是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的。正因如此,天津作协为藏策举办了批评家个人的研讨会。为批评家个人举行研讨会。这在天津作协还是首次。在10月10日召开的“藏策《超隐喻与话语流变》研讨会”上,天津人民出版社与百花文艺出版社负责人等各界人士出席了会议。天津市作协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张洪义、著名评论家滕云、夏康达、张春生、法兰西国家PALMES教育骑士勋章获得者南开大学教授张智庭、《文学自由谈》主编任芙康、天津作协文学院院长肖克凡、作家王松、龙一等都作出了发言,著名学者、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博导赵毅衡教授专门为会议写来了题为《符号学的新面孔》的文章。所以,本期学报编发这组文章,以飨有志于“文艺符号学”研究的学人们.并期促进这方面学术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与藏策是忘年之交,说来我们正好认识20年了。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他只有20几岁。后来,他送给了我一本他那时出版的介绍文学的精神分析学思考的小册子,我读后。觉得他很善于吸收和应用国外新的学术思想,便建议他读一些语言符号学的书籍。我的初衷。是让他把符号学理论与对中国文学的研究结合起来,他是学文学的,又有研究精神,有这个基础,也就有这种可能。不久,他对我说,他读了一些。但是没有怎么读进去。我后来去法国工作了几年,到我回来后与他见面时。发现他对符号学不仅有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所知甚多,并且在文学方面已有所思所想。他催促我将法国符号学著述的翻译工作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4.
我与藏策是忘年之交,说来我们正好认识20年了.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他只有二十几岁.后来,他送给'了我一本他那时出版的介绍文学的精神分析学思考的小册子,我读后,觉得他很善于吸收和应用国外新的学术思想,便建议他读一些语言符号学的书籍.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1941年提出《药》的正题旨是亲子之爱,并正面解读华老栓夫妇形象。这一阐释话语的民间价值取向因建国后的不同时期主导意识形态语境的制约,长期被革命话语和启蒙话语所排斥和否定,故该观点长期处于被遮蔽状态。在《药》的阅读接受史中,华老栓夫妇形象愚昧等负面特征被放大,而其作为底层贫民的善良、爱子等正面特征被遮蔽。  相似文献   

6.
谭恩美在《灶神之妻》中从一个华裔美国女作家的特殊视角探讨“边缘”文化之与文化多元化的主题。中国母亲的形象表达出作者对中国文化挥之不去的母体情结;文富的形象塑造体现出作者对母体文化继承发展的关注;移民美国的母亲和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的冲突与和解象征着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融和,表达了作家在保持和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同时,寻求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7.
语言教学是一项浩大且复杂的工程,语言交际本身就是一场文化和思想的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包括对课堂的控制和教师的纠错方式都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在中高级阶段的汉语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维护学生的自我形象,同时也要注意语言文化背景的渗透。对此,史蒂威克的《教学方法论:问题出在哪儿》这本著作为我们提供了某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海艳 《现代语文》2006,(3):120-120
《一个观念》见于闻一多的诗集《死水》,它最初发表于1927年6月2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一直以来这首诗都被看作是闻一多爱国诗篇的代表作,这样解释未尝不可。但我个人认为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闻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讴歌及立志于坚守、拥抱这种东方文化的决心,并且从中折射出了诗人的性格哲学。闻一多曾在《〈女神〉之地方色彩》一文中将自己的爱国之情与郭沫若的相比较,他说道:“《女神》之作者爱中国,只因他是他的祖国,”而“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这种“可敬爱的文化”在《一个观念》这…  相似文献   

9.
张华 《四川教育》2013,(5):46-46
语文的诗情与理性,这是近年来语文教育备受争议的话题之一。有道是: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缺乏对语文教育的深切体认,语文教学的琐碎和乏力自然也就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0.
在《喊山》中,葛水平精心塑造了韩冲和哑巴红霞的感人形象,他们身上朴素却善良的品德构成了这封闭山村里温暖的人性之光。在韩冲性格的发展中,在对红霞悲惨命运的展示中,葛水平一如继往地表达了她对底层社会、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超隐喻理论以针对汉语的语言符号学研究为自身的理论核心,从语义与修辞等更深层的话语入手,对西方的以结构主义叙事学为基础的诗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提出了文学不是对语言的驾驭,而是对语言的解放,唯'有语言的解放,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等全新观点。由于现实社会中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语义的生成与流变从来都不可能是纯洁和无辜的,或被遮蔽或被过度地利用。而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则可以给语言提供了一个缓冲地带,在当今的大众文化语境中,具有文化救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严羽《沧浪诗话》是集宋代诗学辨体理论大成的理论著作,它对明代诗学辨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在标榜格调的理论旗帜下对唐诗尤其是盛唐诗崇拜的确立;其次是对宋以前多种诗歌体制规范及其源流演变的探讨;还表现在试图建构独立于整个宋儒理学之外的诗学话语体系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语篇语用学与语篇语义学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研究领域,二者有着相通之处:二者或多或少的带有功能主义取向(思想)和语篇取向;二者与语篇分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篇语用学是伴随着语篇分析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研究领域,语篇语义学是系统功能语法和语篇分析有机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语篇语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既有语境理论在以往的语言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 ,在语言研究重心从句子转移到语篇之后 ,既有语境理论逐渐显露出不足之处 ,比如语境研究和语篇研究脱节 ,没有清晰的语境范畴 ,没有明确的语境分类标准等等。这极大地妨碍了语篇的动态研究 ,同时也阻碍了语境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应考虑以语篇为依托 ,将语篇研究与语境研究结合起来 ,用动态语篇语境的概念 ,弥补既有语境理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论话语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建立平等、友善、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话语权得以公平分布、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文章分析了话语权分布的倒金字塔型、伞字型、口字型和逆向对等型,探讨了滥用、占用、弃用和慎用话语权等现象,讨论了正导、误导、强导和祈导话语权等问题,从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语言的角度论述了话语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从教学实践中笔发现,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入高年级学习阶段时,其学习的主要障碍已不在语言本身,而是在对英语国家社会化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对语篇的理解上。本就这两个问题结合笔从事高年级精读课的教学经历浅谈一点感受。  相似文献   

17.
临沧师范、临沧民族师范学校座落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临沧地区区府所在地临沧县城北郊,是地区8个县唯一的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是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加强师资培训项目学校,是世界银行贷款“第四个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中等师资项目学校。临沧师范学校创办于1956年,临沧民族师范学校创建于1973年,现在实行两校合办,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办学管理体制。学校占地143亩,校舍建筑面积33358平方米,拥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计算机室、语音室、微格室、心理实验室,风雨操场、教育闭路电视网及设备良好的…  相似文献   

18.
《沧浪之水》是阎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分子的剖析,从用典这一角度来解析知识分子的蜕变.该小说用典特点鲜明,以“沧浪之水”之典,贯通始终;以知识分子典故自我剖析知识分子当下的出路;化用诗词典故来增强小说的思考力度。  相似文献   

19.
篇章表述理论(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y,简称DRT)是动态的自然语言意义的形式语义理论,由篇章语义的构造算法和语义的正确性验证两部分组成,它是在MG(Montague Grammar)的基础上起来的而又克服了MG的局限性的语义理论。文章从与MG的对比研究中探讨DRT的理论意义及其对自然语言部分语句系统的句法构造及其语义解释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