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精神实质所谓传统文化,也就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所积淀起来并且渗透于民族整体意识和行为之中,世世代代传递、流动的最具生命活力的东西,一方面通过历史继续发展、积累和传递,同时,另一方面又用潜移默化的不同方式加以继承和发展。在世界各个民族...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史的内容,广义地说,包括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成果的总和;狭义地说,仅仅包括精神财富,诸如文学、艺术、教育、哲学、宗教、科学技术、史学、政治学和军事学等。由于古今中外文化现象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内容异常丰富,非一般性著述所能包容,所以,中学历史教科书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虽有专章叙述,也只能简略地介绍一些狭义的文化现象,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 史2(必修)》,是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 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以下简称《标 准》)编写的。 本教科书的编写,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 观点,阐述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发 展进程,阐明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 治、文化的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同时又受到 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反作用。对人类社会经 济和社会生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重要历史事 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也都结合当时的历 史条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 以求作出客观的评价。通过对人类社会经济和 社会生活发展进程的正确阐述,进而揭示历史 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4.
教科书作为一种从社会文化里选择出来的材料,是经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检验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它是一种文化与技能的载体,其中蕴含着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对于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意义,今天我们就小学语文教科书里的价值取向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科书是传递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情感性和形象性。语文教科书中人物形象的思想态度、道德品质等体现着社会主流文化和主导价值取向,而人物又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更能够感染学生。因此,语文教科书中的人物对学生尤其是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小学生的思想、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1.从文化继承的角度看人类文化,说到底,是人类生产与社会活动的产物,同时又是人们创造新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人类的文化与教育是密切联系着的。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文化,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又依赖于教育,即教育从一开始就成为了传递和保存人类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教育是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历史是对于人类文化创新和传承的记录,而高等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基本载体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源头。高等教育在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高等教育不仅是对于历史文化的传递,还是对于历史文化的创新,其不但具有执行文化社会遗传的基本作用,而且具有时代变革文化执行的基本功能。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其在文化传承创新和人才培养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对当前地方高校文化传承创新方式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8.
数学文化是人类理解数学的一把钥匙,对于数学教育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强调数学文化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把数学文化设计成一种具有特殊教育目标的课程模块。《标准》要求数学文化应尽可能有机地结合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选择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18世纪的欧洲处于巨大的历史变革之中,法国与德国的文化交流加速,而跨国旅行则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群对跨国旅行有着不同的目的和动机,正是这种不同对德法文化的传递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文化传递的角度探讨18世纪德法之间不同社会背景人群的旅行,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传递。  相似文献   

10.
“文化反哺”是现代工业社会、尤其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这个物质生产高度繁荣、社会急剧变迁时代的独有现象。作为人类文化传递在代际所呈现的关系与方式之一:反向传递模式,势必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重大的挑战和冲击。对于这种历史的必然现象,家庭和学校教育该以怎样的态度和策略来面对呢?  相似文献   

11.
文辛 《考试周刊》2011,(32):43-43
文化既是社会现象,又是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更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沉淀。由于价值观念、居住环境、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等的不同,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规范,这种文化规范反映在语言表达上,即同一个意思,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着不同的表达方法,而同一个表达方式也会传递着截然不同的语言内涵。了解中西文化内涵的差异及其成因对于学习语言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人类不同于动物的最重要标志之一。从文化学的角度看,社会现象其实是文化现象,社会无非是文化的总体。人类文化是人类社会、人类生活的本质。文化成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媒介并对人类延续起着决定性作用。广义的文化包括教育,教育起源于社会群体传递发展文化和社会个体社会化。作为社会现象的教育,实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要在当代文化语境下进行变革,在保持历史传承文脉的基础上,不必强求纯正经典的形式笔墨,而要以当代审美为标准,触及当代文化并画出当代的各种体验,使中国画重新纳入公众的意识之中;同时重新审视笔墨的局限性,审视其所附载的品味能与当代文化对话的可能性,更多地把我们的视点画面文本的解读和表现,寻求在当代文化语境下个人对社会文化主题的感悟及体验,关注当代社会文化主题并使中国画重新纳入公众的意识之中。  相似文献   

14.
一、本模块的主要知识与能力目标《历史1》属于必修课,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对本模块的主要内容表述如下: “历史(I)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这段文字概括了本模块的基本内容,以及在人  相似文献   

15.
对教科书设计的优化处理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在学校环境中以获得知识为主,知识分为直接知识(个人经验)和间接知识(人类经验的浓缩和积淀)。教科书是间接知识的载体,知识之所以能够被传递和接受在于它是一种信息。学生在学校获得知识意味着接收某种信息。因此可以说,教育教学的本质是信息传递。通过信息传递学生能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并获得在社会生存的能力。由此可见,教科书设计与编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教育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16.
赵宇 《华章》2011,(30)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便产生了环境.环境以人类为中心,人类在环境之中进行着生产、生活以及学习等方面的活动.根据设计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不难看出环境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产物,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无论从功能上,还是在风格上,环境艺术均很大程度地受到历史中其他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就显得十分有意义.本文主要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着重阐述与分析,旨在为人们提供个人关于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一些新的见解及看法.  相似文献   

17.
社会呼唤文化力量,文化是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无论是世界历史还是中国历史,举凡重大的社会变革,无一不是文化力作用的结果。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知识经济发展呼唤大学要为建构社会创新体系提供文化力,提供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教育过程也即是文化过程,教育中渗透和充满着文化,教育和文化之间互动,但教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科书承载着特定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从社会文化、角色展示、社会控制、社会关系四个维度对新课改前后两套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进行比较发现:新版教科书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理念凸显;多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主题更加突出;更加注重亲情的生活化呈现;重构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等。研究同时也发现新版教科书对社会新出现的自致角色和功利性角色的介绍偏少;教科书中女性社会角色比例偏低等问题。为此,需进一步增加介绍世界各国文化、习俗的选文,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加展现少数民族习俗、文化的选文,规避"大汉族主义"的倾向;丰富女性人物形象,深化对女性社会角色和职业特点的认识,阻断"重男轻女"观念的滋生。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科书是以文化人的重要载体。以百年的发展历史为背景,研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篇目价值取向的变迁,有利于以整体的、历史的视野把握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与特征,促进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聚焦清末、民国、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四个历史时期12套教科书的中国神话、中国寓言、名人故事、古典诗词四类传统文化篇目,借助六维价值取向分析体系,能够发现百年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引导儿童智、勇、勤、学,修身养性,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尊重自然,求真务实,辩证思考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学角度讲,学校实质上是社会对年青一代实施社会控制的主要工具,因为学校被人们视为保存和传递人类文化精华的主要机构,其保存和传递的知识是教师与学生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社会期待学生所学习的各种知识、技能及价值观念基本上浓缩在学校课程中,并且常被视为不容置疑的客观真理,因此,统治阶层总是力图通过控制学校课程来达到社会控制的目的;从微观领域来说,社会控制的主要方面在于课程内容的控制,因此,课程内容就其社会本质而言是社会控制的中介。 因此,课程知识(内容)是课程社会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