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岩 《新闻前哨》2003,(9):30-31
中国经济刚刚走过了一个不平凡的半年时间,传媒有关经济形势分析的报道便陆续新鲜出炉。这当中既有中央级媒体的分析,像中央电视台的综述《中国经济将呈“U”形走势》、人民日报的上半年经济形势述评《在挑战和考验中快速增长》、经济日报的4篇系列报道《电煤价格走势报道》,也有省级媒体的述评,像湖北日报近期连续推出的7篇《我省上半年经济形  相似文献   

2.
求新的人民日报《经济生活》版张知干近年来,中国报业扩版风盛,蔚为壮观。在林林总总的专版、专刊中,人民日报去年10月5日开辟的《经济生活》版,以其全新的版面、内容和形式,引人注目。经过一年来的探索、创新,该版开拓出了经济报道的新思路,呈现出以下特点:求...  相似文献   

3.
继晚报、都市报浪潮之后,财经报刊风起云涌,一改软性的大众化、通俗化之风,以深度报道见长,我国的经济深度报道在经过近20年的探索演变后,逐渐走上成熟的轨道。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和发展1987年被称为是深度报道的崛起年。正如学者杜峻飞所言,“自报纸出现以来,经济报道一直是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这一年,出现《关广梅现象》(《经济日报》)、《鲁布格冲击》(《人民日报》)、《西部贫困探源》(《中国青年报》)、《中国农村经济变革大趋势》(《人民日报》)等一批有影响的经济深度报道作品,因而这一年也是经济深度报道的崛起年。(一)经济深…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报道面临新突破唐小强,梅松武当前农村经济报道从组织框架到编采制度,从报道思路到报道形式,都面临着新的突破。6月下旬,由《人民日报》牵头,在湖南长沙市召开的全国农村经济形势研讨会暨全国省级党报农村报道协作网第二届年会上,与会代表对此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5.
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中,要沙里淘金,写出既具可听(视)性又有指导性的经济新闻报道,应当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新闻题材的大与小经济活动五彩缤纷,新闻事实有大有小。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善于从现实生活小事中发现大题材,表现大主题,以“滴水见太阳”之功效赢得读者。有些时候,往往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把它放在一个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就能显示出它的积极意义,表现一个大主题。我们的记者,就该多留神身边人、身边事,从平常的小事中去发现题材,写出具深度和新意的作品;使自己的作品给读者以启迪,甚至给决策者以借鉴…  相似文献   

6.
经济新闻中人的视角,是新闻写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种视角极大地丰富了新闻宣传的信息量,开阔了新闻写作的视野。 一、探寻社会生活中人的内心世界 《人民日报》记者孟晓云1986年写了《大户心态录》新闻稿。当时,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个顺口溜:“富了海边的,火了摆摊的,穷了上班的”。的确,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民成为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后最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然而,1986年距中国改  相似文献   

7.
儒家与道家     
本书作者傅佩荣以《论语》、《庄子》、《老子》和《孟子》这4部国学经典为基础,从现代人在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境说起,解读平凡小事中蕴含的中国哲学,使读者于传统中,寻找古人的智慧,碰撞自己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方东华 《新闻实践》2005,(10):48-50
人民日报《经济周刊》至今已走过7个年头。它以敏锐的触角,捕捉热点并强化对热点的剖析和引导,充分发挥了党报经济新闻的权威性;以充满思辩的色彩、多维的视野,注重前瞻性,充分体现了党报经济报道的深度优势;以贴近读者、服务读者和人文关怀,实践了“三贴近”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郑夏 《新闻世界》2014,(8):236-237
本文以《人民日报》经济建设类社论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分析法,试析不同阶段这类文章中的关键词网络变迁,从一个侧面探讨不同时代人民日报经济建设类社论中议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周明涛  龚超 《视听界》2014,(1):105-106
一件在当事人和家长看来理所当然的小事,为何能激起全社会的强烈反响?2012年“最重要的小事”(注:《人民日报》记者的说法)触动了人们哪根心弦?  相似文献   

11.
都市报经济新闻报道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经济日报》等专业经济类报纸以及《人民日报》等中央级综合性报纸的经济版相比,作为地方性报纸的都市报经济新闻报道的劣势主要表现在权威性、专业性、精深性不足等方面。由此,有人建议都市报的新闻报道要地方化、温情化、社会化。但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经济报道,往往囿于地方企业的动态信息发布,日常生活如何省钱等琐碎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多在经济与社会的结合点上作文章,是扩大新闻报道面,吸引广大读者关注的有效途径。前年,我在《人民日报》“经济生活”版上先后发表了《168“电话算命”风波》和《打工者不是“包身工”》两稿,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响,说明采写经济社会新闻是大有可为的。 这里,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是经济新闻?为何要采写经济社会新闻?如何采写好经济社会新  相似文献   

13.
刘蔚然 《今传媒》2015,(1):37-38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腾飞,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去城市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多,导致规模越来越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出现,近年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人民日报》2003年至2012年有关留守儿童的报道作分析,从报道的数量、选用体裁、报道立场等方面考察《人民日报》对留守儿童问题报道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而梳理《人民日报》留守儿童报道的特点,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让经济报道成为大众追逐的目标,很多新闻媒体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不少尝试和努力,也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这其中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走近听众、服务受众。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经济生活》节目、中央电视台的《生活》节目以及各地新闻媒体开办的《百姓理财》、《大众经济》等节目,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自己固定的受众群。而它们之所以同以往有所不同,主要是在以下八个受众关注的经济报道热区做文章: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九年的光辉历程.改革从农村起步并迅速推向城市.工业是城市生产、建设的主导力量,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在整个经济改革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丰富多彩的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给新闻报道开辟了崭新的活动空间,新闻报道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改革的进展.本文希望通过对近年来人民日报关于工业经济体制改革报道的分析,对我们走过的道路进行认真的反思. 1984年10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二届三中全会,人民日报10月21日全文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要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是陈云同志为人民日报撰写的一篇社论,发表于1950年3月10目。陈云同志当时在中央分管财经工作。在这篇社论发表前后,人民日报于同年2月6日、3月22日还发表了李立三同志撰写的《学会管理企业》、薄一波同志撰写的《税收在国家工作中的作用》。这几篇社论,对解决当时财政经济工作中的重犬问题,发挥了很大作用。同年3月,中共中央就各  相似文献   

17.
1960年2月20日,人民日报一版刊载了一则500字的消息《简易洗衣机代替大量人工劳动》,同时,配发一篇2200字的社论《这不是小事》。消息报道北京一家工厂生产出简易洗衣机,每小时可洗衣服200余件,相当于40人的手工劳动,另外还介绍了几个幼儿园和旅馆自制的洗衣机。试问:为这么件小事,值得做那么一篇大文章吗?这个问题,社论在标题中就做了回答一《这不是小事》。为什么这样说呢?社论第一段强调:“这是一件还没有引起更多人注意的技术革新,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革新。”大搞全民性的技术革命运动,是1960年上半年经济工作的一个特色。年初开始,中央号召立即掀起一个  相似文献   

18.
办出期刊特色 提高期刊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师》杂志连续三年被山西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省一级刊物;《人民日报》理论版曾发表文章,称《经济师》杂志“围绕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深受读者的欢迎”;《新闻出版报》也曾...  相似文献   

19.
经济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决定了它具有更容易抓住观众眼球,更容易获得收视率的特点,经济新闻成为电视媒体参与竞争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媒体中,《21世纪经济导报》、《新财经》杂志等经济类报刊因为与市场贴得近,也较少受到体制的局限,办得活泼、新鲜,背景挖掘得也十分抢眼,某种程度上引领着经济新  相似文献   

20.
郭勇 《新闻实践》2006,(9):44-45
地市商报定位“服务经济、贴近生活”,是一种侧重经济报道的都市类生活报。地市商报覆盖范围主要是本地区,受当地经济环境、读者层次影响较大,这就决定了地市商报的经济报道必须有别于《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全国性主流财经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