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遗山词简论     
遗山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真实地抒写了词人的人生之旅、动荡的时代、人民的悲欢苦乐。从艺术特质看,刚柔相济,豪婉兼备;疏密相间,离合有致;师法 杜甫,兼得神韵,在十三世纪的中国文坛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2.
3.
遗山这位金元词大家,其创作的显著特色是对唐诗的融化,具有方法多样、综合运用;驱遣自如、翻新出奇;熔铸点化、自然天成等特点,从而形成遗山词蕴藉风流之姿。遗山词的融化唐诗,对于金、元词人学唐宗唐起了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心灵的写照,元好问的词通过对感性世界的描写,自由的构筑了一个真实的心灵世界,用理性和体验解读了人的内在精神,从而达到了自我意识的高度自觉,主要体现在对双重人格的展示与主体生命的深沉咏叹上。  相似文献   

5.
元好问(遗山)为金词之大家,其词集曰《遗山乐府》,版本甚夥,有一卷本、二卷本、三卷本、四卷本、五卷本等多种,自明以降多次刊刻,版本颇复杂。因此对遗山词集之版本作一番爬梳、钩稽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6.
元好问词的创作经历可分为四个时期:少年为学、青年流寓、壮年宦游、晚年隐伏。前期爱情词居多,亦有抒怀之作,前者婉约,后者豪壮。第二时期的词多抒不平之气,风格以豪放为主。第三时期的词多抒出处之矛盾心境,沉郁顿挫,悲壮苍凉。晚年的词以写亡国之痛为主,幽婉沉挚,寄意幽深。全面考察遗山词内容和艺术风格的变化,对于认识遗山词的整体风貌,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论遗山词的词史地位及其独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词融会北宋词风的过程中,遗山以其在文坛上的领袖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金词和北宋词的交融是中原地区汉民族的农业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草原文化的交融,遗山以其极高的词创作成就而成为这两种文化交叉点上的佼佼者。遗山推崇苏、辛,词风豪放,对元词的发展走向很有影响。在沟通宋、金词以及在金、元词的延续上,遗山词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遗山还是在具体词学理论指导下进行词创作的金代最重要的词人,其词体制完备;词中尊杜,极善融化唐诗;其词又有明显的“史”意识影响的痕迹;金、元之际文人歌酒狎妓之风在其词中时有反映;清代词论对其词毁誉不一。凡此种种,都体现了遗山词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杜甫诗歌对遗山词风的影响是全面的。遗山的那些描写登山临水、表现隐逸之趣的词作,疏快超旷,清丽淡雅,颇得杜诗高旷清婉之致;遗山词还有缠绵悱恻、婉曲深挚的一面,既体现了他重言外意、倡韵外致的词学观念,又可与杜诗婉厚深远之神韵相颉颃。遗山词之学杜,可谓渊源有自,堪称“词中老杜”。其词之学杜,与宋代周邦彦词的学杜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辨词     
英文中有许多单词,它们的意思似很接近,其实,其真正的意思是有差别的;在用法上也有所不同。现在,细心阅读下列句子,然后选用括号中适当的字,并填写在句子的空位上。切记:你必须先  相似文献   

10.
与其诗歌创作一样,遗山的词创作始终贯穿着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尊崇和追摹。独特系统的杜诗学理论,相近相仿的人生经历,是遗山词学杜甫的根本原因。而诸种杜诗风格的融入,是遗山词学杜的具体表现。杜诗对宋金词人如周邦彦、苏轼、辛弃疾、元遗山等影响很大,其中以元遗山最为显著和独特。因此,称遗山词为词中的“杜陵嫡派”是毫不为过的。  相似文献   

11.
词辨两则     
  相似文献   

12.
妙辨易混词     
刘易辉 《初中生》2009,(1):48-49
同学们在学习一些易混词和词组时,往往费劲不小,却分得不清,用得不准。下面介绍一些方法,希望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词非诗余辨     
词非诗馀。词不应当称为诗馀。词称为诗馀包含着对词这种诗歌体裁的轻视,尤其是包含着词的产生所受外来影响的否定,给词的创作带来不好的影响,不可不辨。 词在南宋前称曲子词,长短句、乐府、乐章等。词称诗馀,大约始于南宋,南宋初,林淳的词集已定名为《定斋诗馀》。词称为诗馀,有三种解释:一认为词是诗文的馀事。罗泌跋欧阳修《近体乐府》说:“公吟咏之馀,溢为歌词,有《平山集》盛传于世。”吴注题  相似文献   

14.
妙辨易混词     
1."加"与"减":besides除……以外(加),except除……以外(减). besides 表示除去的人或事物应加在总数中,而except表示除去的人或事物应从总数中减去,不能算在总数之内.例如: Besides English,we study politics,Chinese,maths,physics,chemistry and so on.  相似文献   

15.
辨字析词     
“矇眬”“朦胧”“曚昽”这三个词的读音相同,形体相似,意思相近(都含有模糊不清的意思),难于区别,故在使用时极易混淆。矇眬,亦写作“蒙昽”。从“目”字旁,意思是指快要睡着或刚醒时,头脑不清醒,看东西模糊的样子。如:“我立刻起来,揉揉矇眬的眼睛,走进总理的办公室。”它有时亦可作动词,是指“短时间地睡觉”。如“夫人和姑娘们……和衣躺下去矇眬一阵,天已经快明了。”(姚雪垠《李自成》)朦胧,从“月”字旁,常形容月光不明或月色不明,泛指模糊、不清楚,可用以灯光、物体、思想、认识、神态,风雪或雾雨等。如:“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  相似文献   

16.
巧辨易混词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些词语很容易混淆,若不仔细辨别,很难区别其中的差别。希望下面的讲解会给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7.
易混词辨异     
卸妆卸装卸妆动词。指除去身上的妆饰物。例:空姐上班前都要化妆,下班后才能卸妆。|她卸妆时却忘了摘掉耳坠。|她从不化妆,因为她觉得化妆、卸妆太费时间。卸装动词。指演员演出后除去身上的伪装物。例:有的演员还没来得及卸装,带着花脸就上了汽车。|在舞台上他是个步履艰难的六七十岁的老头,卸装后仍是个生龙活虎的小伙子。辨异“卸妆”专指除去脸上涂的(如粉黛)、头上戴的(如耳坠)为美化容貌所用的妆饰物以及应景的衣着(如旗袍);“卸装”专指演员除去脸上涂的(如油彩)、头上戴的(如盔头)、身上穿的(如铠甲)为扮演剧中人物而改变模样所用的…  相似文献   

18.
西蜀词与南唐词均属文人词,虽然都具有“风云气少,儿女情多”的特征,但由于社会文化背景、创作主体构成和宗教风气影响的差异,二者则有“艳科娱人”和“传情娱己”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9.
向往山林,却放不下仕途与国家;渴望建功立业,却又无所适从,作为金代的坛盟主——元好问,其悲剧的一生中,无时不在表现这样的一种传统士人的无以摆脱的宿命轨迹。从遗山词的创作历程来看,很明晰的体现出这样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主题辨微     
“主题”概念和主题功能一直是写作理论中争议不休的问题。本文从下述几方面对“主题”作了辨析:通过结构分析,阐明主题含有“十二因子”,合为“五个要素”,体现“三大型类”,通过主题义衍过程追溯,说明主题释义驳杂多样的原因;通过写、读动态序列,证明主题具有多维、多重和多解现象,具有意念、文本和描述三种历时性状态。根据这些分析,作者认为,主题是文章、作品的中心意向,包括中心内容和中心思想两个基本义项,主题和题材应当划清界限,主题表述按具体情况使用详述或简述形式,中学语文教学中适宜使用“中心意思”一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