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聂新苗在改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手段,有目的指导学生理解文章思路,明辨先后次第,这对帮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培养阅读能力,提高教育质量,的确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的思路,就是作者的思路,也就是文章的脉络和线索。怎样...  相似文献   

2.
陈英 《江西教育》2000,(11):32-33
叶圣陶先生在著名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一语文教学思想方法,归结起来就是要“遵路”、“入境”与“悟神”。这里所说的“路”是指文章作者的思路,即作者写文的思维过程;“境”指作者的思想境界,文章的中心思想;“神”指文章中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遵路”,就要引导学生弄清字词句段篇的各种关系,探明作者思路;“入境”,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悟神”,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语言,领悟语言,捕捉语言的神韵。…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必须理清两种思路,即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教者的“教学思路”。写作思路是指作者构思行为的轨迹,它以文章结构为外在表现形式;“教学思路”即教师处理教材的思维轨迹,其实质就是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尽可能真切而深刻地领会课文的“写作思路”。两种思路有密切关系,但不可混为一谈。教学参考书分析的往往是作品的写作思路,只能供作“参考”。教师理清文章的“教学思路”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把一篇文章的有关知识生动形象地讲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那必须对教材烂熟于心,对学生心中有数,并且要精心设计出具有语文特色的引人人胜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教任何体裁的文章时都要揭示作者的思路,散文尤其是这样。这是由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所决定的。散文的这种“散”与“不散”的辩证统一特点要求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明确:某篇散文“不散”的立意是怎样通过貌似零散的材料得到表现的。这个“怎样”就是作者的构思,就是思路。 文章的思路是因人而异的。散文其“形散”的特点更决定了每篇散文都各有其独特的思路。因此,备课时教师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梁启超曾精辟论述:“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善于教人者是教人的研究方法。”他的这一教学观点是可贵的,就划分段落的教学来说也是完全适用的。文章无不是遵循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安排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作者作文,不管自觉不自觉,写不写提纲,总有个先后次第。”而给文章分段,无非要辨明这个先后次第。因此,只要我们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是不难将文章的段落作出确当划分  相似文献   

6.
《大理石街》(第十册第4课)这篇阅读课文,编排在讲读课文《挑山工》之后,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运用在讲读课里所学到的知识,自己去读懂课文,要引导学生按照“参观访问记”的写作特点,顺着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条理。进入作者所描写的情境,要紧扣  相似文献   

7.
“思路跟踪”教学法是探寻作者写作时的思路和学生学习课文时的思路,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思路跟踪”教学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在预习中探索作者思路,就是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让学生直接去追踪作者的思路,探索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要说明的问题;为表达中心思想,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怎样进行具体描写、记叙或说明的,摸清文章脉络。如《桂林山水》,经过老师的补充完善,学生  相似文献   

8.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弄明白自然段间的关系、每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以及句间关系,从而帮助学生顺利梳理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抓住文章主旨。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说 :“大凡读一篇文章 ,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 ,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 ,理解才透彻。”修订版大纲中明确说明 :“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明确指出了中年级的阅读“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如何把这些精神贯穿到教学中去 ?就此 ,我谈谈自己对《春蚕》一课的教学设计。一、理清文脉——导情安排学生通读课文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说:“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那么,读文章呢,就要着力找出这种“关系”,这种“内部的联系”,才能摸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真谛。“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而这种“内部的联系”,作者的思路,也就是文章的内在的逻辑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是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曾有计划地探讨文章思路培养的问题。文章思路的培养问题,我过去一直不够注意、重视,因而在教学中不能自觉地抓好这一重要环节。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代自序)》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就是说“遵路”才能“入境”;“入境”才能把握文章的精髓,领会文章的奥妙。学生也只有“遵路”“入境”,才能理解内容,激发感情,把握结构,学到技巧。一、思路问题的引起古人曾说,文章要有物有序。“物”就是指思想内容,“序”就是说文章要脉络分明,  相似文献   

12.
《最苦与最乐》思路清晰,层层深入,论证有力,是学习议论文的一篇好范文。教学中可以尝试“四读”教学法,即先让学生略读全文,圈画出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思路;再借助图表的形式,引导学生梳理出文章的论述思路;第三步品读文章的关键语句,感受文章论述语言的特点;最后引入相关课外资料,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深入体会苦乐观念。  相似文献   

13.
本的训练重点是“理清课文的条理”。文章的条理是不是清楚,反映了作者的思路是不是清楚。了解作者的思路,要从理清文章的条理入手,遵循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既是一种阅读理解能力,又是一种理解方法。因此,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学本组课文,要紧紧围绕“理清课文的条理”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突出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理解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并  相似文献   

14.
一、以个性化的导入引领学生进入文本 我校举行的一次《赤壁赋》公开课,对我有比较深刻的触动。一位老师按照极为传统的做法,照教参先后向学生介绍了苏轼及“三苏”,说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开创宋词豪放一派等等,然后对文章中的文言实词、虚词、活用特殊句式等一一道来,可以说是“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然而,一篇文辞绝佳、意境旷达缈远的美文,终于沦落为传递文言知识的载体。学过之后,学生对作者、作品依然极为漠然,  相似文献   

15.
《猫》导读     
一、抓结构,理思路郑振铎的《猫》,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和结局,层次清楚,思路井然。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他们是不难理解本文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的。 1.文章自开头至第一节是写第一次养猫。这次养的是只____的猫,后来这只猫____了,毫无____,只是____地躺着,不久,终于____。从第____至第____节是写第二次养猫。这次养的是只____的小猫,比第一只____,更____,养了两三个月居然能____。然而,好景不长,它终于____了。从第____节至第____节是写第三次养猫。这次养的是只____、____的无人收养的小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中的“分段10法”永登县城关小学张兰珍阅读是学生听、说、读、写诸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每篇文章都是由段构成的。段的先后既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又是作者安排组织材料的手段。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分段(即划分意义段)的训练是把握作者思...  相似文献   

17.
《种子的力》是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夏衍1940年写的一篇哲理散文。作品托物寓理,由表及里,由物到人,构思精巧,蕴意深藉。教学时,要抓住“文章里的思想感情”这一训练重点,缘文悟道,理解内容,把握中心,体会情感。要掌握文章线索,弄清作者思路;要扣住关键词句,分析重点段落,让学生认识《种子的力》借物比喻之“理”。 一、掌握线索,弄清思路 课文文字含蓄,立意深刻,学生理解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均有困难。因此,先要帮助学生依据线索,理清思路。 1.初读课文,探出文章的基本线索。结合课后练习题,通过分析,看出其线  相似文献   

18.
思路,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围绕中心、谋篇布局所展开的思维线索,即作者构思的脉络。“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思路教学法,就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摸清、理解作者的思路,找出字、词、句、篇维系的线索,寻找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轨迹,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胳的一种方法。《蛇与庄稼》(五年制第八册第20课)是一篇逻辑性很强,充满哲理的优秀散文。文章通过列举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说明世界上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事物之间有着各种简单的或复杂的  相似文献   

19.
近一学年来,我进行了“围绕四个问题,采用三个课型、五种教学形式,搞好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实验. 一、四个问题.这是针对阅读一篇文章提出来的. 1.“写了什么.”提出这一问题是要引导学生读懂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写.”这是要引导学生在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去分析、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怎样写的.”这是要学生依据中心思想捋出作者的思路.分清文章的层次、段落,弄懂各部分之间及每一部分与整篇文章的内在联系.搞清文章的写作方法,这既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的过程,又是在掌握  相似文献   

20.
一篇文章无论长短,大至谋篇布局,小至遣词造句,都离不开作者的思维活动,而这种思维又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路线。正如叶圣陶所说:“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会乱走的。”显然,教学中注意探索、理情并学习作者的思路,在探索作者思路的过程中去疏理文章线索,领会作者的创作匠心,对于理解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表达的方法,进而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及思维能力都得以培养,无疑大有神益。(劳动最有滋味)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