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黄河一直水患不断,加之中上游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下游大量泥沙淤积,每年输入黄河泥沙达16亿吨,其中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道中,使黄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洪灾威胁一直是两岸人民的心腹之患。此外,从本世纪70年代起,断流现象又成为黄河的另一新患,作为中国华北和西北  相似文献   

2.
近代黄河三角洲是自1855年黄河从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汇人渤海以后,黄河尾闾摆动堆积所形成的扇形三角洲。它以宁海为顶点,北至套儿河口,南达小清河口,总面积5352.5km~2。由于黄河含沙量高达37kg/m~3,平均每年有近12亿t的泥沙沉积在河口及三角洲扇面上,造成河口段不断淤积延伸,使三角洲海岸线不断向渤海湾推移,河口陆面每年以5km左右的速度向外  相似文献   

3.
<正> 黄河从山东省东明入境,经9市25个县(市、区),在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628km。黄河以泥沙含量大、灾害多而闻名于世,年均来沙量近10亿吨,河道不断淤积,特别是80年代以来,黄河年来水量明显减少,泥沙淤积严重,河道年均升高10厘米左右,河床高于背河地面3-5米,设计洪水位高出背河地面8-10米,是典型的“地上悬河”,防洪形势十分严峻。 多年来,山东黄河河务局一直致力于治黄科技工作,结合生产和防汛的实际需要,开展防汛抢险机具的开发研制和技术推广工作,为确保黄河岁岁安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河泥沙多,淤积下游河道,造成地上悬河,成为我国的心腹之患。河道输送泥沙,还消耗大量的水源,制约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而国民经济发展,既要求控制下游河道不淤,消除心腹之患,也迫切要求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程度。为此,需要研究一套既能控制下游不淤高。又能减少输沙用水的长远对策。(一)来水来沙地区分布和洪水输沙特点黄河流域面积vs.z#万trm‘,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4亿m’,年际间变差大。最枯年份仅270亿m’,枯水年份曾出现过连续11年,这11年平均只有370亿m’。多年平均来水量的地区分布是,河口镇以上38.59万km‘,…  相似文献   

5.
谷奉天 《资源科学》1985,7(2):47-52
黄河自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渤海以来,实际行水90余年,在利津城以下的河口段,大改道12次,冲积形成新老三角洲面积1590万亩。目前,年均有近12亿吨的泥沙输送至河口地区,其中1/3入海,2/3沉积在河口及近代三角洲扇面上,河口陆面每年以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外推进,每年填海造陆37.55平方公里,三角洲面积每年扩大5万余亩。是一块行政区划归属山东省东营市及惠民地区的新淤荒地,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6.
根据近40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灾害、植被与土地利用变化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过去200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温度、干湿、极端旱涝等的变化特征,以及历史农耕发展对土地覆被的改变和垦殖率变化的总体趋势;并从长期变化视角简要讨论了这些变化与黄河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决口改道的宏观关系。主要结论有:过去200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温度与干湿呈显著多尺度周期波动,且中游和下游地区的干湿变化并不完全同步;极端旱涝发生频率存在阶段性差异。至公元初前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就已被开发为一个垦殖范围与今相近的农业区,其自然植被分布极为有限,且其后的农耕垦殖强度虽有大幅波动,但总体呈增加趋势。上述因素变化相互交织影响了黄河中、下游水沙输送平衡、河道淤积和河床稳定,是引发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重现“筑堤—淤积—悬河—决口改道”循环过程的重要因素。这些认识可为进一步科学理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环境变化规律及其与下游地区河流安澜的关系提供历史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7.
邱立国 《科技风》2012,(6):231-233
苏北海岸是在南宋前曾是受波浪作用的主导,为了保护海岸,人们建立范公堤,这海堤曾是长时间苏北稳定海岸线.南宋时期至1855年,黄河改道流入黄海,带来了大量的沉积物,苏北海岸迅速淤长,到1855年黄河改道北迁之时,苏北海岸已经形成巨大的黄海三角洲.1855年之后,废黄河三角洲开始遭受侵蚀,海岸线开始时侵蚀较快,后来由于引种植被、围垦和建设护岸工程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海岸线侵蚀变慢.而在废黄河三角洲的北部和南部,海岸线却由快速淤长向缓慢淤积发展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     
我国许多山区和丘陵区,由于过去长时期的封建统治,森林遭受破坏,山坡被滥垦,土壤缺乏植物保护,发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据初步估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大约达到150多万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情况最严重,占58万平方公里。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每平方公里每年平均冲刷量达到1万吨以上。据水文资料计算,黄河每年经过陕县带到下游和海口的泥沙达到13亿8千万吨,折合体积9亿2千万公方,如果把它筑成宽高各1公尺的土堤,可以环绕地球赤道23周。这种严重的侵蚀,除了把泥沙送到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黄土覆盖地区甚广,面积达63.1万平方公里,其中以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上,黄土覆盖的规模最大,厚度达100米以上。历代人民为了谋取生活资料,这一带的土地资源开发得十分强烈。然而,自然环境的保护,则未被人们注意,长期来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产量低微。解放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研究,取得可贵的成果。但是水土流失的问题,黄河下游泥沙淤积问题,仍然是当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库众多,泥沙淤积严重,影响水库功能和安全。对相关水库资料查阅,总结出水库泥沙淤积对于水质方面的影响,可以分为3个过程:泥沙运动污染物的迁移过程、底部淤泥污染物的沉积和释放过程、泥沙淤积处理排沙过程。指出在前两个过程中应该加强相关理化性质的研究,从而进一步建立有效模型揭示污染物、水体、沉浮等之间的机理,从而便于监测;同时也强调在泥沙排放过程中对于下游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影响,反应排沙过程对于水质的二次破坏。  相似文献   

11.
淮河原是一条出路畅通直接入海的河,两岸农业旱涝保丰收,经济富饶,文化发达,自古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说法.公元1194年至1855年黄河夺淮661年间,大量泥沙侵入,在北面和东面大量淤积,破坏了淮北的一些河道,夺取了淮河入海通道,逼其改道长江,从此为淮河发展和治理种下了祸根.对于近代影响最大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夺淮期间淮河中游河道在正阳关以下至洪泽湖普遍淤高数米,大幅减小了河槽泄洪能力,抬高了水位,增加了洪水漫滩时间,因而被迫修建了大量分蓄洪区.  相似文献   

12.
1855年黄河改道山东入海,结束了长达800年夺淮入海的局面,苏北海岸的发展也因之从淤长变为蚀退,此次改道使苏北自明清以来的煎盐业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渔业的兴起。历史发展轨迹类似的滨海与射阳县则在渔业兴起之后,前者因为海岸持续被蚀,近岸沙洲南移等因素,渔业发展以淡水为主,后者则海岸则持续淤积,滩面广阔而以海洋渔业为主,1855年黄河改道深刻的影响了二者的渔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南沙水电站所在河流为多沙河流,公司自电站运行初期开始便高度重视泥沙淤积观测。根据2010年库区泥沙观测资料,结合电站实际及下游工程情况,提出电站2011年排沙调度方案,对确保工程安全,水库有效库容,提高电站发电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七台河新兴矿区是20世纪70年代初建设的老矿区,具有经济价值的煤层均富集在城子河组地层之中,作为储量计算煤层有14个层,煤层平均总厚度为10m,最大含煤总厚度达18.88m,含煤系数为0.098。2014年矿区深部,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80亿吨,其中111b:0.50亿吨,122b:0.83亿吨,333:0.47亿吨。保有资源储量1.50亿吨,前景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15.
万里黄河在山东省东营市入海,在其入海口一带,风光奇特,资源丰富,是一块神奇的待开发的黄金宝地。黄河入海显神威 由青藏高原奔涌而下的黄河,从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起,水流就变得混浊,到了河南孟津县,它开始在平原上蜿蜒,且流速缓慢,到了山东境内,年均含沙量为20千克/米~3。由于泥沙淤积,河床抬高,黄河便泛滥成灾。  相似文献   

16.
据中学地理课本介绍:我国华北平原、京津地区拥有全国40%的耕地,近两亿人口,工业发达,但水资源仅占全国5.7%常年累月受缺水之苦。黄河长期断流,地下水越抽越少,降水量严重不足,经济要持续发展,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我想华北平原怀抱一个渤海,怎么会缺水呢?将黄河汛期的滔滔河水都积蓄起来,一滴也不让它流进大海,不就可以吗? 1、让大量的黄河入海泥沙为我所用 历史上长江泥沙冲积形成了一个太湖,黄河泥沙也造就了广阔的华北平原,黄河泥沙每年入海16亿吨,每年海岸线向前推进2.5公里,近几十年来差不多冲沉成一个黄河入…  相似文献   

17.
黄河以水少沙多、含沙量高而著称世界,其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吨,天然径流量534,8亿立方米。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黄河水沙情势发生明显变化,尤其自1997年以来,黄河实测径流量、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黄河的治理,明确提出要变黄河水害为水利,成立了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与领导全国的黄河治理工作。50年代,组织了大规模的黄河综合科学考察与实验研究,向国家提出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为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利用提供了决策依据。60年代,在黄河上游开始梯级电站建设工程,在中下游的洪涝灾害防治和能源开发利用中发挥了作用。70年代,已建成的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严重,泥沙处理的工程技术研究被列为国家重大攻关项目,人们开始对高浓度泥沙河流上建水库的调蓄能力产生怀疑。80年代,…  相似文献   

19.
温室效应近年来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加强了温室效应。经计算,燃烧1吨煤会产生大约4吨二氧化碳。90年代,每年约有60多亿吨碳被烧掉,向大气中输入的二氧化碳约250亿吨。1957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315PPm,现在则高达(?)PPm。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目前已经超过背景值33%。据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特别小组)1996年的报告,到2100年,全球变暖幅度将在1℃~3.5℃之间,平均升高2℃,海平面上升值在15厘米~90厘米之间,平均升高为48厘米,将有900万人会受到海平面上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6,(22)
十大孔兑是黄河内蒙古段由南向北汇流的10条相邻的一级支流,多年平均向黄河输沙2.711万t/a,洪水泥沙对黄河及下游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是内蒙古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本文针对十大孔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