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粤 《教师》2015,(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有序深入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正日益成为新课程改革下新的生长点.而以往那种以辅导和咨询为主的“矫正式”心理健康教育已不适应“面向全体,让每一位学生身心都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新课改理念.为此,我们将绿色教育理念引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大视野下构成一个德智体美劳相交融的、完整的绿色心育生态体系,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全面、自由、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承载中国教育理想的新课程一天天进入千万所中小学校,师生都以饱满的热情拥抱新课改,新课程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值得我们去很好地反思与总结,以确保新课改能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前行。下面就我对新课改的一些反思,和大家一起探讨。一、正确理解课堂教学新理念新课程改革后,“自主、合作、探究”“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很多人看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已经成为新课程课堂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农村初中的语文老师在新课改的理念、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角色转换方面仍存在缺漏。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查漏补缺,不断更新课改的理念,不断“充电”补充新知识,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教师角色,才能不断推进新课改实践。  相似文献   

4.
洪君 《成才之路》2009,(29):25-26
新课程改革,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见证并以其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这一改革无论是从新课程标准的设定,还是课程基本理念的定位。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时势发展要求的特性,凸显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作为新课程灵魂的基本理念,又是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的重要指针。作为一线教师,肩负着实施新课改的重任,尤其要深刻理解和领会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否则新课改就成为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5.
玄璇 《电大理工》2012,(3):71-7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不但要掌握新理论,即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真正承担起新课改赋予教者的历史使命;还要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积极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策略,即形成“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使学生拥有持续学习的渴望和正确自主学习的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将新课改理念内化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如何依托地方资源优势,确立学校发展特色,成为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当务之急。而“校本教研”的深入进行为学校发展和教师素质提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紧紧围绕校本教研,建立新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大力拓展校本课程,为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寻求到了一条新的途径。一、完善制度建设,形成良好秩序1.建立学习、培训制度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学校的发展凭借于教师的个人发展。为了让教师能够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理解课改理念,校长室和教科室共同商定将每周三定…  相似文献   

7.
面对新课程改革,许多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一名新课程下的教师?我曾无数次的问自己。在毫无头绪的情况下,我认真读了一些关于新课改以及新课程的书籍充实自己贫瘠的头脑,然后在自己的课程中进行逐步的摸索。我认为无论教育怎么改革,都不可能离开课堂,离开我们的老师。有一句话说的好“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所以要想我们的新课改一步一个脚窝走下去,我们教师必须成为新课改下的新型教师。  相似文献   

8.
赵力  王磊 《文教资料》2006,(26):102-103
随着国际合作化的开展,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人们开始把眼光放在古今中外各种文化背景下的文化教学,改变我们落后于时代的教育模式,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新课程改革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的。一、新课改后“教与学”关系的误区新课改中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方法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重大进步。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精髓还没有真正理解,而去盲目追“新”,例如有的教师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无论出现什么都是合理的,不敢或者不去管学生,任由学生发展,整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观念的不断深入,本文认为作为改革重点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课堂角色中解脱出来,学生必须从“一言堂”的苦恼中解脱出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新课改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有序推进,新课程正一步步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优化课堂结构,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培养能力,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的效率,是我们语文新课改的突破口之一。  相似文献   

11.
曲波 《山东教育》2005,(21):63-6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英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观念已日益被英语教师所理解和接受,如何应对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成了我们教师的头等大事。下面谈谈我对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令我们感到耳目一新的同时,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改革?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通过新课程专题学习与教学反思,提出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需重视“五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学情景情趣化、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价值实用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新课程所倡导的先进教育理念已逐步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与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把握平衡,追求和谐,回归本色的语文”成为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要求教师不应该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而应该是“教育的反思者一课堂教学的试验者和研究者”“教科研成果的践行者”。但如何成为研究者,基层教师不免有着种种迷茫和惆怅。随着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深入认识和在一线工作的积极探索.我认为“开展校本教科研”可以让每一位教师成为主动的教学科学研究者。因为,在校本教科研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直接或间接的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或专业研究人员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着重大的转换,教师也不再是一种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理念,懂得反思,善于合作的探索者。然而,仔细审视我们的新课程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许多课堂教学表面上是新课改的组织形式,而实际行的却是传统教学之实。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教育必须有敢于突破传统、大胆创新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敢于冲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怀柔区第二中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倡导“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堂课都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让每一位教师都树立‘教学就是对话’的课程理念”,使得教育教学因“自主而有序,合作又高效”而领跑一方,在北京市新课程改革中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7.
自我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理念虽然为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让教师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由于新课改的实施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对新课程的现代教育理念及方法的研究也处于摸索之中,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对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不妨写一写“教育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使教师迅速成长为新的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怎样让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成了广大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必须直面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不妨一起来写一写“教育日记”。[意义]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要求教师撰写“教育日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提倡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科学有序地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以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改革实践为出发点,着重探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改二者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力图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新课改的突破口,为新课改服务。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讲”模式应运而生,“学讲”模式是新课改的创新和突破,是新课改理念再次更新和升华的体现,是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改革模式,是彻底打破“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新举措,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完美结合,实现了教育本质的回归。 本文结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1 Reading中Pre-Reading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实现“学讲模式”,让学生“学进去、讲得出”,与同仁们交流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