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播剧在我国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广播为载体,运用戏剧艺术的技巧,运用语言、音乐和音响,将一个个故事和情节转化为听众头脑中声情并茂的图景,其感染人、教育人的效果至深。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飞速进步,人们对传媒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广播剧由于制作周期长、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较高等原因,限制了自身的普及和发展,一些电台对广播剧的投入明显下降。新形势下,如何重振广播剧雄风,如何赋予广播剧艺术以新的发展契机,让这种优秀的艺术形式再现昔日辉煌?这是摆在广播文艺工作者面前的…  相似文献   

2.
人类和戏剧有着天性的亲近感。新中国成立以来,广播剧节目曾有过自己的黄金年代,作为广播文艺的一个老品种,广播剧长期以来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在曾经一段时间里非常辉煌,也非常普及,随着近年来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代居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在物质需求获得极大满足的基础上,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广播剧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不仅可以还原表现空间、贴近生活,还可以烘托气氛、展示主题、刻画人物,带给人们以听觉感官体验,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音响是广播剧的关键组成要素,其在剧情展示中占据重要作用,音响录制质量关乎广播剧的艺术效果,好的音响录制能够突出广播剧的艺术特点,获得听众的欢迎与认可。  相似文献   

4.
齐宇翔 《视听》2018,(6):21-22
"微广播剧"是充分适应了现代人在网络时代碎片化、自主性阅读和收听的习惯,实现融合各种媒体传播的广播产品之一。本文以桂林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音乐广播公益微广播剧《小扬飞飞》的创作实践经验为例,探讨分析这一类型微广播剧的创作规律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今天,广播剧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期。 在广播文艺发展史上,广播剧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第一个繁荣期,确实是一个影响广泛、深受喜爱的广播文艺门类。之后随着各种新的文艺方式兴起、文化选择的多元和文化生活的丰富,广播剧逐渐消沉了。  相似文献   

6.
1991年12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徐文武剧作选《生生死死总关情》。该书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刘厚生作序,21万余言,选入剧作20部。包括电视剧、广播剧、话剧、微型广播剧、连续广播剧等。这是徐文武同志几十年来在广播事业上辛勤耕耘的成果汇集。其中有全国第一部连续广播剧—根据雪克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战斗的青春》(共  相似文献   

7.
易虹 《记者摇篮》2007,(6):41-41
广播剧是广播事业独有的艺术形式,而儿童广播剧是整个广播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社会对儿童成长教育的关注,儿童广播剧的制作越来越受到各地广播电台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一些好的儿童广播剧的诞生,大家对儿童广播剧创作的艺术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1987年底微型广播剧专栏《人间百态》的创办,到1992年元旦大型广播系列剧《西关人家》的开播,记录着广东电台广播剧走过的一段不平常的改革之路,也记录着广播界同仁对有关广播剧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虽然历时仅4年,但它对于广播剧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值得进行回顾与总结。思考与共识中国广播剧产生于30年代中,成熟于五、六十年代间,繁荣于70年代末。然而到了80年代,它却变  相似文献   

9.
康培培  赵玥  吴逸婷 《传媒》2023,(14):50-52
随着媒介技术的更迭,广播剧价值链面临着重构。智能传播视域下,新广播剧在内容生产、精准传播、产品效果、版权保护方面的变革为其价值链重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为了更好地应用人工智能的技术红利,构建生态化、全过程良性循环的新广播剧价值链应该得到相关管理部门和业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从世界范围看,有五种“观念”的广播剧:1、为宣传而艺术的广播剧;2、为生活而艺术的广播剧;3、为娱乐而艺术的广播剧;4、为艺术而艺术的广播剧;5、现象学的实验广播剧。这五种广播剧观念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一广播剧不是我国首创,它是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和流行起来的一种广播文艺样式。拉美作家略萨在他的名作《胡里奥姨妈和作家》中,对电视诞生前人们对广播剧是多么如痴如狂地迷恋做过很精彩的描述。在我国,广播剧也有相当长一段颇为风光的时期。特别是到1984年,全国首届丹桂杯广播剧评奖的开始,可以说是标志了国家和广播界对广播剧所创造的辉煌充分肯定。但是,随着电视文艺特别是电视剧的迅猛崛起,广播剧的社会地位和受众影响受到严重挑战。80年代末到90年代,在电视的冲击下,广播为寻求新生路、开拓新发展,逐步引进了主持人直…  相似文献   

12.
广播剧是广播文艺节目中的一朵绚丽之花,是纯声音艺术作品。声音靠电波为传播媒介,是受众只能从听觉中才能感受到和欣赏到的艺术,被人们称为“看不见的戏剧”。广播剧有自己的技巧———声音语言。没有对广播剧声音特点的了解,不懂得这门语言艺术,搞好广播剧是不能想象的。为此我们需要对所从事的艺术有一个可能性的了解。广播剧还有一个其他戏剧门类都不具备的特点,那就是听众会通过剧中的声音不自觉地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视象,这就大大加强了广播剧所要表现的广度和深度。声音能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和空间,实实在…  相似文献   

13.
广播剧是最受听众欢迎的广播品种之一,然而经过了六十年代初、中期和八十年代初、中期两次高潮之后,广播剧的生产走进了低谷,许多电台广播剧的生产出现了减产甚至停产。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越来越关心和重视广播剧,广播剧也获得了参加国家级评奖的权利,但广播剧的生产并没有得到如期的恢复,广播剧仍然困顿在低谷中而不能走向人们所希望的高潮,这是为什么?第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本子。广播剧剧本来源的枯竭,是广播剧困顿的致命原因。广播剧生产的本子来源有三:一是作家、剧作家创作,二是编辑改编,三是编辑自己创作。先说一,广播剧由…  相似文献   

14.
广播剧是多种媒体的综合,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以及表达方式,它可以运用语言以及音响等多种方式来唤起听众的想象力,塑造广播剧的人物形象,传达广播剧所要传达的主题。广播剧的导演是广播剧二度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广播剧剧本的解释者,这就对广播剧导演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如何准确地把握广播剧剧本的核心精神,如何更好地塑造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成为广大广播剧导演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生活服务类节目是电视媒体中一类较为传统的节目。节目内容大多体现在节俭持家和生活经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品味的改变,因此对不同的电视节目的有了新要求。一些新电视节目形式  相似文献   

16.
罗诗 《声屏世界》2011,(10):26-26
目前.不少电台制作广播剧把评奖作为首要目标,其结果是,广播剧质量上乘,但在题材和内容上却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相去甚远。如何使广播剧创作更贴近于现实生活呢?在广播剧创作中注入新闻报道理念,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首先。广播剧可以将具有新闻影响力的人物和时间作为创作题材,发现、寻找和利用新闻事件中的信息点.并通过广播剧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真、善、美,就是我全部的主题,真、善、美,变化成不同的辞章;我的创造力就用在这种变化里,三题合一,产生瑰丽形象。——莎士比亚广播剧作为听觉艺术,这是广播剧艺术的特点和特殊性,但同时这也是广播剧艺术本身的局限。因为广播剧闻其声却未见其人,所以广播剧要求用耳朵来编剧、来导演、来演播,一切都得围绕着“听”来进行,忽视了这一点,恐怕是搞不好广播剧的。  相似文献   

18.
一部好的广播剧能够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反响,引起人们关注,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题材因素必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任何一部好的广播剧,都与题材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题材选择如何,对广播剧的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可听性等方面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题材选择是否得当,对广播剧的成功与否将是决定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我们坚持文艺创作以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紧密结合,把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紧密结合起来,文艺创作得以繁荣,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艺术创作的百花园中。广播剧是众多艺术种类中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艺术奇葩。她的成长和发展.她的成功和辉煌,她的挫折和彷徨.无一不体现着党的文艺方针的实施。以三贴近的视角,窥视广播剧的艺术走向.广播剧人投入了积极的思索中。  相似文献   

20.
王诗畅 《中国广播》2009,(10):49-51
题材直接关系着广播剧反映生活的容量、广播剧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题材把握的基本尺度应为:广播剧的主要表现对象是人,写人的性格,写人的情感,写人的命运,达到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引导听众对人类生存状态、生存方式的关注和思索,对人类生活的再体验,从而激起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