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引:艺术批评的标淮 约翰·福斯塔夫爵士,是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著名的喜剧人物,他和哈姆莱特·夏洛克并列,被公认为莎氏所创造的三大最复杂人物形象之一。 几百年来,西方的文学家对这个人物作过大量针锋相对的评论。例如,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评论家约翰·德莱登叫他为“懦夫”,早期浪漫派评论家莫里  相似文献   

2.
英国大作家莎士比亚一生共写了37部剧本,这些剧本不仅在当时震撼了英国舞台,也在后来震撼了世界。莎士比亚的朋友本·琼生当时就预见到,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三个多世纪过去了,莎士比亚研究仍然经久不衰,且已成为专门的学问——莎学。时至今日,全世界仍有难以计数的莎学专家,惊异於莎翁无与伦比的天才、陶醉於莎剧难以言喻的魅力,纷纷从哲学、心理、伦理、美学,语言等多种角度加以精细入微的分折研究,真可谓“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歌德语)。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对于他的悲剧创作,一般都认为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和黑暗现实之间的矛盾,并在不同程度上说明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理想的低潮和破灭。这是符合莎氏悲剧创作的实际情况的,但不是对莎氏悲剧创作的全面理解和评价。有的评论者虽然指出了莎氏悲剧中对资产阶级的揭露批判,但没有再作进一步的分析,容易使人因此产生疑问,即在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时期,莎士比亚作为一个人文主义作家,却反  相似文献   

4.
莫忘文体     
世界级的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对另一个世界级的大文豪莎士比亚的评价曾让我惊诧莫名:托尔斯泰认为莎士比亚是世界上最蹩脚的作家之一。其理由是:莎剧中人物的语言全都不是生活中人物的语言,何曾有一个人在生活中会像在莎剧中的人物那样说话?托尔斯泰是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大师,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所追求的最高的艺术目标,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也就是说,批判现实主义小说追求的是,要忠实地再现客观世界的真实,不仅是本质的真实,还要求细节的真实,要把客观生活摹仿得非常逼真。但戏剧的艺术标准…  相似文献   

5.
闽籍近代学者与莎士比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林纾及辜鸿铭对莎氏及其戏剧的译述、评论,与最早引进莎士比亚的林则徐,蔚成了闽籍近代学人与莎氏关系的一道亮丽的戏剧文化景观,也见证了闽籍思想家、学者在中国莎学创始期的卓异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的戏剧在全世界被公认为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都对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创作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莎士比亚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之一。 通常认为,在莎士比亚的全部戏剧中,以悲剧成就最高。而莎氏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佩斯》——中,《哈姆莱特》(写于1601年)一向被评论家认为是莎氏最重要的作品。别林斯基称莎氏为“戏剧诗人之王”,而《哈姆莱特》则是莎氏“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金刚钻”。 《哈姆莱特》一剧的基本情节取材于丹麦王子哈姆莱特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一颗璀灿的明星,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的创作无论是诗歌还是诗剧,都曾产生巨大的影响。三百年以来有关莎士比亚的著作包括学术研究、评论、演出、翻译等等方面,可谓浩如烟海不可胜数,有很多国家都设立专门的莎士比亚研究会,因而“莎学”早巳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科。面对莎士比亚这份丰厚的世界遗产,我们应该而且有必要作出自己的研究和评价。总览莎翁的戏剧创作,其悲剧创作固然反映了作家的最高艺术成就,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对其喜剧的研究和评判。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是欧洲艺复兴时代的一颗璀灿的明显,在世界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的创作无论是诗歌还是诗剧,都曾产生巨大的影响。三百年以来有关莎士比亚的作包括学术研究、评论、演出、翻译等等方面,可谓浩如烟海不可胜数,有很多国家都设立专门的莎士比亚研究会,因而“莎学”早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科。面对莎士比亚这份丰厚的世界遗产,我们应该而且有必要作出自己的研究和评价。总览莎翁的戏剧创伤,其悲剧创作固然反映了作家的最高艺术成就,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对其喜剧的研究和评判。  相似文献   

9.
词汇研究是莎士比亚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词汇研究对莎剧评论和莎剧翻译有着重要意义.对20世纪中后期英美莎士比亚语言研究中的词汇研究进行考察,发现莎剧中的词类转化、创新词、喜剧性用词错误等方面有诸多特点,实例也说明词汇研究在莎剧翻译中确实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听琴     
陈源 《大中专文苑》2008,(11):63-64
1要是你问一个英国人,他爱不爱莎士比亚的乐府,他一定说莎氏的作品是非常的美丽而伟大,说这话的人也许这三十年来从不曾翻过一页莎氏  相似文献   

11.
西方莎士比亚评论渊源流长,纷然杂陈,从莎士比亚同时代人算起,迄今将近四百年。其间经历过新古典主义、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各个历史时代的更迭和文艺思潮的盛衰;进入20世纪,文学流派更是形形式式,五花八门,研究、评论莎士比亚的专著,浩如烟海,目不暇接。现据有关材料,结合笔者的认识,略述如下: 一、莎士比亚同时代的莎评莎士比亚是“自学成才”的戏剧家和诗人。从他在伦敦戏剧界崭露头角之日起,备受注目;对他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不仅是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还是文论家。他的评论有50多篇,其中收录在《汪曾棋文集·文论卷》中的评论作品论及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文体。他在文集序中说:“我写的评论是一个作家写的评论,不是评论家写的评论,没有多少道理,可以说是印象派评论。”①印象批评自古就有,特点是不对作品进行全面的理性分析,依靠批评家对作品的直观印象进行评析。一般采用散文或散文诗的文笔,从容议论,挥洒自如。19世纪末印象主义兴起时,英国的查尔斯·兰姆、威廉·哈兹里特、瓦尔特·佩特等作家,有意地发展了这一批评模式。印象…  相似文献   

13.
张劲松 《华章》2007,(12):227-227
本文从矛盾修辞、双关语、《圣经》语言三个层面介绍了莎士比亚创作手法,并对莎氏语言艺术风格做了简要的分析评述.笔者认为:对莎氏语言的学习便于我们窥视莎氏语言艺术殿堂的奥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文本的细致分析,探讨了莎剧中小人物对莎氏悲剧主题的作用,指出其有两点作用:一、揭示主题;二、深化主题。  相似文献   

15.
听琴     
1 要是你问一个英国人,他爱不爱莎士比亚的乐府,他一定说莎氏的作品是非常的美丽而伟大,说这话的人也许这三十年来从不曾翻过一页莎氏的原作;也许十年前,曾经有一次他跟了朋友去看莎氏的戏,看了不到半幕便睡着在座中了;也许幼年在学校的时候,他也诚心的随着其余的儿童,时时地诅咒"莎氏乐府"这一门功课.  相似文献   

16.
列夫·托尔斯泰,这位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伟大作家的创作标志着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最高峰。他“不仅创作了俄国生活的无比图画,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的第一等作品。”(见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高尔基对这位伟大的作家也有极高的评价:“伯爵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可以说是我们的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的艺术创作,是俄罗斯文化的珍宝;他的文学遗产,具有巨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之一,创作于1606年。它在整个莎士比亚文学宝库中并不占有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远不如《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四大悲剧那样历来被推崇备至而名扬四海;但仍然不失为艺术殿堂中不可多得的珍宝。以其独特的风姿,闪耀着瑰丽的光彩。“尼罗河花蛇”剧本取材于希腊古典作家普鲁塔克所记述的公元前50—30年的一段历史。美丽的埃及女王与罗马英雄玛克·安东尼的一段恋情。此时,裘力斯·凯撒已遇刺身亡,罗马由奥克泰维斯·凯撒、玛克安  相似文献   

18.
威廉·莎士比亚不仅是英国最伟大的作家,而且也是对世界文化史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少有的天才之一。他的著作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学史的里程碑,是因为他首创了现实主义手法,对人物和人物关系的客观描写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哈姆雷特》被看作是莎士比亚最高的艺术成就,书中记叙了12世纪王子哈姆勒斯的故事。《哈姆雷特》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复仇故事,踌躇是哈姆雷特最著名的性格特点。他要报杀父之仇,但却又多次不能下手,反复迟疑,而这正是莎士比亚关于哈姆雷特的构想中最关键和独特的地方。本文正是分析了莎士比亚手中的哈姆雷特这一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9.
威廉·福克纳于1897年出生于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南方望族家庭,现今被公认为“他那个时代美国最伟大的两位作家之一”,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1950年他荣获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福克纳在英语语言的运用方面被誉作莎士比亚,在想象世界的创作方面被誉作巴尔扎克,在人物性格的刻画方面被誉作狄更斯,在内心活动的探索方面被誉作陀思妥耶夫斯基.  相似文献   

20.
歌德有篇关于莎士比亚的评论文章,其名为“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就会有道不完的哈姆雷特。这是由于,在莎士比亚一生创作的三十七部诗剧中,“四大悲剧”占有了特殊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哈姆莱特》则是其最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最为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思想特点和艺术成就;而且,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这一典型人物被赋于的丰富复杂深刻的性格内涵,也的确给后人创造了不尽挖掘的条件。自从莎氏的《哈姆莱特》问世后,关于它的评论文章浩如烟海,有人统计,平均每十二天就有一部关于该剧的论著问世;其中对主人公性格的论述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