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 梳理网络舆情的研究进展,有助于厘清网络舆情研究的知识基础、传导规律、预警机制和治理策略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主题演化路径。[方法/过程] 首先分析网络舆情的理论知识基础,然后结合现有研究,按照内容递进的规律将网络舆情研究分为影响因素、传导路径、预警机制以及引导治理策略四个主题,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网络舆情进行主题关联关系分析和演化路径探索。[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生命周期理论、认知定势理论、沉默的螺旋、群体极化理论、蝴蝶效应理论和治理理论常作为网络舆情研究的理论知识基础,网络媒介环境、社会结构压力、网民心理、触发性事件、有效动员和社会控制力量六个因素被视为网络舆情演化的重要影响要素,且网络舆情、舆情事件、社交媒体、利益相关者、大数据和信息传播等六个主题与其他研究内容关系较为密切,在主题演化路径中发挥着重要桥接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交媒体时代来临,整个社会舆论生态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如两个舆论场之间力量对比变化、"双低"群体众声喧哗、微博微信双平台交织传播等。本文在此基础上将目前的舆情研究总结为"学"为末、"术"为主和"策"为上的现状,并分析了舆情研究目前的困境,进而提出了舆情研究出现的转向和趋势,如从信息传播到情绪传播研究、从信息流到社会关系网研究、舆情研究向社会运动研究的偏向。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舆情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情信息日益重要,研究与开发舆情信息,有利于政府开展舆情信息工作,有利于图书馆开展政府舆情信息服务。国内舆情研究主要包括概念界定与辨析、舆情信息工作、舆情机制、网络舆情等,国外主要是舆论主客体、民意调查以及舆论、媒体和决策之间的关系。对国内外舆情对比评价,为舆情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情系统是一个自我结构、自我发展、按自己的规律运行的自组织系统,同时网络舆情系统又具备着自组织系统的"耗散结构性"。如何对网络舆情的走向采取科学的控制策略,如何引导网络舆情从无序的混沌状态转变到一种时空或功能上有序的新状态,都面临着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向。"耗散结构理论"作为一种自组织系统学说,为我们就网络舆情系统的合理控制和正确引导提供了一种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5.
毕翔  唐存琛 《图书馆》2020,(2):68-74
突发公共事件舆情从潜伏期到平静期造成了远超事件本身的衍生效应。在事件趋于消散后的一段周期内,舆情仍对社会产生影响、构成风险。文章基于风险社会与公共政策分析理论,对后舆情时期的事件与公众态度趋向、社会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政务舆情事件例证政府行为变革的模式,论证了在后舆情时期应对社会风险做出的组织与管理改良、制度与决策调整等方面行为的必要性及其可引导并控制舆情反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榕 《今传媒》2020,(4):37-41
本文以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在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舆情的特点、舆情控制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具体数据的收集、分析、对比和解读,得出结论。同时通过在疫情防控期间发生的真实事件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得出当今舆情引导与控制面临着空前的挑战,结合此次疫情防控期间舆情引导与控制的经验,提出应积极推动政府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积极促进媒体间的合作、坚持推动融媒体的发展等具体措施。通过本文研究及论述,期望能为日后类似事件发生舆情引导与控制提供相关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对网络舆情的生成与引导发挥着关键作用,而合理运用和控制网络舆情的发展,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季节性舆情"作为网络舆情的组成部分,其生成与发展通常呈现出周期性、季节性特征,在部分地区、特定时间反复发生,最终引发和促成社会舆论的产生.对此,唯有积极应对,找出合理的治理对策,才能减少网络"季节性舆情"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闫伟华 《出版参考》2016,(10):65-66
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舆情消长与边疆社会稳定》一书,是刘建华博士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该书着重研究舆情“消长”对经济社会稳定的作用,建构了两大模型、一个体系,综合考量舆情消长与边疆民族地区稳定关系,力图构建横跨新闻传播学、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边疆舆情学理论框架.该书紧扣风险社会、利益受损、网络舆情与现实舆情、社会稳定等关键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为当下舆情引导与社会管理提供了诸多富有见地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9,(7):91-100
本文从比较视野考察清末民国期间时人对于"舆论"和"舆情"的认知及其历史演变,研究发现,舆论和舆情的概念在传统社会中基本同源,具有高度的重合度,对两者的认知直到近代以来才出现明显的分野,舆论被注入民主观念,建构为社会的主流话语,在社会话语体系和权力结构中不断正当化与合理化,舆情则因为传统社会的桎梏,在一定程度上被时代遗忘或"闲置",成为一个远离社会主流话语的"旧概念"。对于舆论和舆情认知产生变化的背后反映了舆论观念和舆情观念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国内外关于网络舆情演化规律、预警机制和对应评估的文献综述开展深入研究。对网络舆情基本问题进行研究,舆情产生后可有多种演化方式,舆情5维特征决定了舆情的产生、发展和演化,把引发实现行动作为网络舆情的末端不利于应对处理;对网络舆情演化规律的理论及分类进行研究,主要归纳为基于专题舆情、舆情主体、信息传播和网络行为的网络舆情演化机制研究;对网络舆情预警的理论及技术进行研究,核心技术是自然语言处理,涵盖舆情主题、舆情内容、传播过程、传播媒介、舆情受众的指标体系各有侧重并不完整;对网络舆情应对的理论及评估进行研究,论述网络舆情的应对做法较多,研究系统性网络舆情应对方法的相对较少。最后针对网络舆情演化、预警和应对理论的研究综述,提出相应的具体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宪春 《新闻界》2012,(1):39-46
议程设置是舆情事件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重大舆情事件爆发是社会冲突的极端表现.本文以议程设置理论为基础,汲取社会冲突理论合理部分,分析新媒介环境下舆情事件生成扩散新规律.基于传统媒介环境单向强势传播思维的两种舆情研究取向,遇到困境.新媒介发展和融合促使舆情事件生成扩散规律发生改变;新媒介成为舆情事件生成扩散的重要平台;多级议程流动引发多层级化、多元化冲突融合发力的可能;个体有主动促成舆情事件生成扩散的倾向;社群在影响舆情事件生成扩散方向发挥重要作用;对社群和大众主流媒介的干预影响了舆情事件的生成及扩散.  相似文献   

12.
以复杂网络为背景,研究在网络动态变化下的舆情传递博弈行为。构建基于复杂网络的互联网舆情传递进化博弈模型,对整个舆情传递的博弈进化过程进行仿真模拟,求出稳定进化策略。研究发现,初始博弈策略的选择个体比例,对舆情传递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个体"传递"策略博弈方比例的升高,网络连接数的增多,均衡状态实现得越快。并且,由于"非全连接"的网络结构和网络匿名性的特征,在舆情传递过程会存在停滞和游走现象,最终会因群体压力使舆情走向衰退。同时,也为舆情传递监督者控制和引导网络舆情传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研究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舆情信息传播路径和传播规律,为相关部门加强社会舆情信息监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在理论研究层面,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3个属性出发,对移动端和非移动端雾霾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进行对比分析;在应用研究层面,以新浪微博中雾霾话题信息为例,采用Java编程方式接入新浪网API开放平台获取新浪微博数据,使用Gephi软件及数理统计分析工具绘制有关图表.[结果/结论]揭示了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特点,验证了社会网络分析法在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研究中的有效性,并为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实践层面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监管提供了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4.
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舆情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临 《东南传播》2010,(7):26-28
网络群体性事件因其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学界非常重视的研究课题,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情也已成为观测我国社会舆情的一个重要窗口。本文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基础理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与其网络舆情的关系、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及其舆情引导的角度对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舆情的研究现状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9,(7):83-90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迈向媒介化时代。如此背景下超越媒介仅作为传播"渠道"的思维及媒介效果的研究视角逐渐打开,在媒介化视域下观察和研究公共危机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将会打开网络舆情研究的另一扇窗。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包括个案分析法、二手资料分析、深度访谈等,将"媒介化"作为一个"元过程",一种动态变化的社会力量,考察其如何影响了民意表达的整体景观。研究发现,网络舆情的发酵与持续发展,都受到网络媒介的内在特性所影响,网络媒介的"大众性"、"赋权性"、"连接性"等为舆情的发酵与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性"的基础,而在传统媒介"求稳"逻辑的介入之下,网络舆情逐渐走向平息,事件逻辑呈现出因应媒介逻辑的特征。最后本文指出,在中国,"媒介逻辑"始终面临着与"政治逻辑"的互动问题,而并非是一种完全独立的制度性力量。  相似文献   

16.
权变理论是建立在西方管理理论丛林基础上的理论,具有以变求实、情境匹配、开放创新等特点。权变理论与舆情管理具有相通性,权变理论运用于舆情管理领域也已开始受到学界关注。为深化这一方面的研究,围绕权变理论与舆情管理的结合与互动,以有利于实现权变管理理念和方法在舆情管理中得以运用为目标,本文试拟出舆情——权变管理的描述性模型并进行解释。为有效实施舆情权变管理,应坚持以变求实、强化系统管理、提升舆情情境变量与舆情管理决策的匹配度、不断创新舆情权变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中网络舆情的传播使社会矛盾激化、集聚、引爆,对社会稳定和公众价值观都产生巨大影响。本文试图通过构建社交网络舆情演化图谱和时空数据分析探究舆情演化模式和规律。[方法/过程]本文基于知识图谱理论,以新浪微博平台上“天和核心舱发射”话题下的网络舆情为例,使用时空大数据挖掘技术,构建网络舆情演化图谱并挖掘包含空间维、时间维和属性维的舆情演化的时空效应。[结果/结论]舆情主体的不同属性呈现多维关联模式。基于不同时间序列,社交网络舆情演化主体关系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该事件下舆情演化符合事件演进规律,具有时空分异特征。本文的研究能够提升舆情监管部门的时空数据管理能力,为实施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情的概念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舆情与其载体密切相关.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络舆情的概念解析,厘清网络舆情的内涵,进而为网络舆情的管理和研究提供一种思路.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 1.国内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始于2005年,目前正处于一个相对热门的状态.对于网络舆情的研究,主要包括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外部性特征、管理与引导以及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构监测、分析、研判、预警系统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基础理论研究较为集中,这中间必然涉及网络舆情的概念分析.天津社科院刘毅在其撰写的<网络舆情研究概论>一书中提到,网络舆情是由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  相似文献   

19.
书情与营销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随着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社会舆情和危机出现的频率大大增加。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舆情应对和危机管理成为众多主体关注的焦点。该书以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国社会为立足点,以提升中国社会各界的媒介素养和舆隋应对能力、实现中国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为最终价值指向,整合新闻传播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信息安全等多学科研究视角,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2010年中国社会舆情、分类舆情、企业舆情、个人舆情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20,(6)
<正>"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使信息传播生态发生深刻的变革。自媒体网络舆情汹涌,严重削弱了主流媒体的声音,对社会舆论治理带来了诸多挑战。王光辉博士的《社会舆论传播、演化和引导——网络建模与仿真视角》(科学出版社2018年11月第一版)一书按照"方法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研究思路,对网络舆情的传播、演化规律和引导干预机制进行了研究,旨在对这一现实问题进行回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网络舆情的"超网络模型"建构。复杂网络理论是舆论演化机理研究中一个较新的视角。以往的舆论演化机理研究更多的是借助社会网络探讨舆论主体及其交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