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当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我总会把音乐作品的背景内容、作品特点等详细地介绍给学生,特别是一些情景性的音乐作品,我一再叮嘱:“同学们你们一定要仔细听,听清楚旋律变化后作品所表现的意境有什么不同?……只要你认真听,就一定能听出音乐所描述的情境。一遍听不懂不要紧,我们可以听二遍、三遍,直到听懂为止……”这不,今天我又充满自信地走进六(1)班的教室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春江花月夜》。  相似文献   

2.
低年级的器乐欣赏教学,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上好低年级器乐欣赏课,最重要的是使低年级学生听懂音乐,理解音乐。为此要求教师必须适应低年级学生学习心理特征,才能把器乐欣赏课上“活”,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在实践中,我摸索了几种教法,教学效果比改显著。 一、综合性欣赏,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欣赏乐曲的兴趣,开阔音乐视野,是一种综合性运用各种媒体的粗听法。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流淌着的艺术。“音乐能爆发出人类思想的火花”(贝多芬语)。因而,不时机地上好音乐欣赏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音乐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培养目标。一般说来,爱国主义音乐欣赏,可有如下几种方法。(一)收听式音乐老师可将有关表现爱国主义题材乐曲、歌曲、戏曲等唱片、磁带,选录成录音带,待音乐欣赏课上,有计划地放给学生们收听。这种欣赏的方法,可使学生受到较好的爱国主义思想的陶冶。1.听乐曲。乐曲是最好的兴奋剂。可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节音乐欣赏课,欣赏的是苏教版音乐第七册第二课巴赫的《小步舞曲》和阿图尔·奥尔特的《在钟表店里》。我校学生都是来自村小,他们对欣赏课一无所知。在欣赏巴赫的《小步舞曲》时,对不用唱歌的音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很快沉浸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在乐曲愉悦情绪的感染下,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看着兴奋的学生,我心想:音乐魅力真大啊!他们虽然不懂简谱,不知节拍,但作曲家蕴涵在乐曲中的欢快情感,他们凭着自己的直觉找到了,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相似文献   

5.
幼稚是孩子的天性,犯“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在宽容学生“错误”的同时,要注意把道理给学生讲明白。 在一节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上,我先让学生听乐曲《二泉映月》,接着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这时,一个学生说:“老师,这首乐曲我听了直打瞌睡。”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那学生的脸红了。这时,我没有全盘否定这个学生的感受,而是首先表扬了他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通过与一些中学音乐老师交流时发现,由于课时有限,中学民族器乐欣赏课中的一些作品在课堂上多则可以听两三遍,少则只有一遍,很难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领会与体验乐曲所具有的美。加上学生在课余接触民间音乐的机会太少,课堂上欣赏的乐曲在课下不能得到巩固、深化,基本上处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状况。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增强学生对民族器乐曲的感受力,  相似文献   

7.
刘菊 《广西教育》2012,(7):153-154
将“通感”引入高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实现音乐欣赏时的“通感审美效应”,使学生能更好地深入理解作品,拓展音乐的审美领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从而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将“通感”引入高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实现音乐欣赏时的“通感审美效应”,使学生能更好地深入理解作品,拓展音乐的审美领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从而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一、“融合式”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的界定教学模式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是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启发和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和谐统一的过程式、情境式的教学。“融合式”是笔者依据新课标中提供学科综合的理念而设定的。“融合式”是指在课堂欣赏教学的过程中,选取与学生生活实际相适应的素材、经典的音乐片段以及教材中提供的乐曲,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方式来欣赏音乐,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在体验、感悟、表现、创编音乐时融合姊妹艺术以及姊妹艺术以外的其他学科,进行自主、合作探究音乐教学过程,实现艺术与…  相似文献   

10.
林晓丽 《广西教育》2011,(10):57-57
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但是,一些教师却在音乐欣赏课中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灌输、音乐节奏的训练,把欣赏教育的本质“异化”了,使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产生审美体验。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要以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受为前提,但每个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又是富有个性化的,因此,我们应当奏响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个性乐章”。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育是学校审美教育的核心,而审美教育重在让学生体验。上过高中音乐欣赏课的老师都有同感:高中的音乐课难上!主要原因,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较成熟,内心世界较复杂,不愿在众人面前表露自己,所以更不愿配合老师的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模式看,教师的一般做法就是分析、介绍作品,让学生听一段音乐,提问有关乐曲所表现的情感、音乐形象等问  相似文献   

12.
音乐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欣赏课不仅是提高学生鉴赏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没有“以人为本”,而是“以书为本”,热衷于“满堂灌”,而忽略了学生对乐曲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在音乐欣赏课中适当地、恰如其分地使用电教多媒体手段,就能把音乐欣赏课上真、上活、上美。在音乐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认识并熟悉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我通过多媒体分别播放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断,然后利用多媒体将每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地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感。通过教学实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  相似文献   

14.
学生上音乐欣赏课是一个接触音乐美,感悟音乐美,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如何实现学生真正"听"音乐,听懂音乐。只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的个性"以欣赏为主,把动静结合",使欣赏课真正的好听,动听,实现对音乐的审美。  相似文献   

15.
音乐欣赏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学生受文化背景、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影响,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一般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聆听法、律动法、作品创作法和影片欣赏法等四种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上音乐欣赏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音乐欣赏课教学是学生自主地感知音乐形象、理解音乐语汇、通过想象对乐曲进行再创造的一种活动,对激发学生音乐创造力、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冬娟 《快乐阅读》2011,(20):63-64
每个学生都是创造的天才,在音乐欣赏课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重视对乐曲的聆听,通过对欣赏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去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高中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同样是向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中音乐教学内容中,作品欣赏占了相当的比重,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为了实现预期目标,如在欣赏作品时都千篇一律,即从头至尾欣赏,而后让学生谈感受,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再一次进行全曲欣赏,如果没时间,一堂音乐欣赏课就这样仓促地结束了,这样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在学生的脑海中只留下了模糊的印象.笔者认为对于容量较大的乐曲作品应"重"乐曲片断欣赏.  相似文献   

19.
正一、欣赏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有重要的作用。而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兴致漠然,坐不住、听不进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能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因此,多媒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每段音乐欣赏完以后,学生能很容易地区分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相似文献   

20.
让音乐欣赏课“活”起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几年的音乐教学中发现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已愈来愈不适应现代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需求。因为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途径,一般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然后欣赏。而在欣赏之前介绍作曲家的情况都是徒劳的。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只注重“灌鸭式”知识传授,不容易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于是出现了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课昏昏沉沉的尴尬场面。笔者在几年的音乐教学中就如何使音乐欣赏课“活”起来不断地探索,总结出以下观点,以便同行们共同探讨。一、教师要先活起来1郾教法要灵活传统的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