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韩囡 《语文知识》2012,(1):70-72
《太平御览》引《诗》共计1331条。分析其引《诗》的体例、来源、价值及缺陷,可从微观上了解《太平御览》的编纂情况。  相似文献   

2.
类书《太平御览》何时成书,历来说法不一,聂崇岐先生提出了上于太平兴国七年说,并列举了三大证据,但考诸有关文献,便知其三大证据均不足为据,本文认为《太平御览》应是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十二月。  相似文献   

3.
《说文解字》对《论语》的征引,可谓匠心独运。笔者从《说文解字》引《论语》之条目概析、《说文解字》引《论语》之形式、《说文解字》引《论语》之目的三个方面,对《说文解字》征引《论语》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唐书辑校》出于宋代类书《太平御览》,推翻了岑建功关于《太平御览》所引《唐书》是《旧唐书》逸文的说法,同时指出岑仲勉先生认为《太平御览》所引《唐书》“兼举”韦述《唐书》、柳芳《唐历》和唐朝历代实录的结论也是不能成立的。辑校指出了现行点校本《旧唐书》不少差讹。但在“条疏”、“请条”、“禁架”等词语上存在主观臆断。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华书局本《后汉书》《三国志》《魏书》《南史》《太平御览》等典籍,校勘中华书局1974年版《宋书·符瑞志》,得拙见数则.  相似文献   

6.
《史记》三家注以文献资料丰富备受后世推崇,所引之书众多。其中引《山海经》有多处与今本《山海经》有不同程度的出入,包括化用、误引、综括、古今字之差异,也有今本《山海经》及郭传的错误与讹夺。从以上条目的对比,既可弥补三家注的文字错讹,又可促进《山海经》的深入研究。此外,《史记》三家注是古注中的典范之作,其征引文献的各种情形在古书注中具有普遍意义,此文亦可见旧注征引文献状况之一斑。  相似文献   

7.
王力的《同源字典》多处引用《释名》,其引用方式有二:一是采用《释名》的声训作为同源字,一是以《释名》训诂见义。王力对《释名》的引用仍十分谨慎.但比以往已有些微改变。其对《释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太平御览》是宋朝李昉、扈蒙等十四人奉敕修撰的一部大类书。从太平兴国二年(公元九七七年)开始,用了六年多时间,至太平兴国八年(公元九八三年)成书,共一千卷,初名《太平总类》。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年全部看完,下诏改题今名。亦省称《御览》。《太平御览》以《修文殿御览》、《艺文类聚》、《文思博要》三部类书为蓝本,广采经史子集等图书达一千六百九十种,  相似文献   

9.
《吴历》六卷,晋胡冲撰。裴松之注《三国志》征引是书达三十六处之多,可见其价值。又新辑得数条,为中华书局点校本所无。然不幸亡佚。今据《三国志》、《太平御览》等书,辑得四十馀条,期为研究三国历史提供些许史料。  相似文献   

10.
《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条目书证问题有三:(一)晚出;(二)漏收;(三)有误。本文就此三类对近40个条目书证征引问题提出订补意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王先谦《释名疏证补》为底本,参照明代吕柟翻刻宋陈道人本《释名》和任继?《释名汇释》,就《释名》中的"蹋、檐、簷、叙、欑、公、帻、写、釭、羊车"等十则校勘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或为毕校补充证据,或补正毕校的不足,或在各家校勘中择善而从。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王世名为父复仇故事是文史兼备的重要复仇文化个案,其文化渊源包括三个方面:儒家复仇观念,江南越地区的复仇传统风尚,古远的侠义崇拜。而使该事件在血亲复仇故事重居于独特地位和价值的,则是他以死阻止检验父尸。复仇文化与丧悼文化的双重影响和相互作用使得该故事流播广远,影响深巨。  相似文献   

13.
《汉语大词典》所释之词,有的在《释名》中已有用例,而该词典所举书证迟后于《释名》。今略举数例,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
《尹世明诗文选第二卷·后土集》文字精练,文风清新,厚实严谨,精深耐读,朴实亲切,展现了尹世明教授多年来多方面的学术成就和工作成果,以及令人肃然起敬、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从李白的行动,还是从他的诗歌来看,只要本着科学的态度,都会看到李白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主义诗人,并不逊于杜甫。特别是他在作为唐朝历史关键时刻的安史之乱中的表现,更是明证。对人们认为其消极的一些东西,更应透过现象看到诗人的爱国本质。  相似文献   

16.
~~论《释名》的学术价值@田恒金$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  相似文献   

17.
高启诗文集有单行本与合集本两大类,合集本又可分为类编本和汇合本两个系统。单行本数量多,最初基本上属于稿本或手抄本,但这些稿本现在均已亡佚。单行本反映着作者自己整理的原始形态,而类编本则基本上是后人整编的结果。高启的类编本主要有《缶鸣集》、《槎轩集》、《大全集》等。而汇合本主要有《大全集》十八卷附《扣舷集》一卷等4种。  相似文献   

18.
元刊本《陈抟高卧》是明刊各本所本;从元到明各刊本的演变过程是一个在文人手中不断雅化的过程。杂剧由元到明有从舞台走向案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学观念与南北朝“吟咏性情”完全不同,它继承了儒家的文学创作以六经为旨归的思想,强调诗歌为政治服务。他的诗歌也以写景抒情作为两大主题,但比南北朝表现更为突出。其抒情着重表现了他一代帝王实行文治时的宽阔胸襟和乐观情绪;其写景主要通过自然山水与风云雨雪的不同景况之刻划表现他的诗人敏感和气质,恬淡与欢乐。他的诗歌形式比起南北朝更趋向合理整齐,8句诗,对仗,平仄的有序运用为近体诗之定型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右文说"是我国宋代学者对汉字形声字"声中兼义"现象加以概括总结而形成的一个学说."右文说"之产生于宋代,既受到其前代字书<说文>、<释名>、<玉篇>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影响,同时也是与宋代学术风气的熏染分不开的.继承和发展"右文说",必须要建立在对"右文说"有彻底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方可使其成为汉字研究的一把利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