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学规律30年研究:进展、问题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三十年来,教学规律研究主题涉及教学规律的内涵与特点、教学规律体系的分类、教学基本规律的探讨以及教学规律研究之批判等诸多层面。但教学规律研究存在着混淆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以教学任务代替教学规律、将教学关系等同于教学规律等方面的误区和偏差。教学规律研究需要厘清教学规律之内涵,合理运用其他研究方法,以推动教学规律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涉及教学能力的著作进行梳理后发现,有关教学能力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教学能力内涵研究、教学能力性质和特点研究、教学能力结构研究、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和教学能力发展研究。以此为基础,研究指出当前著作中有关教学能力研究存在的不足,并认为未来此领域应该从加强教学能力本体研究、深化教学能力结构研究、扩大教学能力研究视野、加强教学能力实证研究和开发精准的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教学主张是名师教学的内核和品牌,是名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重要特征。教学主张是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信念,也是名师的"个人理论",同时也是教育精神和学科文化的一种体现。教学主张的研究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方面。其中,教学主张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概念和内涵界定、理论基础和依据阐述、具体观点和内容展开。教学主张的实践研究内容包括:教学主张的教材化研究,教学主张的教学化研究,教学主张的人格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2003年国内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分析表明,2003年国内教学设计的研究主要关注:继续引进和介绍国外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本身的研究,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既表明了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同时揭示了教学设计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潘洪建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11(5):21-27,F0003
教学艺术研究有助于克服教学科学化的偏执,追求教学的审美价值,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教学境界。然而,既有的教学艺术研究存在研究目标普通化、研究内容策略化、研究方法经验化、研究表达抽象化等问题,背离了艺术的基本精神与研究旨趣。未来教学艺术研究应凸显教学艺术的个性化、回归教学艺术的情境化、强调教学艺术的创造性、重视教学艺术质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教学美学研究状况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美是教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国外教学美学研究起步较早,涉及教学法的美学意义、教学内容的审美改造、审美教育的教学理论等方面;国内教学美学的研究经历了教学与美学的初步嫁接、教学与美学的相互融合、教学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三个阶段。国内外教学美学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集中在像教学美的定位、教学美的价值和教学美的创造等方面的研究仍相对薄弱,有待研究者的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7.
教学的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学的文化研究,即运用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探讨教学现象或教学问题,它不仅在理论层面为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学科视角的支持和论证,而且在实践层面有助于诠释教学场域中呈现的新问题。目前国内关于教学的文化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教学文化的意涵、文化传统与教学、文化变迁与教学、教学中的文化冲突与适应、多元文化与教学及网络文化与教学等六个方面。教学的文化研究今后尚要注意厘清教学文化的基本概念,集中和深化研究主题,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整合研究。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教育的本体,教学理论研究是推进教学改革的终极关怀。基于现象学的教学理论研究不仅研究教学是什么,更关注教学怎么样。教学现象的本质在教学现象境域的变迁、发生与充盈中流转更换,指向人发展的教学本体岿然不动。教学理论与日常教育对话基本形式相混淆、主客体和主体间境域的分离、难以发现生活世界的普遍教育意义是当下教学理论研究的藩篱。基于生活体验研究新范式,构建合理性、合目的性的境域互动,在研究反思中检验、提升教学理论研究的效度是现象学视域下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教学论要研究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中,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乏力的现状迫使教学论研究回归其研究的主要对象——课堂教学。教学论只有研究课堂教学才能增强其指导教学实践的力量,才能促进新的具有实力和活力的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增长,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课堂教学的研究主体是教学理论研究者和教师,他们共同对课堂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课堂教学还需要注意从书斋式研究到实证研究的研究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教学论研究对象不同观点的梳理,明确了当前研究界关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共有六种观点,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以教学论学科性质裁剪研究对象,一是混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认为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存在分歧的实质在于教学论的学科分化趋势,并主张形成广义教学论和狭义教学论的观点,最后对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提出明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及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作者在汲取国内外双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高校双语教学中采用的“1+3+1”教学模式以及为保证该教学模式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所采用的两种教学方法。“1+3+1”教学模式是指将每一节双语授课时间平均划分为五个时段来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两个教学法是“一二三”教学法和惯穿教学法。“一二三”教学法是指:备好每一节课,选好两个对象,展开三个互动。惯穿教学法是将“听、说、读、写”四种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导人双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有效的教学不仅是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途径,还是提升人才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分析,结合中职学校当前外语教学现状和有效教学方法设计与实施,探索了中职学校外语课有效教学的涵构及其策略,为提高中职外语有效性教学和就业面试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解决高校双语教学中矛盾的方法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语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双语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在我国高校逐步开展。要理解双语教学就需明确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双语教学与专业外语的关系。双语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材的问题、师生素质的问题、课时的问题等。要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教师就必须处理好教材的使用问题,研究教学方法,同时提高自身的外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广西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广西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立体实践教学体系应是一套由专业实验(实训)室、校内媒体平台和专业实习基地组成的硬件系统和包括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体系的软件系统所构成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主题式教学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题式”授课形式 ,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学习领域目标及相关的活动与内容 ,围绕创设的一个教学主题 ,把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采用相互联系的若干教学环节 ,通过游戏为主的方法 ,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并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5个领域目标融合于身体活动之中。情景教学法是主题式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主题教学的设计包括 6个环节 ,其教案的编写与平时的教案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重视不够、师资不足、教师课程建设动力不足以及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课程定位认识不清、课程设置与管理混乱,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师教学投入和研究严重不足,教育内容相对枯燥,教学方式与手段落后造成的。因此,提出加强该课程建设,应从强化对课程定位及其重要性的认识,构建良好的教育教学保障机制,抓住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教育教学内容的系统构建,围绕实效性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于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的可行性:(1)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乒乓球技能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合作学习法和常规教学法都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合作学习法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掌握基本技术方面,效果更好.(2)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同伴关系的改善和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3)合作学习法不但适用于乒乓球教学,而且为其他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的方法,对研究性学习、问题教学法和课堂讨论与小组活动等新型教学方法在农村中小学使用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中小学教师已经开始尝试使用新型教学方法 不同学历、教龄和科目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差别,教师新型教学方法的使用处于尝试阶段,教学方法理论知识难以应用在具体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university faculty’s perceptions of teaching support and their teaching efficacy in Taiwan.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ship of perceived teaching support to faculty’ teaching efficacy was examined. Questionnaires measuring three dimensions of teaching support and six dimensions of teaching efficacy were distributed to 1,700 university faculty members, yielding 505 complete sets of responses. The public faculty show higher perceptions of teaching support and teaching efficacy than do their counterpart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perceived teaching support and teaching efficacy among the public faculty are lower than those among the private ones. Peer support, teaching resources, and university type have some impact on faculty teaching efficacy. Administrative support, however, does not make a significant additional contribution to the variance in teaching effica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