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晟  刘琼 《新闻天地》2010,(5):19-20
对于夏达来说,眼睛和手是她最大的财富,因为她要用这些去创作。她曾说:"等我老了那一天,假如我还可以在一个小角落里,慢慢地画着故事,那我就心满意足了。我只是想画漫画而已。"  相似文献   

2.
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我所读到的、关于"情妇"这一特定女性角色和生活方式的最精深也最坦诚的理解。作者以一个情妇和作家的双重身份,第一次以女性为认识主体和价值判断主体,打开"情妇"的内面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女人被承认为具有女性躯壳的无限复杂的人,而不是女性躯壳。  相似文献   

3.
吴航斌 《出版广角》2013,(10):28-29
钱钟书说过这么一句话:"好像小孩子要看镜子里的光明,却在镜子里发现了自己。"因为职业的关系,我时常会想到这个问题:一个理想状态的编辑,应当是怎样的一个形象?或者说,怎样才是一个好编辑?这个问题,对"寻找光明"的意义而言,是受角色的指派而悬拟职业的佳境。众所周知,所谓理想的完美,恰在于它是遥不可及地无限接近。因此,出于求索光明而凝神审视,我们通常只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我们已经够努力了,我们现在是这个样子!我  相似文献   

4.
兰松霖 《新闻窗》2006,(2):43-43
我是一个去年刚刚毕业的学生,是电视行业里的新手。在没有真正接触到这个行业的时候,觉得记者这个行业很风光。但是当我正式地要将电视作为我为之奋斗的事业的时候,才了解到了在记者这个看似风光无限的表象背后,更多的是新闻工作者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尤其是做一个法制栏目的记者,有很多的时候需要更多的付出。  相似文献   

5.
方琳 《新闻前哨》2012,(8):19-19
日子匆匆,半年已过。这两天,我将自己半年来所做的《快乐双休》版面做了个统计,总共42个。和许多新闻版主编的工作总量相比,这42个版面无疑是比较少的,但于我而言,制作这42个版面的过程都有如绣一幅画,而且是一个重新学绣功的过程。因此,这半年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感觉过得特别快。现我将自己重新学绣功绣画的感受和心得,向各位汇报。简言之,我的感受是16个字:一心一意、两手准备、挑三拣四、四通八达。一心一意,是我接手这个工作至今的状态。坦白说,在楚天都市报,我是一个老人,但在湖北日报,我是一个新兵,《快乐双休》是改版以来全新的版块,如何找到湖北日报读者的快乐点,部门赵主任、费总等领导和同事对我进行了及时指导和帮助。《快乐双休》的定位,编委会已经要求得非常明白,影视、娱乐、旅游、  相似文献   

6.
阳坡 《今传媒》2005,(5):18-19
1997年10月,一个秋阳灿烂的日子,告别了工作八年的延川县城,我拎着铺盖来到古都西安,在位于药王洞的一家专业报纸做了打工记者。跨入报社大门,我无限兴奋,心儿仿佛要从胸膛里跳跃出来。因为,对记者这个职业我爱得要死。记得,读初中一年级时,语文老师出了一个题目叫《我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徐敏 《编辑学报》2011,23(1):85-86
从事编辑工作2年来,我切身体会到编辑工作不为人知的辛劳,也深深感受到辛劳过后的成就感与满足。"要做一个好编辑"这个信念牢牢扎根于我的内心。编辑部里老编辑们的多年经验和言传身教,同事们平日里的热烈讨论和摸索实践,使我对"编辑"这个岗位的内涵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对如何在这一领域实  相似文献   

8.
《青年记者》2009,(19):89-89
路透社全球总编:努力做最完美的镜子路透中文网9月17日报道,路透社全球总编史进德(David Schlesinger)在清华大学就"新闻业与金融危机"这个话题,作了《镜子与水晶球》的演讲。他说:我们在审视新闻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这个话题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真不知如何给自己的职业定位。因为出版了10多本散文随笔集,有时参加相关会议,主持人介绍的时候,总要在我名字前边冠以"作家"称号,好像是对我的厚爱和抬举。其实打心眼儿里我更愿意被称呼为"编辑",因为编辑这个职业,可以说消耗了我大半生精力,而且一生中的苦乐忧欢滋味儿,都是做文学编辑时尝到的,自然会有种真诚的缱绻情感;然而又觉得自己算不上个好编辑,在这个职务面前多少总有些胆怯。不过,说归齐我还是一个编辑,就一生从业时间的长短而论,在编辑这个工作岗位上,毕竟比做其他工作的时间长。正由于我是个编辑,又是个业余作者,对编辑和作家的苦乐,都多多少少有些体  相似文献   

10.
朋友从国外打电话来,以发现新大陆般的口吻告诉我:"罗纳尔多退役了,你知道吗?"我怔住了,没想到他竟然在国际长途里跟我说这个,隔了一会儿才悻悻答道:"他退不退役与我何干?"朋友在电话里责怪我对世事冷漠,  相似文献   

11.
去图书馆读书,我紧挨着"居里夫人"的画像而坐。画中的"居里夫人"容颜清新、气质朴实、笑容淡定。她的《我的信念》中的名言:"我永远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异常简单地印证着这种超越时空的美丽。  相似文献   

12.
汪群 《新闻实践》2011,(2):60-61
要做一名合格的摄像记者,我感到至少要扮演好三种角色。 首先,摄像记者应是一名"快枪手"。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件,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在尽可能快的时间内赶制出新闻报道。那"快"到底有多快呢?有一位资深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国家领导人出访德国时,有重要外事活动,按照国际惯例,媒体只允许在开场的规定时间内完成拍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与其他行政机关相比,档案局是个"冷单位"、"边缘部门",如果一位从政多年的优秀干部从"热部门"到"冷单位",由"主干线"到"边缘部门",定会引起大家的疑虑:他在这里会干多久,会用心去工作吗?而如果他在短暂的时间里,硬是在这个"冷单位"干得风声水起,使各项工作更上了一层楼,则不能不让人敬佩了。  相似文献   

14.
我是在不经意间,知道韬奋图书馆这个名字的。那时我刚到人民出版社工作,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平时无事可做,就钻进资料室里找书看。发现许多旧书上都印有一个椭圆形的蓝色的图章,刻有“韬奋图书馆藏书”几个字。我并没有在意,仅想到曾经有过这么一个图书馆而已。谁知道在三十年后,我竞和这个韬奋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相似文献   

15.
存钱盒     
我有一个非常精致的“小丑”存钱盒,是爸爸去北京出差时给我买的。这个小丑既幽默,又滑稽,看上去真逗人喜爱。它深深的眼窝,小小的蒜头鼻子,紧闭着的小嘴歪向右边,还有一个又圆又光的大脑袋,两只耳朵一只大,一只小,活像两个茶缸把,一顶坠有绒球的绒线帽歪歪地扣在脑袋的顶端,脖子上还系着一个红色的蝴蝶结 它一只眼睁一只眼闭,好像时时在提醒我:“小伙伴,我现在只睁一只眼.你在我的脑袋里放多少钱,我都不在乎.只要你不乱花零钱.我就高兴。’ 自从有了这个存钱盒,我就不再乱花零钱了:把爸爸妈妈给我的零用钱都存在里面 …  相似文献   

16.
正"我曾经告诉过诸君,我在小学里就想要做个新闻记者,二十年来虽因处境的困苦艰难,在求学和就业方面往往不得不‘走曲线’,但是平日的修养训练,以及十几年来所聚精会神的工作,都和新闻事业脱离不了关系,虽则期间办周刊的时间较长,办日报的时间较短。我在二十年前想要做个新闻记者,在今日要做的还是个新闻记者——不过意识要比二十年前明确些,要在‘新闻记者’这个名词上面,加上‘永远立于大众立场的’一个形容词。我所  相似文献   

17.
我只是个鼠辈,我不知道怎么选择。但愿政治不要逼一个鼠辈人生去做这么一个伟大选择,我们做不了这次回到家乡金城算是他的一次折返,再次回到身边的人和事,画那些没有光环和特殊含义的普通人让他感到踏实。这些画作最终会被放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刘小东也终将回到喧闹的北京,但金城的时光也算作一个安静的段落。"只要我还没落魄到没法生活,这些画我就尽量不卖。"他裹着军大衣躺在沙发上,  相似文献   

18.
吴志远  李轩 《新闻前哨》2011,(9):45-46,53
"不创新就会消亡"。对以报业为主的传统媒体行业而言,眼下,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这绝非哗众取宠,也非耸人听闻。生存的危机,就在眼前。在默多克领导的新闻集团(NWSA)召开的一次内部工作会议上,该集团旗下一家著名的报纸负责人问参会的20名年轻人:"我做什么,你们才能看我的报纸?"他得到的回答令人大失所望:"你做什么都不行。"  相似文献   

19.
我和西藏有一种割合不断的缘分,我称之为“西藏情结”。因为这个情结,我在西藏工作了近10年,又因为这个情结,我在离开西藏到新华社山东分社工作的10年间6次回到西藏,创作了一系列纪实和学作品。我有一个愿望:老了就去做一个研究西藏问题的专家。  相似文献   

20.
《声屏世界》2007,(1):41-41
前不久我去做一个消防官兵救火牺牲的报道.怎么才能做到感人呢?虽然采访到了两住烈士生前的战友和家属,可是没有寻找到可以感人的点。一个战士无意中告诉了我其中一位烈士的QQ空间。晚上我打开了他的QQ空间,看得出他从小就有做军人的志向,蓝色的背景、穿军装的照片。就连QQ秀也是穿着军装的卡通人物……就在准备关掉这个页面时,一则留言板里的日期吸引了我:10月19日,正是采访的当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