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语文课改正在向纵深发展,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日益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我认为老师要上好一节阅读课,有三个关键:一是要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三是要灵活机动地进行课堂实施。其中文本解读是基础。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文本解读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2.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课前"文本解读"不够,教师对文本语用点就没有内化;没有内化,课上又如何能外化实现教学价值?本文试图从"文本解读"的诠释、目的、原则和策略几个方面,阐述作为语文教师要如老中医"望闻问切"那样地去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3.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解读文本的过程是语文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增强语文修养的过程。解读文本既不能完全停留在文本本身,也不能单纯停留于纯粹个人化的认识上。语文教师要驾驭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反复吟咏、慢慢咀嚼、不断感悟,形成自己独特而又切中文本内涵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教材中的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媒介和凭借,是重要的学习资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正确解读文本,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文本的内涵,感受和领略文本赋予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人为拔高、架空分析、主观曲解和迷信权威,是长期以来存在于我们语教学“本解读”过程中的四大误区,甚至可能还是我们有些研究、教材编写和教师的“思维定势”。本解读要想真正走近作、走近教材、走近学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走出这四大误区。  相似文献   

6.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增强语文修养、提升专业水平的需要,更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语文教师应更多地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寻求解读文本的新视角、新途径,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解读的新问题,以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8.
随着教改的深入,广大教师早已认识到了文本解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上却易陷入以下三种误区:一是迷信教参,照本宣科式解读。教参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方便教师快速把握文本主旨,但仅停留在教参的水准上,  相似文献   

9.
"文本"是从西方文艺美学中借过来的术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广义上则包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所有口头的或书面的言语材料,狭义上是指一篇篇的课文。语文课的阅读教学,教材文本通常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如果教学过程只是"忠实"地传递文本的过程,课程便为走向孤立、封闭和萎缩,而教学也将变得死板、沉闷和窒息。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也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解读对话的过程。因此,"求活"是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唤醒教育是解放学生内部力量,促使其生命意识觉醒,进而实现个体生命自由自觉建构的教育过程。德国文化教育学派代表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之根。”“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唤醒教育揭示了教育的真正本质在于唤醒与建构。语文教育中的解读活动,与唤醒教育有着深层的  相似文献   

11.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之根.如果教师对教材解渎得好,对文本分析得透,那么课堂上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就不会产生.著名特级教师,中国小语教学的新生代人物孙双金老师在谈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首先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书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而意”,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文本解读可不求甚解。”这话我不敢苟同,任其说我也只能赞同一半。在学生解读文本时,可如陶渊明所言:“好读书不求甚解。”然而,《说文解字》云:“读,诵书也”,“读”字的本义是背诵朗读的意思,后来“读”又引申为“阅读和理解”。书大体上具有文本与意义两个方面,陶渊明的“读”和“解”实际是说了知意而后达理这样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读和解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面对教学文本,教师应如何解读?从哪些角度去解读呢?这是一线教师目前很困惑的问题。多元化文本解读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语文是母语熏陶的学科,其深刻性、广博性及根基性决定了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多元化。那么如何进行多元化文本解读呢?  相似文献   

14.
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能力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解读能力是:既讲求理解,也凸显建构;既着眼整体,也关注局部;既留意确定,也注重模糊;既突出多元,也重视一元.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策略主要是:体现审美性;突出生成性;讲求个性化;追求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16.
李蓉 《文学教育(上)》2008,(24):118-118
我们在阅读教学时,一定要营造一个“开放、广角、多维”的教学环境,让同学们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尽力拓宽思维空间.尽量调动积极的思维,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解读文本。不同于“参考资料”的解说,不盲从所谓的“标准”,不局限于传统的、现成的解读。老师也不能一下子就抛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人为地给学生设置思维障碍,堵塞学生的思维通道。  相似文献   

17.
对文本的个性解读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时下对文本的个性解读也多局限在文本本身,这样做常常是以牺牲师生的个性为代价的。无个性教学的教师不是奉献自己而是吞噬自己,同时也在吞噬着学生。  相似文献   

18.
对文本的个性解读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时下对文本的个性解读也多局限在文本本身,这样做常常是以牺牲师生的个性为代价的.无个性教学的教师不是奉献自己而是吞噬自己,同时也在吞噬着学生.  相似文献   

19.
特级教师王崧舟曾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称文本是语文教师漂亮的倒影。在小学语文课堂这样一个公共空间里,要使这个倒影丰满、温润、富有灵性,很多语文教学专家都呼吁教师要学会解读文本,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高效的生态课堂。笔者认为,文本解读要关注三个视角。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是一种读者与文本对话的活动。读者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及其意义的建构把握世界,同时也建构自我世界。作为读者的学生和教师,在文本解读活动中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作用——用自己那颗在解读体验中跳动不安的心灵去激活文字,激活文本,因而使文本成为主体情感、意志、生命和灵肉的载体,并诞生出新的审美意义。显然,读者的这种能动性和创造性作用,已经超越单纯理解和解释对象的领域,而跨入对主体自身审美心理结构(情感、意志、趣味、生命感等)重新建构的境界,也就是对“读者的建构”活动。应该说,这种“读者的建构”境界,能够充分标示出解读过程中主体性所臻达的完满程度,是实现解读“有效性”的根本标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