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昉 《语文知识》2008,(1):38-40
《帕洛马尔先生》是意大利文学大师卡尔维诺完成的最后一部小说。在这部书中卡尔维诺以小说的方式展示了他对文学“所言之物”的信心并提出了以“确切性”来抵抗语言的抽象与平庸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小说中语言问题的解读和章节目录的分析,以期对卡尔维诺“文学是福地”的主张发出应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法国文学家萨特的小说《恶心》,并从相关的几个角度探讨了作品的偶然性,以及作品的思辨性与哲理性。  相似文献   

3.
存在主义人生哲学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社会、哲学本身以及存在主义哲学家对形而上学问题的研究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存在主义人生哲擘出现的原因,其次对以海德格尔和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人生哲学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他们哲学独特的特点以及对我们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萨特存在主义"境遇剧"的哲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西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境遇剧”代表作《禁闭》的分析,指出萨特“境遇剧”具有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载体功能,使萨特戏剧中人物的境遇体现为他的哲学作中的人的境遇,而人物的“自由选择”也是一种超越生活现实的哲学思辨,而不是一般意义上表现生活现这的戏剧。  相似文献   

5.
大江的代表作《个人的体验》描写了人生的悲剧性以及对其的超越,刻画了“生存的荒诞感、存在的虚无和人类对命运的抗争”,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受到了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同时又广泛吸收日本的文学精神而加以超越,形成了他独特的“日本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6.
从萨特存在主义之自由选择他人即地狱荒诞世界等观点分析博尔赫斯经典著作《小径分叉的花园》,以存在主义荒诞性解读博尔赫斯的时空迷宫。  相似文献   

7.
在马尔库塞看来,萨特把自由视为本体,难免失之抽象。正是由于这一理论局限,萨特的自由本体难以在社会存在中发挥作用。萨特也认识到了自己理论的不足,力图使自由本体与社会存在相统一,但在具体的运作中,萨特的自由本体处于重重难以克服的困难中,于是他又退回到抽象的自由本体去了。马尔库塞认为,只是在后期萨特才实现了他的理论的彻底转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入手,以余华新作《文城》为中心,探讨了在小说中体现的无法抗争的宿命与灾祸、自我塑造与自我选择、直面人生的勇气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并简单对比余华九十年代的作品,论述存在主义解读下《文城》所体现的新质——从对苦难命运的被动接受到对个体生命的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9.
郑克鲁主编的<外国文学史>把存在主义文学和萨特定性为后现代主义,这是理论和批评的双重错误.存在主义典型地代表着现代性和现代主义.萨特的文学思想以及他的创作实践本身就是存在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因而,萨特是现代主义,而非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0.
萨特存在主义伦理思想对我国特别是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了解其产生的历史时代背景,批判地接受其伦理思想,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加以剖析,提出萨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唯心主义的,他所宣扬的抽象的个人、自我意识、自由选择、绝对自由是超时代和超社会生活条件的。萨特存在主义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是资本主义世界精神危机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概括。同时,分析了萨特存在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分歧。  相似文献   

12.
短篇小说《鼻子》是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之一,萨特是哲学家、是存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芥川的《鼻子》在思想主旨方面和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有类似之处,他们都认识到了世界的荒谬性,都认为人生是苦难的,都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自私、冷酷的。  相似文献   

13.
本在指出萨特和加缪基本观点的“同”与“异”的同时,与《围城》进行了比较,提出《围城》的哲理题旨在存在主义相通,表达了“存在”的荒诞性,但在人的生存观念上,与加缪的悲观主义人生观有所不同,似与萨特的乐观主义“介入”观念类似,带有人本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4.
《恶心》和《苍蝇》分别是萨特的长篇小说和戏剧的代表作,虽然都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学图解,但是两部作品的基调却截然不同,一暗一明,一绝望一顽强,正好代表了萨特思想体系的两个极端。从《恶心》到《苍蝇》可以说是萨特对自身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超越。  相似文献   

15.
E·B·怀特写的<夏洛的网>反映了他非凡的想象力.整部作品充满了友谊、呵护、快乐与爱,凸显了人生的本质和意义.本文从萨特的存在主义分析浅显易懂的文字中所蕴含的哲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探讨了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所反映的人的自由与存在、选择与责任、博爱与和谐等主义思想,对《宠儿》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解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基本内容和存在主义文学基本特征的了解,分析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探讨了米兰·昆德拉作品中对萨特存在主义的哲学继承,揭示出萨特的存在主义对当代文学的影响以及昆德拉作品中对于生存和人生的深刻关注。  相似文献   

18.
论文拟用萨特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及其作品与沈从文的创作进行比照,旨在从存在主义视角探讨沈从文的创作。尽管沈从文没有受到这一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但他的许多作品对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等重要哲学思想都做了不谋而合的诠释。因此,萨特的存在主义可以作为研究沈从文文学创作的一个独特的理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受萨特存在主义思潮影响,大江健三郎成为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作为新文学的旗手,大江健三郎在日本文坛及世界文坛的地位主要归功于他早期对萨特存在主义的接受,晚期对"荒诞-反抗荒诞-超越荒诞"的发展和创新并最终成功地超越了萨特,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江存在主义,因而大江健三郎的成功是域外影响与自主创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存在主义本来是哲学思潮,而以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为核心的文学称之为存在主义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法国著名哲学家、作家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文学得到了空前发展,战后成为西方最具影响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主要作家包括法国的萨特、波伏娃和加缪等。存在主义文学形式上是现实主义的,但思想性很强,具有一定的阅读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