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长册》对于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评价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重点突出思想道德素质,并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使之进一步具体化、典型化、细化、简化和量化,成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中易操作的东西。但在使用中我感到《成长册》的范围还不够宽泛,内容还应再丰富些,形式还应再灵活多样,于是我结合《成长册》,又为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  相似文献   

2.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十几年来,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学生怕习作,教师怕指导。因此,我常常在思索:如何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畏难心理?我决定从日记起步,让精彩的童年生活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回忆。  相似文献   

3.
《那年夏天》是作者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小说以石家庄西郊的省农研所大院为背景,描写了1966年"文革"刚开始的那年夏天,发生在农研所一群中小学生身上的故事。作者以自己少年时代的亲身经历为创作素材,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把那个时代青少年的成长历程浓缩在一个特殊夏天里集中展现,注重"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唱响了一曲那个特殊年代的"童年歌谣"。  相似文献   

4.
秦礼 《教师博览》2010,(8):37-39
第一次读(渲年的秘密》是出于对书名的好奇,也是对童年的那份怀念,“秘密”总是给人留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激起人的探知欲,于是,便开始了对玛丽亚·蒙台梭利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曾在散文《风筝》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玩具,总是伴随着儿童成长的每一个历程,在与玩具的“心灵共舞”中,儿童成为了梦幻中的天使。玩具见证了天真烂漫的梦幻童年,见证了幼小身体的逐渐强壮,也见证了心灵的日益丰满成熟。  相似文献   

6.
《柳笛和榆钱》是语文S版第六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写了北方的故乡,那里春天里的柳树和榆树奉献给孩子们的礼物——柳笛和榆钱。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出春天的无限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相似文献   

7.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推广使用以来,整本书阅读成为一个新的教学方向,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导读、精读、扩展阅读三种课型。拟以《童年》为例,研究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成长类小说精读课教学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不仅小朋友们熟悉,就连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非常熟悉,《小喇叭》节目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听着《小喇叭》长大的郑晶姐姐,从1995年与少儿节目结缘并开始主持《小咐叭》。15年的光阴里,一群听着郑晶姐姐主持的《小喇叭》节目长大的孩子,  相似文献   

9.
童趣是当你做了错事遭到妈妈的批评时,做了个鬼脸;童趣是你刚才还和朋友"反目成仇"不说话,不一会儿却亲密无间、开心不已;童趣是你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能耗上一整天;童趣是你钻进墙洞,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童心、童真、童趣,构成了我们每一个人天蓝色的童年。【选文一】系在风筝线上的……  相似文献   

10.
浪漫的构想情愿与不情愿中,我们开学了。记得上一届有个孩子说:每一天都是明天的历史。当时非常惊喜于那孩子的睿智:对于今日浑浑噩噩的世人和浮浮躁躁的孩子们来说,有这等见  相似文献   

11.
安妮宝贝笔下的女性人物都有着较为酸涩的童年生活,这些童年生活让这些女性缺乏安全感,陷入到孤独无助的境地中,并在她们以后的人生中,产生重要影响,甚至会制约着她们的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为了摆脱这种孤独与无助,她们都试图通过漂泊和恋爱的方式,来找到心理的自我解脱,获得灵魂的快意。然而,不管她们怎么努力,结果都是徒劳的,甚至是更加悲哀的。  相似文献   

12.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小说家,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式的描写。童年不仅仅是鲁迅文学描写、表现的对象,也是鲁迅作品的结构和立意的支撑,同时也体现了鲁迅对儿童童年生活的态度和关注,并由此提出了一些儿童教育的思想。因此鲁迅在作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同时也可以被认为是儿童教育家。正如柳亚子先生所推崇的那样:"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于1926年对自己的过去,特别是童年生活进行了痛快的回忆。这些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和其他一些文章结集为《朝花夕拾》。在这本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散文集里,鲁迅用恬淡的笔调展现了一幅幅迷人的童年时代的生活图景,缅怀眷念那些与自己生活相伴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14.
温蘅芷 《辅导员》2013,(23):56-56
假期里,我和爸爸一起观看了《童年的收音机》这部电影.电影里讲述的是一个叫“小眼镜”的小男孩带着一群小朋友如何从一本《十万个为什么》的书里学习做矿石收音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高尔基的《童年》深刻描绘出了19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现状,他的这篇文章采用将儿童和成人视角相互交替的方法,展现了作者幼年的生活状况,对那段历史的下层劳苦群众的生活进行了复现,通过这篇文章的描写,也体现了作者的苦难的生活经历,再现了高尔基在艰难困苦的社会背景下不断进行反抗不断成长的丰富历程。  相似文献   

16.
《教学随笔》2011,(7):F0002-F0002
创作说明/此作品描写了作者憧憬的那种牧童的童年生活,画面人物和动物主体形成了对角线构图,棕褐色色调。浪漫、惬意、抒情和优雅共同体现在此幅油画作品当中,表现了作者对草原生活的感情及向往。  相似文献   

17.
<正>走进名著高尔基的《童年》,我们能理解高尔基对童年、对人生、对苦难的认识,欣赏他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还可以从他的字里行间看到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相似文献   

18.
蔡惠 《学苑教育》2019,(8):72-72
初读鲁迅的《社戏》时,还只是个懵懂的初中生,听语文老师给我们介绍文中的故事、风景、思考。而今,我是以全新的身份--教师,站在讲台上,捧着书本,慷慨激昂、指点江山。不一样的身份,读着同一篇文章,有着不一样的感受。我的童年虽然不完全是美好的,但确实是我的精神家园和灵魂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19.
儿童的世界总是美好的,儿童有人类最美好的梦——像明月般温润,像明月般皎浩?保护儿童不断晶莹剔透的童年的梦,是语文教育最美的“人文性”体现。语文教师该怎样利用语文资源,守护并延伸这份童年的梦?周益民老师《童年的月亮爬上来》无疑是一个的典范性语文教学“作品”。  相似文献   

20.
高尔基的《童年》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的方法,描绘俄国19世纪末的社会图景,展示底层人民生活状态,同时再现作家童年生活的苦难及他在不屈反抗中不断成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