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昊 《军事记者》2008,(5):65-65
我实习的具体部门是在解放军报社通联部来信组,负责编辑《读者之友》专版。在学校时,教员上课时常常提到新闻写作“四季歌”:要善于摸清新闻写作规律,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来写作。这一点,军报的编辑老师们更为重视。二月底三月初,新兵陆续下连。正当我认为应该像往年一样在新兵身上做文章时,编辑老师的策划却在老兵身上“打主意”:新兵下连,老兵怎么做?  相似文献   

2.
专版编辑往往被教导说:“编好你的专版就行了。”负责编辑的版面上一出现编辑自己的稿子,也会听到这样的议论:“他把版面当成了自留地。” 我对于这样的理论有不同意见。理由如下。 首先,“编好专版就行了”并没有普遍性。光明日报理论版编辑李瑞英,几乎每期都要在她所编版的“学者访谈录”栏里发一篇颇富特色的访问记。阅读范围广的读者也可能注意到,凡办得有生气,有特色的报纸都不乏类似现象。所以“编好专版就行了”之说,怕有点偏颇。 其次,编辑的责任固然在编,但很多时候也需要  相似文献   

3.
报纸上经常出现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专版,这些专版由编辑部分工固定编辑组编,有利于熟悉业务,比较稳定。 但时间长了,人缘熟了,有些专版编辑利用手中组稿组版的权,对自己采写的篇幅字数优先,同行的互相海涵,熟人的加以关照。别人来稿写得虽好,但版面有限,只好“靠边站”。这种专版,在编采人员较少的地方报纸上并不少见。专版编辑除享受编辑们的同等待遇外,还有一份没有明文规定自己享受的“加餐”,造成编辑之间心理上的不于衡。在专版上出现稿件平淡、专版不专、由少数“圈内人”操办的怪现象。通讯员戏称为专版编辑的“自留园”这种现象比较隐蔽不易被领导发现。  相似文献   

4.
专版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报纸版面和宣传中占有“半壁江山”。办好专版,对提升报纸质量、增强传播效果、达成宣传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定位——新闻版的深化和延伸把握专版的主要特点,找准专版的准确定位,明确其编辑思想和基本要求,是搞好专版编辑工作,进一步提高专版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让专版的“脸面”亮起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视、网络媒体的劲崛起,对传统的报纸宣传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争夺读者,占领市场,各报纷纷打出“特色牌”———办周刊,开辟专版。专版已成为报纸宣传一个极具色的重要阵地。讲究专版的版面艺术,让它的“脸面”亮起来,对提高报纸的宣传效益,关系极大。解放军报作为中军委机关报,对专版的版面要求,有其独特的标准。此标准,我在分管军事部专版宣传过程中,与负责版的编辑一道,对专版的版面艺术作了一些探索。专版的定位决定版面的整体风格解放军报扩版后,有专版十几个,仅军事部负责专版就有4个半。…  相似文献   

6.
《湖北日报》“读者与编者”专版自2001年1月12日复刊起,一直由群工部主办(此前一度由总编室主办),先是每月一期,半个版,后改为每半月一期,半个版。4年多来已刊发了近70期。“读者与编者”专版的编辑思想是:在报社编辑部和广大读者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为办好《湖北日报》服务,为读者服务。它是读者与编者(也包括作者)交流思想和信息的载体。专版注重贴近读者,以互动、接近、可读吸引读者,设置的主要栏目有:“栏目介绍”、“编辑部吹风”、“我为省报献一  相似文献   

7.
“冰点”:返璞归真看中国张功臣《中国青年报》于1995年1月开办的“冰点”专版就要出满百期了(每周出版两次),在该报异彩纷呈的一系列专版中,“冰点”虽然经历短暂、人手缺乏,甚至开办前夕还没有找到自己专门的报道领域,但它带着探索的锋芒,在编辑方针、关注...  相似文献   

8.
报风和人格     
早在五年之前,我作为《解放日报》编辑,到华东某省的一个市组稿。这个市的宣传部长花了半天时间,和我商讨了在《解放日报》上出一个地方专版的选题,以及各篇稿件在版面上的布局以后,面有难色地说:“还有一个技术性的问题,等市委研究定当以后。才能拍板。”我不解地问这位部长,是一个什么技术问题。不料他直接了当地反问:“出一个专版文章,我们该向青报付几千元广告费?”这一问,不禁叫我大笑起来,忙解释说:“我不是来拉广告的。报纸登了你们的文章,到时候按规定发稿费给你们的作者,这个技术性问题可以解决了吧。”这位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1997,(8)
专版不是哥儿们的“码头”文/辽宁·赵雄把自己负责的专版当成领地,当成自己的“码头”,是编辑职业思想不端正、编辑品格不健全的表现。这种情况在一些专版尤其是学术类专业性较强和文学、综艺类等和文化圈子贴得近的专版时有所见,有的还相当严重。有一家全国性的大报...  相似文献   

10.
陈边  陈雯 《新闻前哨》2005,(1):39-40
连版是将报纸的两个版打通使用,使版面形态更加大气,容量大为增加,从而更好地体现编辑意图,服务新闻报道。 连版属于专版的衍生形态,是专版版面的一种,但连版版面的设计同常规专版版面设计又有很大不同: 1.报纸正常的版面形态为垂直矩形,连版版面形态则变为横向矩形,版面结构、视觉重点、阅读方式随之发生变化,带来设计上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一) 如果把一张报纸的版面比作一桌宴席,那么版面编辑就是一位烹饪师。各个专版如同一桌桌口味各异的宴席,版面编辑则是一个全能的烹饪师:既要能烹制出“兰花熊掌”等高档次的大菜,又要能拌出“芹菜杏仁”一类清淡可口的小菜;既要注意营养搭配,又要使其色、香、味俱全。 专版设计中的所谓“营养搭配”,即在选择稿件时,要注意其内容上的多样化。就是说,既要有新近发生的事件,又要有知识性、趣味性较好的稿件,我在编排沈阳日报周末版二版《社会广场》专版时,开设了《新闻人物》、《英雄谱》、《热门话》、《史海浪花》、《流行…  相似文献   

12.
《宁波晚报》“情感传递”专版自1999年6月开办以来,坚持晚报“可读、可用、可亲”的办报宗旨。以鲜明真诚的服务特色、简洁时尚的版式设计、温馨浪漫的写实风格,独树一帜,贏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总结两年多来“情感传递”版面的编辑经验,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准确的定位。“情感传递”专版创办之初,我把版面的读者群定位在中青年。因为,处于  相似文献   

13.
湘潭日报改版6年的实践,使我们懂得,要办好一张报纸要十分注意“准、活、特、情、预”。编辑方针要突出“准”。就报纸而言,一个专栏办得是不是有特色,一个专版办得是不是有质量,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一专栏或专版的编辑方针定位是不是准确。这几年,湘潭日报办出了一些有影响的专栏、专版,其中一条经验,就是编辑方针定位比较准。如改大报后在推出的《农民之友》专版时,我们根据湘潭农村的实际以及报纸的特点,确立的编辑方针是具有新闻性、知识性、实用性、服务性,提供经济信息、提供科技知识、提供致富经验。由于这一编辑方针定位…  相似文献   

14.
“你分管《普法国》专版吧!”6年前,我从集团军新闻干事岗位上调进《战友报》当编辑,见面社领导就甩过这么一句,算是交待任务。几年下来,我对《普法园》专版,越办越有感情,越来越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15.
要写出好文章,固然依赖于作者的刻苦和细心,但更与编辑耐心、及时、得当的引导分不开。一篇好文章、一位好作者,往往正是在编辑的循循善诱下完成和培养出来的。即使作者“心有灵犀”,也需要编辑巧手“点”。 我平时很注意阅读《浙江日报》的“三味书屋”专版,几乎每期不漏。但是每当我也想为它写点东西的时候,却总是感到题材难抓,难于落笔,尝试着写了几篇都很不理想,不敢拿出来。去年5月,我与“三味书屋”专栏的编辑朱国良同志在临安巧遇,晚  相似文献   

16.
去年初,我发现并喜欢上了《人民日报》的一个专版。读得久了,便有了“参与”的念头,于是写了一篇随笔寄给专版 (未寄个人 )。稿子见报没几天,便收到编辑彭嘉陵同志寄给我的样报了,而且是两份,里面还有一张名片 !名片上除一个熟悉的名字外,地址、邮政编码、传呼号以及办公室和家里的电话号码一应俱全。又过几天,收到了寄来的稿费。这不仅让我高兴,也使我产生些许感慨。特别是从那一张几千公里外寄来的名片上,我读出了主人的真诚和热情,读出了一位报纸编辑对陌生作者的问候、感激、尊重和信任,看到了全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的风…  相似文献   

17.
田南 《记者摇篮》2001,(10):34-34
辽宁日报自1993年1月至今已两次扩版。期间,笔者先后担任“财政与金融”、“生活广角”、“金融证券”、“财税天地”、“读者之声”等专版的编辑工作。在工作中摸索了一些办专版的体会,现就如何突出特色办好专版这一问题,试做一点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8.
马扬 《军事记者》2003,(7):51-51
专版是在报纸编辑实践中常说的一个术语,也是用得比较流行的一种报纸编辑形式。但在报纸编辑理论的书籍中,对报纸的副刊有专门的论述,而对专版鲜有提及。从报纸编辑的实践来看,专版是介于副刊与新闻版之间的一种编辑形式。如果要给专版下定义的话,专版应是专门报道某一方面内容的版面。比如说,地方的一些报纸辟有房产、汽车、金融、股票、体育、法制、电脑、教育、人才等专版,而军事类的报纸则开辟了一些有自身特色的专版,如军事科技、政工、后勤、院校、军营文化等等专版。专版与副刊相比较,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副刊一般不刊载动态性的消息…  相似文献   

19.
老干部工作宣传,一直是《解放军报》的“边缘题材”。然而,军报政工部经营的这块原本并不为多少人关注和看好的“一亩三分地”——《离退休生活》专版,硬是把这块贫瘠的土地变成了富足的沃土,创造了军报宣传的一个亮点。“边缘题材”是怎样在“惨淡经营”中实现突破和创新的?从这个专版9年的编辑实践中,我们不难找到其中的“秘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空军报》“基层在线”专版中的《热线点击》栏目颇受基层官兵欢迎。2005年,该栏目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暨全国副刊年赛栏目一等奖,该专版也获得版面二等奖。“聚焦连队话传统”系列微型调查中的《我帮厨,我快乐》一稿,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这篇稿件的编辑过程说明:只有深入部队基层生活,才能提取出深受基层官兵欢迎的新闻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