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挖掘其创造潜能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导引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东阳 《宁夏教育》2010,(11):62-62
在日常教学中,一些学生习惯于听从教师教导,听清知识讲解,然后作业、复习加以巩固。听得越来越多,问得越来越少,而且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或与同学的讨论解决问题的学生也越来越少。学生的思维定式逐渐在听教师讲、听教师问的模式中定格,久而久之,智慧的火花日渐消失,创新能力渐渐削弱,失去怀疑的勇气。  相似文献   

3.
邓号 《南昌教育》2006,(1):34-35
参加工作以后,听了不少语文公开课,也观摩了许多优质课比赛,令人诧异的是:小学生在课堂上能踊跃发言,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还提出了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而初中生的一堂评议课却是鸦雀无声。难道是人长大了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吗?最近接手了一届初一的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作了细致深入的调查,并得出了些浅显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了新课题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提问,让孩子敢问、乐问、善问成为了我们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主要地位。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消除学生懒得说话、伯说话的思想情绪,激发学生产生想说话的欲望,锻炼学生敢说话的勇气。那么,怎样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变“教师要我说”为“我自己要说”呢?一、在听中练习说话儿童在入学前,往往很爱说,很想说,也敢说。但是入学后,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就容易变得怯生,爱说的也不敢说了。针对这种状况,可创设情境让他们敢说,采取先听后说的方式让他们会说。如9月10日教师节刚过,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老师。课前,老师准备好《…  相似文献   

6.
7.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只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让学生敢疑乐问有多么重要。学生只有学会了质疑问难,才能让自主探究变得更加真实。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疑惑的地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思索,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时,我让学生在读了课题后问:“你有什么问题需要问问这只美丽的丹顶鹤吗?”  相似文献   

8.
“设疑解疑法”就是设置疑问,解答疑难的教育方法;设疑解疑的操作要经过各疑─设疑─问疑─解疑四个环节;设疑解疑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获得知识当然要读书。古人曰:“学者先要会疑。”“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说读书要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书本。许多学生对书中的知识确信无疑,他们认为著书的人都是大学问家,怎会有错误呢?因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一次新课授完之余 ,我问学生“听懂了吗 ?”“听懂了” ,同学们齐声回答。我总觉得还有学生没有听懂 ,就又问了句“还有谁不懂 ,请举手” ,全班静悄悄地 ,我观察到有几位学生的手稍稍伸了一下 ,很快就缩回去了。一下课 ,我把这几位学生叫到一起 ,耐心地把本课内容再讲一遍 ,直至他们弄懂满意而去。学生走后 ,我静坐在办公室里 ,反思自己的教学 ,感觉到有不尽完美的地方。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 ,这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 ,但自己的教学只能让90 %的学生有收获 ,忽视了这10 %的学生 ,并且正是这10%的学生是最需要得到…  相似文献   

13.
刘海燕 《班主任》2013,(6):37-37
学校正在开展评优课活动,这天,校长坐在教室后面听我的语文课。 因我课前准备比较充分,每个教学环节进行得都比较顺利,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很给力,我感觉爽极了。课讲完了,我满怀信心地问学生:“听懂了吗?”“听懂了!”学生们齐声回答。“还有谁不懂,请举手。”全班静悄悄的,这时,坐在中间的一个学生把手稍稍伸了一下又快速缩了回去。  相似文献   

14.
聋生由于听力语言障碍,在别人面前常常保守、自卑,不会轻易提出疑问,总担心自己问错或问得太简单被人取笑。因此,要使聋生建立自信,克服自卑,敢于质疑,就要消除聋生这种心理障碍。首先。教师要从情入手,用温情去营造一种轻松、平等、宽容、和谐的良好氛围,消除他们质疑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敢问。哪怕问得  相似文献   

15.
让学生“疑而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已经受到学科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实施。但对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很多教师感到无从着手。早在四十年代,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中就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这五大解放在今天应该成为我们实施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本单就解放学生的嘴巴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已经受到学科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实施。但对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很多教师感到无从着手。早在四十年代,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就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这五大解放在今天应该成为我们实施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本文单就解放学生的嘴巴谈点看法。所谓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要使学生敢说,善说,敢问,善问。封建时代,大人说话小孩是不许插嘴的,我们现在仍有这种遗风。虽然课堂上不许学生“说”的现象很少了,但学生的“说”基…  相似文献   

17.
唐艳 《四川教育》2014,(6):31-31
教学资源是指凡对课堂教学起作用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事物.随着不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课堂的呈现方式,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的发展.追溯教学资源的历史,从口头到实物到电化、从单一到多元、从迷茫到明晰……教学资源文化的渐次丰富,使我们对当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思考多了一份理性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教育无一例外是追求育人的教育,无论教育的过程是多么的复杂多变,但教育“尊重人的价值,关怀人的生活,追求人的自由”的宗旨却始终不变,这是一种爱的教育,也是奉行“行知兼善,爱满天下”的至善教育的价值取向,从这个角度讲,至善教育是让小学生体验到爱的教育。 一、“至善”教育的内涵 “善”有三层涵义:一是善良,指人的品德;二是美好,指人的状态;三是善于,指人的能力。“至善”的“至”有“到”和“极、最”的意思,而产生了“追求善、达成善”以及“善的极致”两个内涵,至善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能力。至善教育要求教育要对学生呈现出内心的善良,要尊重、理解、关爱、宽容学生,要对教育奉献,对学生负责,而这个要求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到爱和快乐,并能将这种爱传递到日常生活中,让每个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良本原得到弘扬。至善教育的理念既契合了陶行知先生“行以求知知更行”的知行合一学说,又是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相融,是求善与至善的交相辉映。因此,“至善教育”就是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养育善心,崇尚美好,追求卓越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科学需要质疑精神,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文学也需要质疑精神,春秋时期百家之间正因为有互相质疑,才有文学史上第一次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学繁荣。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又何尝不需要这种质疑精神,正是对传统教学的质疑,才有现在的新课程,如果我们对课堂教学只是一味的吹捧,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只能是停滞不前,所以我认为评课敢疑,评课不唱廉价的赞歌,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事。  相似文献   

20.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真实感受。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许多学生惧怕甚至厌倦写作文。问其原因,则说是无东西可写,更不知从何下笔,脑子中或空空如也,或纷乱如麻。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作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科学、新颖和带有灵活性、启发性的教法,引导学生积极写作,真正让学生变“苦作”为“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