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类由近及远、由实体到非实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决定着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其隐喻化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概念的基本途径之一。基干这种认识,本文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探讨了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以及由干认知角度、各自的语言形态等方面的不同,人体隐喻化认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呈现出的不同优势分布。  相似文献   

2.
人们谈论隐喻时.往往参照他们熟悉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理解、命名那些不熟悉的、抽象的概念,而人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源范畴的集合体.以人体部位为基础的词汇甚多,而大部分词本身仍具有它的认知意义.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一种用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或概念化模式。人体器官作为人类体验、认识和描述世界的起点和基础,在隐喻认知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人体隐喻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内脏器官隐喻现象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着重探讨两种语言在人体内脏器官隐喻化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旨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人体隐喻认知的研究,深化人们对人体隐喻理论的认识,以期对英汉语的词汇教学和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英汉语人体隐喻化认知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体概念域到非人体概念域的投射主要是结构功能型的投射,英汉两种语言大致相同。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各自的语言形态等方面的不同。人体隐喻化认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呈现出不同的优势分布。英汉两个民族在认识自身的基础上,通过隐喻机制,经过英汉这两种不同语言的过虑,去认识世界时,便对世界做出了不完全相同的切割和处理。  相似文献   

5.
林玮 《时代教育》2014,(12):149
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最主要的产物和工具,是由人类思维的共性决定的。然而任何思维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参与和影响。人体情感丰富而抽象,为了准确理解和生动表达,人们经常将其具体化,范畴化,即隐喻化。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英汉语言中人类四种最基本的情感(喜,怒,哀,俱)在概念化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思维异同。以此说明英汉情感隐喻受不同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影响,将呈现不同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概念隐喻是一种映射模式。从认知的角度,运用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对英汉语中的人体隐喻进行对比分析,着重探讨两种语言在人体隐喻表达上的异同,并从认知和文化两个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也是一种认知方式。隐喻性思维模式是人脑认知能力发展完善的产物,是认知发展的更高阶段和重要方式。从认知的视角对英、汉语隐喻现象作比较性分析旨在验证其跨文化存在性,增加人们对英、汉隐喻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促进双语学习和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认知主体从"始源域"向"目标域"的结构性映射。从人类认知规律出发,通常把熟悉的、具体的范畴域作为"始源域"映射到不熟悉的、抽象的范畴域,以此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人体部位作为人类最初认知世界的最熟知的领域,以各种方式映射到客观事物,形成人体隐喻化认知方式。但是,各个民族基于地理位置、语言表达、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不同,导致认知事物方式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9.
当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而基于人类认知的基本规律,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其隐喻化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概念的基本途径之一。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探讨人体隐喻的理论基础和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0.
王迪 《林区教学》2011,(1):73-74
认知语言学中将隐喻视为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基本思维和认知的概念化方式。由此可见,隐喻是人类赖以形成、组织和表达概念的基础与手段。人们往往试图运用某方面的知识去理解其他方面的事物,这种方式创造了无数的隐喻。它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两种概念联结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识领域的联想。  相似文献   

11.
通感隐喻大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不但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也是一种认知现象,它具有明显的认知性。它的认知实现主要依靠意象图式和隐喻模式,通过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向另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映射而实现认知世界和表达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英汉人体词认知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中具有转义用法的人体词语进行比较,以认知语言学认知模式(cognitive models)和文化模式(cultural models)理论为依据,揭示了人体词语符号中显现的人类思维共性和文化差异性。英语和汉语中具有转义用法的人体词语的产生都是隐喻性思维和转喻性思维的结果。由于英语民族和汉族的文化模型的差异性,英汉人体词语的转义用法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对认知语言学领域的雷科夫认知隐喻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韩礼德语法隐喻理论作较全面的介绍与比较。在分别讨论这两种隐喻理论各自的哲学基础和语义观后,作者进一步探寻了两个理论的近期发展。旨在通过该比较性的研究,揭示两种理论模式有着多方面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义学的意义观来自于对传统意义观的反思,在此框架下的隐喻研究,对隐喻的认知机制、意义和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二十多年中,隐喻研究成为语言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本文概括性地介绍和评述了上述两个领域的主要隐喻理论,对各主要理论之间的关系作了梳理,并进而认为,今后的隐喻研究应走多学科相结合的道路,以避免单一视角所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语言系统的精华,是人类认知、思维和行为的方式,它产生于建立在相似形基础之上由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概念隐喻是隐喻的具体表现形式;文化意象是概念隐喻的知识来源和建构基础。概念隐喻是由人类经验和文化意象衍生而来,其形成依赖于丰富的想象和类比。本文以以上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文化意象形成概念隐喻的跨文化取向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80年代隐喻被引入认知领域后,认知心理学对隐喻作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隐喻的认知属性作了分析:隐喻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思维形式,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隐喻的三种理论阐述了隐喻反映客观事物的认知方式;隐喻作用于感知觉、思维、想象,影响它们反映客观世界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隐喻的符号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包括在普通语言学的句法研究中。从符号学的角度看,隐喻源于语言符号的相似性;从认知的角度看,隐喻则源于人类认识世界的顺序性和处理语言的关联原则。为了更深入地认识隐喻,有必要从符号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共同探讨隐喻存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吴卉子 《海外英语》2012,(9):264-265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渗透性说明了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说明了人们对新领域的概念和非具体、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证明。因此,对于隐喻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20.
英汉爱情隐喻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它深深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理解隐喻不能脱离其所处的背景环境。由于历史文化环境的差异,中英文中关于爱情的隐喻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