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传文,揭阳地都镇人。上世纪30年代末毕业于广东国立中山大学哲学系,历任汕头海滨中学(今汕头华侨中学)教员,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即今韩山师范学院)教员、教务主任,于1943年3月至1947年7月出任校长。毕生从事教育工作,精于心理学,亦擅书法。1939年5月,为避  相似文献   

2.
韩山师范学院其前身是惠潮嘉官立初级师范学堂、广东省惠潮梅师范学校,1921年10月,学校改名为“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为“二师”):但在当时仍习惯称为“韩山”师范学校,至1935年,学校改名为“广东省立韩山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3.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5):F0003-F0003
谢贤明(1885~1952),字燕庭,潮安县城南门人。幼时聪敏,勤奋好学。清光绪三十年(1904)应县试第六名。翌年因停科举,遂考进广东初级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4.
李芳柏(1890-1959),字渭农,广东潮安县凤凰镇福南村田中人。1910年毕业于广州成城中学,同年考上公费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物理学校。1917年学成回国,年仅27岁便任武昌师范大学教授、理化系主任,后因国民党清党,受嫌疑无法继续留在武昌,于1925年回到潮汕,同年任饶平县教育局局长。1927年兼任饶平县农工商学联合委员会副会长,后因受到国民党当局注意。便辞去教育局局长职务。  相似文献   

5.
李育藩,潮安人。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系毕业。毕生从事教育工作。 1932年9月~1933年8月曾受聘为惠来县立一中校长。在任期间,精打细算,艰苦建校,于1933年秋,争取到县长丘桂兴的支持,增拨经费,从原七千元增至一万三千元,并增设了一个班。使学校规模和教学环境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6.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6):F0003-F0003
叶青天,广东龙川县鹤市人。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系毕业。1934~1936年任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广东省档案馆编《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档案史料选编》记载:1934年8月10日广东省政府第六届委员会第311次议事录载:“据教育厅提议,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李芳柏,调充本厅督学,所遗校长一职,拟委叶青天充任,请公决案。(议决)照委。”  相似文献   

7.
李芳柏《1890~1959),字渭农,广东潮安县凤凰镇福南村田中人。1910年毕业于广州成城中学,同年考上公费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物理学校。  相似文献   

8.
饶锷     
饶锷(1889~1931),名宝璇,后改名锷,字纯钩,自号钝庵,又号尊园居士。潮州城内人。他于1920年、1923年两度受聘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韩山师范学院前身)国文教员。韩山师范学院民国档案卷367页14“教员一览表,民国□□年五月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报告”:姓名:饶锷。籍贯:潮安。履历:上海民国法律学校毕业。职务:国文教员……  相似文献   

9.
10.
温廷敬(1869~1954),字丹铭,号止斋,早年笔名讷庵,晚年自号坚白老人。广东大埔县人。幼聪敏,五岁能诵《千家诗》、《千字文》,六岁入塾读书,九岁开始读五经,后经史子集,无不涉猎。青年时“喜诸子百家,群经全史,尤嗜经济家言”。温廷敬生当科举末流时代,命途多舛,多次科考,均不顺利。光绪三十年(1904)已获乡试第五名,却因托人购卷并代填履历,笔迹与考卷不符被取消。  相似文献   

11.
12.
翁辉东(1885-1965),字子光,又字梓关,别号止观居士,潮安金石人。  相似文献   

13.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4):F0003-F0003
关翰昭于民国二年四月至三年一月(1913.4~1914.1)履任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校长:民国四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1915.11~1922。2)又受广东省长公署委任为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校长。两次履任校长时间超过七年,清末至民国时期46年间共有15位校长,关翰昭任校长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4.
师范精神是师范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定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态。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将其建构为"勤、慎、诚、恕"四个要素,并以其为目标,通过重教育以明社会责任,崇艺术以陶冶人格气质;推自动、尊个性;倡运动、尚旅行;操行和学业并重等多样化途径,塑造师范生的品性。"勤、慎、诚、恕"师范精神的核心是"诚",是经亨颐师范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传统"师道"一脉相承。它倡导的是对教育的信仰、国民的模范人格、甘为"柱石"的牺牲精神以及"为社会作马牛"的使命感,对当前教师教育"师范性"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兴起于20世纪初的湖南师范教育把修身教育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并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之中。清末,修身教育以忠君、尊孔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民国初年,通过对传统道德修养进行改造和吸收,并引进了西方国家教育当中公民教育的内容,形成了以资产阶级道德观和人生观教育为基础的中西融合的道德教育模式。其教育的方式主要有:开设修身课,让师范生明白修身的标杆;制订详细具体的管理制度与严格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相结合;通过道德实践与职业教育的磨炼等。培养出有良知和社会责任心的师范生,为我们今天师范院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1):F0003-F0003
张华云(1909~1993),普宁县泥沟乡(今普宁市燎原镇)人。从小在乡村读私塾和小学,14岁时,到汕头磐石中学就读,19岁考进国立中山大学预科。因父亲失业,家境困难,便休学到马来西亚当教员,积蓄学费,两年后才回中山大学历史系继续修完学业。193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继续从事教育工作。1936年至抗战期间,任省立韩山师范学校国文、伦理学教员,训育主任。曾于1938年暑假与黄声等一起创办西山公学,任名誉校长。  相似文献   

17.
像澄净的林泉,让你透明的心 在你的旅途 唤醒悦耳的歌声;淙淙地前行,似大江一样丰满,两岸处处生长 你葱绿的奉献!(摘录《随感集》)  相似文献   

18.
《教育信息技术》2011,(7):21-22
2011年6月27日,本刊记者段荣生专程赴广东河源采访了河源市第二小学曾丽珊校长.她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点点滴滴。该校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所有着17年办学历史的粤东名校。学校历来重视软硬件建设.现已是班班配备电教平台,教师人人配备手提电脑,无线上网校园全覆盖,还获得了众多荣誉奖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学校正进一步抢占现代教育技术制高点,努力打造信息化强校。  相似文献   

19.
从18岁离开师范学校的那一天,他就注定了漫漫人生要与教育事业同行。经过三十多年的累积,如今的他,不仅成为了一个当地村民心目中的好校长,更成为了一个“魔法师”:他能从泥土中种出璀璨的太阳。  相似文献   

20.
《教育信息技术》2011,(11):22-24
2011年11月3日本刊记者段荣生专程赴广东湛江采访了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林文良校长,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该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及教育教学应用的情况。近几年湛师附中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每年的投入逐步增加,为使好钢用在刀刃上,学校采用适度发展适度超前战略,现该校已是湛江最具活力的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