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中日两国学者对特殊助动词"た"的研究兴趣一直很浓厚,但对作为定语修饰词的"た"的汉译表达的研究,则大多局限于"た"和 "了"的对照方面.研究中,发现将"た"翻译成中文时,往往被意译,而且除"了"" 着"外,还可以用其他的形式表达.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 北京不只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在每个中国人心中它是一块圣地.孩子们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的歌谣走进校园,一年级上册学习了一首儿童诗<我多想去看看>,在与山里孩子的对话中埋下了心向北京的种子.  相似文献   

3.
[教材特点] 1.所在单元四篇课文围绕"神奇的自然"编排,本课讲述了神奇的岩石,字里行间渗透了地质勘探队员不畏艰苦的敬业精神. 2.全文由川川与地质勘探队员的对话组成,语言简洁,这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中绝无仅有.地质科学方面的知识蕴含在两人的对话之中.  相似文献   

4.
刘蔚三 《考试周刊》2015,(38):89-90
"りたりりする"句型是日语中一个常见的知识点,但在学习者的学习、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用。作者列举了常见的误用方式,并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指导方法。此外,作为一种补充,对使用"たりする"句型是日语中一个常见的知识点,但在学习者的学习、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用。作者列举了常见的误用方式,并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指导方法。此外,作为一种补充,对使用"りたりりする"句型中出现的不符合语法规定但难以判断为"错误"的"不规范"使用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涉及。  相似文献   

5.
笔者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孙建锋老师执教的<白鹭>,感受其"对话"教学的独特魅力,获得巨大的美感和无限的享受.白鹭是美的,孙老师的课也很美.美在师生互动的"对话",美在"对话"中的情、"对话"中的趣、"对话"中的味.  相似文献   

6.
一、文本对话,阅读教学对话的"扶手"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一个层次分明的过程.不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先与文本对话,才能实现师生之间以文本为中介的教学对话.可以说,如果没有成功的阅读对话,就不可能有成功有效的阅读教学对话.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的师幼互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对话"通常是"教师问,幼儿答"这种单向的、封闭的模式.之所以说它"单向",是因为"对话"中的大多数问题是由教师发起的;而说它"封闭",是因为"对话"中的提问往往是为了发现预定的答案,而答案的出现又往往意味着主题的结束,或是简单地从答案中寻求预先设定的线索作为下一步动作的依据.我们认为这种"对话"方式值得反思,并提倡以教师的"反问"为突破口的另一种"对话"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了"下去"一词的句法语义属性,发现"下去"具有[位移]的语义特征,可以直接做谓语中心;具有[位移]、[趋向]、[目的地]等多重语义特征,可以看成谓语中心的一部分或表趋向的补语或表结果的补语;具有[延续]的语义特征,表示动作的延续,具有"体助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对话性"是阅读教学的本质属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对话,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对话目的的生长性,对话主体的建构性,话语范畴的限制性。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响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森林中的声音)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是"神耳朵",能告诉我,刚才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生汇报)  相似文献   

11.
关于特殊的"的×、的×"用法,自从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口语语法》[1]一书中指出它是"有意思的例子""唯一的例子"的话以后,《中国语文》和《中国语文通讯》等发表过好几篇文章,如谭达人先生的《无独有偶》[2]、江澄先生的《"的"在前面又一例》[3]、笔者的《并非"无独有偶"》[4]、张谊生先生的《试论结构助词"的"和"之"的前置--兼论现代汉语的骈合结构》[5]等.  相似文献   

12.
日前,笔者在一次语文阅读教学评优课活动中听了一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执教者为了让学生升华对司马迁“忍辱负重”这一高尚品质的认识,给学生补充阅读了“卧薪尝胆”、“苏武牧羊”及“胯下之辱”这些历史故事,一堂课下来,执教者海阔天空,但却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与文本对话,去理解和体悟文本中的语言文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对话",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两人或多人之间的谈话。但这只是本义上的"对话",并不是笔者所要谈的阅读教学中的"对话"。那么,什么是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呢?德国教育家克林伯格  相似文献   

14.
"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昭示着民主和平等;凸现着创造和生成;张扬着个性和人性."对话"创设了生动、真切的交往情境,构建了学生具体、真实的体验平台."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本文旨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对话理论"中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及师生与文本的对话的角度探究语文教学如何走进审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文题,"最近比较烦"几乎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句口头禅.……  相似文献   

16.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文题,"最近比较烦"几乎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句口头禅.……  相似文献   

17.
陈炜清 《现代语文》2005,(11):60-62
目前,"对话"一词已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对话"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存状态,成为人们达成一定目的的有效策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对话式"教学兴起于美国,目前已盛行于世界各地,台湾教育界认为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教育弟子时就是采用了对话式教学模式,有<论语>为证.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是一种政治对话,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善于运用对话的交流方式教导学生.  相似文献   

18.
[文题设计] 请以"担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19.
在陕西方言里,无论保留入声的陕北还是不保留入声的关中,"弱着缩"等少数古入声字除了入声或舒声阴声韵的念法,还有[αη]组阳声韵的读音.我们认为.这些药韵、屋韵字的[-η]尾是由古入声韵尾[-κ]转化而来."麻将"来自"麻雀"."雀"为药韵字,南方"雀"与"将"同音,与陕西药韵的"着弱"读[αη]可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20.
回顾历史,"对话教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当年与青少年的对话.苏格后底"对话教学"的传统借助杜威和维果茨基的现代学习理论得以传承.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在《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中进一步发展了"对话教学"的理论,并在实践上引发了日本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