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动教育理论是苏霍姆林斯基全画和谐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劳动和劳动教育问题上有许多贡献和创新,“创造性劳动”问题是其中最大的创新和贡献。 “创造性劳动”这一词语的含义,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理解的呢?他认为,人类社会已进入创造性劳动时代,“体力劳动在社会现阶段更加隶属于智力创造活动,体力劳动越来越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从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国内学术界广泛讨论“脑体倒挂”的问题。这是关系到国家改革开放和稳定密切联系的敏感问题。综合不同的认识大致可分为两种观点。多数人认为:目前我国存在脑体倒挂,即脑力劳动者(复杂劳动者)的收入比体力劳动者(简单劳动者)的收入少。据统计:1988年北京市部分企事业单位不同教育程度的社会成员一生收入呈现随教育水平提高而递减的趋势。另据统计:1990年上海市大学教师的家庭收入不如上海的农民家庭收入,既使是教授的收入也只接近农民收入的79—100%。另一种  相似文献   

3.
关于创新的思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创新 创新与创造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创造是一种产生前所未有的思想或事物的活动,常和发明发现相连。创新包括创造,但创新具有另一层意义上的特点: 1.创新是更高层次上的创造。打个比方说,劳动创造财富,这是广义的。体力劳动能创造财富,智力劳动的成果、科学知识的物化一技术的应用比体力劳动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如果在技术的应用中再加大高科技含量,其创造的财富恐怕是前者远远不能相比的,这就是创新。 2.创新是范围更广泛的创造活动。世界是可知的,但不可能在所有领域,每个人都能不断地有真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锰进的条件下,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日益成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当代社会的经济活动已纪或正在由过去的以体力劳动为主转向以智力劳动为主,这种劳动具有比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大得多的创造价值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价值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H.C.赫魯晓夫在全苏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在他个人的发言中特別强凋指出,“把青年一代培养成热爱生活、热爱公益劳动的,把青年教育成尊重社会主义社会原則的人——这一任务应是我国学校的首要任务”。要解决这一任务,有系統地組織学生参加劳动就应該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学的本身是一个艰巨的劳动,但是这一誘导学生和教师智力发展的劳动,还不能保証对体力劳动的尊重和热爱。生活表明,仅仅誘导智力发展的教育通常是以老爷式的蔑视态度来对待体力劳动,这显然是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原則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6.
教育名言     
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有些同志轻视智力劳动的观念根深蒂固,总认为知识分子的劳动是“笔墨功夫”,“纸上谈兵”,与创造物质财富的体力劳动相比,无足轻重。这种轻视智力劳动的小生产观念同鄙薄体力劳动的剥削阶级意识一样,同出于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均起破坏作用。本文拟就智力劳动的性质、特征和地位谈点浅见,以求纠偏切弊。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劳动课程具有“显著的实践性”,从这个角度看,实施劳动教育必须坚持以体力劳动为主。体力劳动作为最基本的劳动形态,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积淀精神财富的主要途径,实施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教育遵循了儿童心理发展和人类心理发展的基本逻辑。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全面育人的有力保障、教育困境的破解之道。针对目前劳动教育弱化、劳动实践虚化等问题,亟须加强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教育。为充分发挥体力劳动的独特育人作用,需要突出体力劳动价值导向、重构体力劳动教育内容、拓宽体力劳动实践途径、创新体力劳动实施方式和强化体力劳动评价引领。  相似文献   

9.
<正> (一)成人教师的劳动是连结“精神产品”向物质产品变化的中介成人教育教师的劳动,既有一定的体力劳动,又有脑力劳动,但主要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他们的劳动过程是一个运用智力的过程。就知识结构看,教师的劳动不但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具有从事“传授”、实现“精神产品”转化的教育能力。这就意味着对成人教师的劳动能力比对一般的脑力劳动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说成人教育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智力劳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指示,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出构建劳动教育责任链条的重要部署。劳动教育以体力劳动、体脑并用为主要内容,既包括教室和校园卫生等校内劳动,还包括社会公益劳动、见习实习劳动、自我生活服务劳动、家务劳动(以及部分家庭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劳动等。  相似文献   

11.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就其形式而言,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分。在农业经济社会和手工业经济社会,体力劳动是人类获取物质资料的主要劳动形式,人类藉此得以生存、发展,与此同时,人类也创造了自身所需要的精神财富。而当今时代,知识经济大步向人类走来,高新科技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脑力劳动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劳动形式,以劳力为主的体力劳动逐渐被否定,生产者素质以体力素质为主导转向以智力素质为主导。社会崇尚科学,尊重脑力劳动,这是令人欣慰的必然的历史进步,但这并不意味体力劳动可以被当今社会所摈弃,从收…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劳动者。当代世界各国不惜耗费巨资用于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是因为教育投资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苏联高等教育经济学专家达依诺夫斯基通过统计指出,教育投资(在全部工作期间)每个卢布的剩余产品,对八年级毕业生来说是40卢布,对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来说是50卢布,而对高等院校毕业生来说是将近60卢布。美国政府和许多社会人士也指出,高等教育投资是“最上等而且最上算的投资”。为什么接受高等教育的劳动者能为教育投资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呢?原因就在于他们能从事更加复杂的劳动。马克思说:“比社会平均劳动较高级较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多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  相似文献   

13.
吴堂林 《教育导刊》2001,(19):31-32
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和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统计分析表明,在第一次产业革命过后的传统工业时代,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初等教育的普及程度,此时具有小学化水平的熟练工人占总体的66%,中等水平的为4%至8%,只有l%至2%的人受过大学教育;在工业现代化进程中,中等职业教育的普及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现代化大工业中,中学化水平的劳动占总体的60%,相应受过高等教育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也上升到10%至20%;而在产业结构转型,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知识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社会劳动区分为简单劳动和能够以简单劳动作为尺度单位来换算为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的不同劳动,并且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指出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的客观存在。基于马克思的这些基本的观点,按照社会劳动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历史发展,根据目前社会主义中国的具体社会实践,我们可以把社会劳动中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校劳动教育已进入实现国家教育目的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历程。劳动教育之所以可能与必要是由劳动的两重属性所决定的,即科学性和社会性,二者是我们认识和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维度。长期以来,劳动教育实践比较注重劳动的科学性层面,但常常忽略其社会性维度。从社会性角度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是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而社会主义制度则有助于克服劳动的异化现象,为真正意义上的劳动教育提供可能。但从现实性考察,我们所强调的与“教育”相结合的“劳动”往往主要指的是体力劳动,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也主要是为学生创设特定体力劳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须以遵循“从实际出发”和“创设自由劳动情境”为基本原则,唯此才能体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根本旨归,从而实现幸福劳动的教育、正义劳动的教育和自由劳动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和不断更新,带来了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上的急剧变革。在教育领域,信息化技术的普遍应用,促进了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特殊教育由于种种复杂原因,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过程,要来得晚得多、慢得多。要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快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现今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简单的体力劳动工种越来越少。作为特殊教育领域中的聋教育,更应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促进聋生在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心理综合素质上得到全面提高,使他们将来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实践证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振兴经济,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是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所明确了的共识。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社会劳动力70%以上在农村,据1995年统计,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占22.5%,小学文化程度者占45.4%,也就是说,全国农村劳动力中有近70%的人没有受过中等教育,其思想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严重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一项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率不到40%,最根本的原因就…  相似文献   

18.
一、地主资产阶级教育,目的总在于造成少数的知识阶层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苏维埃教育的目的恰好相反,是要从培养极大多数的工农的知识分子,进到将来完全消灭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分别,要教育极广大的劳动群众的子弟,使他们成为有能思想的头脑,有能劳作的两手,有对于劳动的坚强的意志的完全的新人物。苏维埃的教育,是要扫除那种“读书”同生产脱离的寄生虫式的教育制度的残余,而使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密切的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须具备的能力,这一基本常识是每一个社会人都意识到的并付诸自然的实践中。劳动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教育领域里对这个问题很少提及或提得很不够。学校教育以智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以智育为中心,社会舆论以智育为中心,还没有把劳动教育放到一个应有的位置上。这就导致了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不良,劳劫技能低下。在一份调查中我们发现,父母希望子女将来从事体力劳动的只占7%;  相似文献   

20.
“现在很多书里,在讲到共产主义社会建设任务时,往往出现这样的提法:消灭智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这说不通。这是《读书》杂志今年第一期雪苇同志文章中提出的观点。文章说。智力(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是不可能“消灭”的。它们问的“差别”会永远存在。一个是精神上的,思维底力的支出,一个是物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