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笔的笔调     
记得什么人说过,世上的事。入门容易的,深造就难;入门难的,深造就容易。若这真是个规律。那么我要说.写随笔就是这样的,入门容易深造难,或者说,会写的多。写得好的少。 入门容易,是因为它这个名称,就让人放松了警惕。小说.你不能说写得小一点就行了,散文,你不能说写得散一点就行了,诗更不能说写得诗一些就行了。说了跟没说一样。偏偏到了随笔这儿,不管是老师,还是课外的导师,常常会很随意地说一旬,随笔嘛,随意一点就行了。好像他这么随意地一说,就是一篇随笔似的。  相似文献   

2.
正假酒惹的祸让学生默写《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诗,一生将"茅台酒的醇美"中"茅"和"酒"都写少了一笔——"茅"少了一撇,"酒"少了一横。我指着他写的错别字说:"正宗的假茅台!难怪市场上假茅台泛滥成灾,原来都是你们这些人干的。"继续往下批,又一名同学将"醇"左边的"酉"字旁也少了一横。我叹道:"这不是你的错,前面那位同学卖的是假酒,所以你也就感受不到‘醇美'了。"学明星L一向不自信,找他起来回答问题,声音小得跟蚊子嗡嗡似的。"你是我见过的最小气的人。"我大  相似文献   

3.
仲宁 《小学语文》2008,(10):52-53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选人的《赠汪伦》这首诗,是李白游泾县桃花潭,受到当地豪士汪伦的美酒招待,离别前写的一首赠别诗。全诗叙离别事,却无半点愁绪,写得清新开朗,千百年来为人所传诵。全诗浅显易懂,基本不存在理解的困难,唯有其中的“踏歌”一词稍显困难些。一些教学参考书和古诗注释一般解释为“民间的一种唱歌方式,一边手拉手唱歌,一边脚踏地打拍子”,把“踏歌”理解为一种“歌”,这种解释不准确,只是说出了“踏歌”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边读边写     
“边读边写”是一切读过书的人的专栏,天下谁人不读书。因此它是大家的专栏。虽名“专栏”却可以无拘无束,没遮没栏。读得多,可以写得少;读得少可以写得多。不一定是书评,也不一定  相似文献   

5.
读了李拾齐的四首诗,很惊讶。一个小小的少年,竟然写得这么好。他的诗意象营造得好,而且很有思想,看得出来,他有很好的诗歌修养,而且能够把诗歌写得很有气场,很有气势。《有一棵老树》这首诗,读完后,我首先想到了老诗人曾卓写的《悬崖边的树》,那首诗里也呈现了一棵受到奇异的风吹打的老树,倔强地屹立在悬崖边,但不丧失生活的理想和意  相似文献   

6.
仲宁 《湖南教育》2008,(3):41-42
《赠汪伦》是李白游泾县桃花潭,受到当地豪土汪伦的美酒招待,离别前写的一首赠别诗。全诗叙离别事,却无半点愁绪,写得清新明朗,千百年来为人所传诵。全诗浅显易懂,基本不存在理解的困难,惟有其中的“踏歌”一词稍显难解。一些教学参考书和古诗注释将“踏歌”解释为“民间的一种唱歌方式,一边手拉手唱歌,一边脚踏地打拍子”。把“踏歌”理解为一种“歌”,只说出了“踏歌”的一个方面,这种解释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7.
轼始见足下诗文于孙莘老之坐土.耸然异之,以为非今世之人也.莘老言:“此人,人知之者尚少.子可为称扬其名.”轼笑曰:“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何以我称扬为?”然现其文以求其为  相似文献   

8.
博士买驴     
从前,有位熟读经书的博士,自以为学问高深,喜欢到处卖弄。一天他去集市上买驴,按当时习惯,卖主应写一张券据给博士但那个驴贩子不识字,这正好给了博士一个卖弄的机会。他铺开纸,蘸饱墨,摇头晃脑地边念边写起来。谁知一连写了三大张,还没写到一个“驴”字,净是废话。驴贩子不耐烦地说:“你只要简简单单地把我卖驴子的时间、地点和价钱写上不就行了吗!”根据这个故事,人们概括了成语“博士买驴”。1  相似文献   

9.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晓角李益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这首诗旨在写征人的边愁乡思,但全诗却没有一个征人出场,不直接写人,而人在诗中,不直接写情,而情在篇外。试作简要分析。答: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1)云自无心水自闲”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答:(2)结尾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思想?答: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  相似文献   

10.
烙白饼     
等油冒出缕缕白烟,我便手忙脚乱地拿饼,可没想到饼却亲热地“贴”着面板,似乎不愿意下来呢!我使劲一拉,糟糕!饼破了。“唉!真是前功尽弃呀!”我一边关掉火,一边自言自语。接下来还是那样,无论你往面板上撒多少面,都是擀一张,破一  相似文献   

11.
深海泡泡 《小学生》2016,(Z1):48-49
"啊,天上的白云,在幸福地游走;地上的绵羊,匍匐在茫茫草原上……"你听!我那个爱写诗的妹妹——达子又在吟诗了。她的"诗"写得奇烂,这还不算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她的文风颇有点当年"张打油"的韵味——而她呢?非但不自知,还颇为神气地自吹自擂自己是"写诗控",写的都是些"梦与爱的结晶"。听起来还挺"高大上"的,可是仔细一看呢?妈呀,这写的都是些什么东  相似文献   

12.
我八岁时就写下了我的第一首诗。妈妈边读边嚷了起来:“真美!巴德,真的是你写的么?”我脸红耳赤地承认了,心里充满了骄傲。妈妈赞不绝口,她甚至说只有神童才能写出如此美丽的诗篇!“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兴高采烈地问。我简直等不得了——他呀,是好莱坞电影公司著名的剧作家,一个大名鼎鼎的大人物!我想:他一定比妈妈更能评判我的诗!我等呀等,好不容易等到七点半,爸爸这才气冲冲地回到家中。他回来后铁青着脸大发牢骚,他埋怨同事们不跟他好好配合。“不过,本,巴德创造了一个奇迹,”妈妈劝慰道,“他写了一首诗!写得美极啦!”“要是你不介意的…  相似文献   

13.
<正>课堂导入是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的与之相关的引入环节。一节课的成功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个高度集中的稳定状态,从而为整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进行探讨。一、故事导入故事导入是一种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主题的导入方法。故事导入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如在教学《分饼》一课时可以用故事导入: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八戒好不容易化缘到了3张饼,可3张饼4个人怎么分呢?每人分1张饼还少1张,每人分半张饼还剩1张。这可把八戒给难坏了,急得他直挠头。经过苦思冥想和虚心求教,八戒终于找到解决办法了,每人都分到了3/4张饼。  相似文献   

14.
舒晗煜 《红蜻蜓》2022,(36):30-31
<正>今年暑假我读了《呼兰河传》一书,这本书也是我爷爷奶奶那一代人的课外读物。优秀女作家萧红,用诗一般的语言、用像绘图一样的方式,给我们描绘了旧中国的状况。它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长篇小说。小说写的都是发生在社会最底层的最平凡最琐碎的事情,如卖猪肉、卖麻花、拉大车、修路面等,把东北农村生活情景描写得很逼真,尤其是对卖麻花情景的描写更是淋漓尽至。在小说中,一个提篮叫卖烧饼的从胡同东头喊到西头,挨家挨户推销麻花,被人问价和挑拣也不发怒。  相似文献   

15.
其实,文学作品是以质论价的。质量不高的作品,即使写得再多,也难被人关注,更不用说流传千古了。司空图说:“不朽才消一句诗。”(《争客》)只一句诗,抑或是一首诗,便足以令诗人千古留芳,这在文学史上,是不乏其例的。东晋七岁女孩谢道韫,因用柳絮拟下雪,“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写得贴切传神,而被  相似文献   

16.
张琴 《班主任》2012,(8):62-62
正大力,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考试成绩倒数不说,行为习惯也差,作业就更不用提了——要么不写,要么把基本上全错的本子塞给老师。但学过书法的他,字写得极漂亮,作业本就跟字帖似的。有一天,我们练习人物外貌描写,大力写的是我:"张老师长着大大的眼睛,像两个大西红柿。有一张大大的嘴巴,足可以塞进去一个大苹果。两只手可大  相似文献   

17.
伊格纳托夫是前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他的作品中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伐木人分钱”就是其中的一个. 一天,伐木人巴基塔和巴维尔干完活正准备吃饭,这时迎面走来一个猎人,要求分给他一些吃的.巴基塔和巴维尔爽快地答应了.巴基塔有4张饼,巴维尔有7张饼,于是3个人平均分吃了这11张饼.吃过饼后,猎人摸出了11个戈比作为回报.  相似文献   

18.
致万作文     
万老师: 你好! 收到你信时,我正病怏怏地歪在沙发上翻丁玲的短篇小说集,记得分明是读过的,这次翻读才发觉早已忘得争光了。 你的诗写得很有进步,颇有点诗味了,真为你高兴。但我觉得你好像不重视诗的结尾,总觉得留给人的余味不足。你的诗有别于意象诗,诗意是一目了然,含蓄或“朦胧”得不够。朦胧最忌“直露”,应该有一点张力或者诗句之  相似文献   

19.
全国高考十年来,没考什么说明文;十五年来,记叙文连记叙性片段也只考了三五次;诗歌不但不考,往往还明令排除。平时,这三种文体的教学放松了,学生写得少,我写得更少。今年高考要求看图写说明文,根据供料写记叙文;写记叙文还要求写“一串赞叹”、“赞美”,这样又可顺便测试考生是否具有诗的才华。题目出得很别致,很新鲜,打破了好多人的思维定势、我饶有兴味地写了两篇,自评一番,奢想抛砖引玉。 下水作文一(不要求拟题)  相似文献   

20.
盲人的春天     
一天,一个盲人坐在一栋大厦的台阶上,脚边放着一张标牌。上面写着:“我是盲人,请伸出援手。”一名广告创意师路过盲人身边时停了下来,发现盲人的帽子里只有少得可怜的几枚硬币。于是,他拿出几枚硬币放进盲人的帽子里,然后拿起标牌,翻到标牌背面,重新写了一句话,之后将它置于盲人脚边才离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