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初三化学复习课典型的模式是:教师把已学内容快速再过一遍,然后学生做做试题,教师讲评试卷。而这种"讲—做—讲"型的复习模式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不管是内容的讲解还是试题的讲评,都是在教师自己预设的情境中演绎,既没有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效诊断,也没有充分暴露学生的问题,教师在"自我陶醉"中将复习课推向结束。即使教师的知识梳理再严密、解法再巧妙,也难以进入学生的思维体系中。因此,教师的讲解越是"轰轰烈烈",学生的错误就越是"涛声依旧"。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例题讲解、习题处理时大多数都只顾自己的讲述,不顾及学生的接受和发挥;进行的是题海战术,认为教师讲得多学生就学得多.经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听完了课还不知道题目说的是什么内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忽略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少去让学生研究试题的内涵和外延,导致不能充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一题多解的能力,学生如何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试题的内容、试题的背景和考查价值,说出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注意了解题前的知识回顾和基础题的铺设,注重一题多解,注重解题后的变式引申——让学生说题.下面以我市的一道中考试题为例谈一谈学生说题的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3.
肖川 《辽宁教育》2008,(7):11-11
讲解是教师运用说明、分析、归纳(概括)、论证、阐释等手段讲授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的最重要的体现形式之一。在任何课程的教学之中,教师的讲解都是必不可少的。难怪人们会常说:某某老师的课“讲”得好,某某老师的课“讲”得一塌糊涂。可见,讲解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陈莉萍 《中学文科》2006,(12):54-54
用课前演讲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这在语文教育界已成为共识,很多语文教师把课前演讲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演讲内容可以精彩纷呈,形式多样,我则把名言佳句的讲解与欣赏作为课前演讲的内容。我的具体做法为:让学生按学号上讲台讲解自己喜欢的有价值的名言佳句(前后同学讲的内容不能重复),隔一段时间进行默写与检测。经过近一年的尝试。证明名言佳句的讲解与欣赏有效推动了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5.
肖川 《青年教师》2010,(8):19-20
讲解是教师运用说明、分析、归纳(概括)、论证、阐释等手段讲授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的最重要的体现形式之一。在任何课程的教学之中,教师的讲解都是必不可少的。难怪人们会常说:某某老师的课“讲”得好,某某老师的课“讲”得一塌糊涂。可见,讲解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讲解是教师运用说明、分析、归纳(概括)、论证、阐释等手段讲授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的最重要的体现形式之一。在任何课程的教学之中,教师的讲解都是必不可少的。难怪人们会常说:某某老师的课“讲”得好,某某老师的课“讲”得一塌糊涂。可见,讲解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让教师的讲解充满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川 《青年教师》2009,(7):14-15
讲解是教师运用说明、分析、归纳(概括)、论证、阐释等手段讲授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的最重要的体现形式之一。在任何课程的教学之中,教师的讲解都是必不可少的。难怪人们会常说:某某老师的课“讲”得好,某某老师的课“讲”得一塌糊涂。可见,讲解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简论讲评课的教学原则江苏省泰兴中学(225400)钱留华练习题或试题的讲解,是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讲评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师在思想认识上不重视,认为讲评课就是改正错误,因而只满足于公布答案;二是认为讲评课就是教师讲、学生听...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个相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教师讲得清楚明白、浅显易学;而有的教师讲得杂乱繁琐、艰涩难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能否有效地易化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在难度上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实现易化信息的目标,我们可采取多种策略和措施。1理顺信息传递思路对苏教版中“关注癌症”一节内容,很多教师上课后,总觉得自己教得很失败———学生很难理解自己所讲的内容。这些教师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在讲解中机械地照搬了教材中的知识编写顺序,先讲癌细胞形成、致癌因子,再讲癌细胞的特征。这种顺序对学生理解知识很不利,学生连…  相似文献   

10.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存在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教学方法机械生硬,教知识和培养能力脱节等问题.教师如何才能在课堂上正确处理教与学、讲与练、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这里,仅就新授课的课型结构,谈一点看法.一、讲练课.这种课型要求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相结合,有讲有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对于新旧知识联系不怎么多或很难理解的内容,教师可适当多讲一些.如,小数、分数,正、反比例的意义,分数乘法、除法法则的推导,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正、反比例应用题等内容.讲解时教师应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在一线数学教学多年,总认为试卷讲评课没什么好听好讲的,不就是对于错题进行讲解和分析一下就好了.因为在试卷讲评课上,我们常常只是简单地先对一下答案,然后就题论题地讲一下试题的解法,学生没有对错误进行分析、动脑的机会.因此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很高兴,下面的学生没反应"的现象,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浪费口舌,学生浪费时间.所以,笔者发现教师都怕将这样的课拿来上公开课,进行讲评展示.还有一个有趣的现状,笔者从教多年来,听了  相似文献   

12.
复习课难上,总复习课更难上,这是所有数学教师的切身体会。对教师而言,要复习的内容实在太多——六年的知识要在短短的一个月里“扫过堂”,讲得嗓子冒烟脸冒火还总觉着不到位;而对学生来说呢,教师讲的内容自己都学过,听不听无所谓。可一旦考试结束,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试卷讲评课是在测试之后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的一种课型。教师上好讲评课对学生已学知识有着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的作用。讲评过的试题,再考时有的学生依然会出错。为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应从提高讲评课的实效性做起。笔者就提高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实效性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正在高中阶段,考试以及讲评试卷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一套科学合理的试题能够扩宽学生的视野,而针对这一试卷高质量的讲评课,则既能帮助学生化解疑难,又能引导他们用灵活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重视试卷讲评课,并切实抓好课前准备、课堂分析讲解、课后辅导这"三环节",形成独特的"三步走"教学模式,以期不断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效果。一、高中地理讲评课存在的一些问题1.现在很多教师和相当一部分学生很不喜欢上讲评课。学生看一会儿试题后,不是无精打采,就是兴趣不高;  相似文献   

15.
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永红 《教育艺术》2004,(10):21-21
课堂上,常常见到教师很投入,讲得津津有昧。内容讲解有系统、有条理。深度、广度也恰如其分,甚至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都考虑了。但是,教学效果却不理想。课堂上教师讲解过的中等难度的问题、甚至简单问题,许多学生仍然不会——不用说遇到同类题目不会做,就是遇到课堂上讲过的原题,也不会下手。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谈侯颖洁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的活动,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不动脑筋,知识也学不好。因此,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是很有必要的,但在一般情况下不宜整堂讲。必须讲解的,力求精讲精练;学生自己能够...  相似文献   

17.
傅春光 《学语文》2009,(5):20-20
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自主的机会:可分配一些任务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如古诗词赏析。每节课让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词到讲台上讲:讲诗词内容、讲景物特征、讲作者感情、讲表达技巧。还有高考知识点讲解。从字词句到阅读到作文。每节课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点进行讲解。这些讲解更贴近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自主学习的机会。即使是新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拿出时间来让学生进行讲解。不要担心他们做不好。不要担心耗时。  相似文献   

18.
每次考试一过,教育教学的一项常规工作--试卷讲评便如约而至.大多数教师讲评试卷的确是在"讲"和"评",或者教师按照试题顺序逐题讲解分析,每题讲解时间基本相等,试题有所拓展,少量试题学生回答.或者试卷中每道试题都是学生先回答,接着教师逐题讲解,错误答案分析相对详细.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鼓励学生用超前思考的途径来发展自主探索思维能力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一、教师讲解时“超前思考”鼓励学生在教师讲解新知识时,作探索性的超前思考。即教师正在讲解,学生超前想到教师接下去要讲的内容是什么。然后与教师传授的知识相对照,从而验证自己是想对了还是想错了。若是想对了,则证明自己不但想得快而且想得对。这时,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励自己继续超前思考问题。若超前想的与教师讲的不一样,这样,不但知道自己想错了,还会知道错在哪里与为什么错。显然,如此“想对、想错”都在发展学生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数学复习课难上,数学总复习课更难上,这是所有数学教师的心声。对教师,要复习的内容实在太多———一学期的知识要在短短的时间里“扫过堂”,讲得口干舌燥还总觉不到位;对学生,教师讲的内容自己都学过,听不听无所谓。可一旦测验结束,教师感叹:难道连这也忘了吗?学生恍然:这些知识老师怎么不复习?显然“供”与“求”的矛盾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落差。学生到底缺什么?教师怎样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制定复习目标、设计复习内容,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认真总结和不断反思的基础上,我对复习课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采用“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