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美丽 《考试周刊》2012,(51):54-55
课程改革,呼唤现代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教育方式。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正迎面袭来,教师要跟上课改步伐,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激活学生长期以来被压抑的创新思维,真正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学生。因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应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必须从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方面采取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网络学习适应性。显性课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校园网络建立课堂与课外的有效衔接。隐性课程中,需要在听、说、读、写、译方面创设全方位的英语学习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设定明确的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将自主探索列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识特点,设计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性的问题,不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5.
学校与家庭对孩子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即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促其成为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培养方式也大同小异,即在尊重教育规律和孩子的认知基础上,创设多种情境,让其自主建构、存储与运用知识。上海市实验学校家长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吸引了大批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在校内开设包括交响乐、剪纸、建筑等相关课程,学生自主选课、自行评价。这是一次非  相似文献   

6.
罗小林 《宁夏教育》2000,(11):56-56
隐性课程是一种环境教育,包括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课余生活建设、班风、学风、校风和学生心理素质等教育。  相似文献   

7.
周蕾 《考试周刊》2015,(27):117-118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新理念,作者结合昆山市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展示课活动,就如何构建信息技术有效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乐学精神提出"六大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正>一、实施背景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课程改革,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课程的叠加、重复、冲突等,使学校课程变得繁重而复杂,直接导致学校课程实施的混乱与低效。学校课程如何解决有限的学习时空和丰富的课程资源之间的矛盾?如何实施才能平衡共同基础标准落实与学生个性发展诉求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的存在本质和高等教育的创新性本质出发,针对原有教育模式中大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现状,思考高等教育如何在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基础上培养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型国家的建立探讨一新的理论模式,同时也努力为教育教学实践和改革提供一种新的视野和思维角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德育》2012,(5):5
正人的成长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少不了要经过若干"成长陷阱"。单纯的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都不够。一般来说,家校合作,再加上多组织参与社会实践,是帮助孩子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11.
金熙 《上海教育》2003,(4A):34-34
学生“学”的能力培养,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生活、劳动、社交方面做到自理,目的是让学生在将来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有生存发展的能力,成为生命的强,能迎接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2.
陈维江 《辽宁教育》2013,(7X):75-75
<正>一、创设人文环境,孕育民族情怀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积极营造充满民族情怀的育人大格局,使之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形成自己的文化认同意识和学校个性,造就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培养民族精神的大前提。因此,从"物化"和"人化"两方面入手,以"外化物表,润物无声;内化人格,陶冶心灵"的环境建设,营造具有人文色彩的校园环境。此外,以"中华神韵、民族情结、中华是我根、我铸中华魂"为主题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更能让学生们拥有展示民族情怀的空间。"我是坚强的,我意志坚定,该做  相似文献   

13.
农村教育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大量涌向城市,而农村则长时期处于人才短缺的尴尬境地。如何在物质条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保留优秀人才服务农村,人们观点不一。本文从农村教育入手,立足学校课程设计,试图通过开设“乡土地理”课程和凸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服务意识”培养功能,为问题的解决找到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培育"大国良师"是新时代国家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与要求,同时也将引发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指向大国良师的教师教育课程应注重师范生的精神成长,其目标在于帮助师范生成为一名有灵魂、有信念、有思想、有情怀、有学识、有担当、有使命感、有仁爱之心的未来教师。建设以"精神成长"为指引的教师教育课程可以借鉴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理论思想。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认为师范生培养的"精神转向"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到关注优雅心灵的成长;二是从割裂式的培养到运用艺术教育的手段培育整体精神;三是从忽视到重视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精神培育。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将师范生的精神成长视为培育人文精神与涵养文化品性的过程,因而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非常注重对师范生开展"仁爱之心"儿童观的培育、"内在幸福"价值观的涵养,以及"转识成智"教育观的陶冶。为此,教师教育课程的建设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首先,将"仁爱之心"儿童观的形塑融汇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不断形成"於穆不已"的儿童教育信念。其次,将"内在幸福"价值观渗透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树立"孔颜乐处"的教育志向。第三,将"转识成智"教育观融通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不断提升教育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5.
当前,以建立时代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文化强国战略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推进。学校发展除了人财物等"硬实力"外,更离不开精神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为此,经过长时间的集思广益、探索论证,浙江省温岭市城东小学形成了以"乐·趣"为主线的特色教育创建脉络,致力于唤醒孩子自主成长的精神渴望。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1,(50):9-10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度,从国家的政策到学校的管理再到家长的期望,无不凸显着这一点。但是只有要求、制度和期望不一定能将教育的效果最大化,各种教育理念和措施都有利弊。笔者旨在通过文章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彼此的职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起到1+1>2的作用,以期能对现代教育工作者及广大家长有一些引导和帮助,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将教育的效果最大化,教有所期,学有所成。  相似文献   

17.
18.
2010年9月,我校为一年级学生开设了“菜单式自主选择课程”,我有幸成为了第一批参与此课程教学的教师。这项全新的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个机遇也是个挑战。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十年来一直指导学生进行航空航天模型制作与飞行的活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我选择了“巧手乐园”这一主题,期望在丰富多彩的动手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慢慢养成做事认真仔细的习惯,并不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种植活动越来越受到各幼儿园的重视。在此理论指导下,农村幼儿园可以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及有较大面积种植地的优势,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种植环境,让幼儿在种植中了解植物生长的简单规律,在观察中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劳动的技能、感受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逐渐建立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20.
新颁《语文课程标准》遵循了中小学课程改革精神,总结了广大学校和教师作文教改实验的成功经验,遵循儿童习作规律,对作文教学要求作了大幅调整,突出强调了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作文能力。如何贯彻好这一精神,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