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篮球审美体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历史考察法,研究篮球的审美体验。从关学的角度去认识篮球,发掘篮球的关学价值,揭示篮球内部的发展规律,以促进篮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的环境境界是人对环境的体验、感受和意境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的本质是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主观觉悟和把握.这种觉悟和把握主要体现在对天人关系或者说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审美中,从生态哲学史看,人的环境境界有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人合一境界.  相似文献   

3.
从日常生活的休闲和审美角度来分析,宋词通过审美观照使日常生活内容无一不可以入词,而情感的深化和理智的哲思最终又让宋词达到了对生命的旷达和超越境界。宋词主题内蕴的发展深化正契合了休闲境界的提升过程,从日常生活的享乐和愉快走向审美的自由与超越。  相似文献   

4.
英语习语具有音节优美,音律协调,言简意赅,结构工整,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特征。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英语习语审美体验的原理阐述和对英语习语审美体验的分析,提出了英语习语的审美特征。英语习语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具有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人生境界是体现人本质的精神属性.提高大学生人生境界能保证大学生顺利成才和成人.我国著名哲学史专家、北京大学张世英教授在其著作<哲学导论>中,将哲学的目标定位于使人达到"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高远境界.并以"万物一体,天人合一"为纲,对哲学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崭新的阐述.<哲学导论>的思想可以启发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6.
恐怖电影给观众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和巨大心理恐惧让好之者谓之快哉,为何电影中频繁出现的暴力、血腥、恐怖的画面能让观众乐此不疲?显然,现代的恐怖电影中不乏能让观众从恐惧中找到快感的元素,这与恐怖电影本身具有的美学价值有关,因为只有能让人们产生审美体验的事物才能合理存在并继续发展。通过对恐怖电影发展史的简单梳理并分析其美学价值及给观众带来的审美体验,还原恐惧之为美的本来面目,为恐怖电影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谋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道德意志自由本体能否"呈现",人对此本体是否具有"智的直觉",是20世纪新儒学理论代表牟宗三与康德对判的中心论题,也是牟宗三新儒学核心之心体论拱心石.这一争论聚焦于心体是否可能以"当下顿现"取代对未来的信仰.牟氏的心体圆顿缺乏实践中介而终究落实于心体自身的审美境界感,并以更为自觉、强烈的现代性时间观批判重构了康德判断力批判.牟氏道德哲学及中国传统心性之学的现代性意义实质是美学性的.牟宗三哲学的美学性质是超出牟氏儒家伦理本位情结并被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与中国美学史均忽视的一大课题.牟氏坚持道德心体超出审美境界的本体"呈现"与"直觉",实际突破了通常囿于艺术形式美与情趣生活美的美学视域而凸显出作为伦理行动的美.牟氏的道德理想主义心体论复现并发展了作为中国儒家美学深层代表的伦理行动美,而中国美学研究长期以道家美学及艺术学研究为主干.牟氏围绕伦理审美境界对心体意向宏大而精微的研究,客观上为20世纪中国美学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并成就了一种根基于中国传统的元美学.  相似文献   

8.
作为两宋理学的集大成,朱子哲学在中国文化史上可谓“致广大,尽精微”。自其形成以来,历代的批评不绝如缕、代有其人,从陆象山的“见道不明”到王阳明“伯者的学问”再到牟宗三的“别子为宗”、“只存有不活动”等等,清晰地表现了一条从批评、纠偏到抗衡的轨迹。正是这些批评,昭示了理学的另一进路。朱子由于始终坚持以普遍诠释超越、落实超越的进路,因而不仅将道德理性存在化,而且也将人性“生理”化了,这既决定了他对佛禅的忌讳,对理学“向上一路”的回避,同时也制约着他的宇宙论体系及其走向。所以,以普遍意识置换超越精神,既是朱子哲学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其以后屡屡遭到批评与纠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朱璟 《美育学刊》2020,11(2):I0007-I0007
每一时代的学术研究都应当植根于当时的社会需求,无论这样的呼应是源于自觉还是默契,也无论是表现为高昂激荡的浪潮还是貌似寂静的潜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是当代政治引领的主旋律,也反映着物质生活更为丰饶的国人的内心需求。何谓“美好”?虽然各人认识必不相同,但“休闲的”与“审美的”,当是“美好生活”的普遍内涵,这正体现了《审美与休闲:和谐社会的生活品质与生存境界研究》一书的社会价值与时代意义;同时,对于现实问题的担当与回应,也是其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ZX065,潘立勇教授主持)最终成果的课题属性使然。  相似文献   

11.
"以乐论文"是《文赋》所采用的一种表述方式,陆机用音乐来论述文章,涉及到了文章各个方面的问题,有文章之音声;文章之情感;文章之和谐;文章之文采与雅正等等。更重要的是用音乐来比喻文章,将抽象的文学理论形象具体化,深入浅出,感发人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并且这一表述方式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千百年来"文学是人学"的命题一直在验证着发展着文学创作与生命延续的缠绵不休的关系,文学创作必是体验的,生命体验必是深刻的,我们生活在世界中,有个体的日常生活体验,更有非功利层次上的审美体验,这些体验融化在创作主体的个体性和创作意识中,成为创作的内驱和动力。从生活中来到创作中去,是每个创作者都应遵循的原则,创作的本真就在于生活,在于个体的生命体验的生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研究禅思维和审美的关联。通过对禅修的三种境界进行具体分析,揭示其中所蕴含的审美意蕴和规律,从而突显更高的审美品位与人生境界。吸纳和融合禅宗文化的精华,对于感悟生命,创造和欣赏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玉米》通过语言自身的自我指涉功能,将政治的意识形态融化到日常的生活中,表现出对时代创伤体验的潜在伤痛。在小说中,通过这种创伤的体验给出了一个现实中的历史,反思历史该如何构建。荒诞的历史所留下的灾难让作者把内隐的悲剧形式融入到平静的生活中。因此,《玉米》无论是在内容的深度,还是审美方式上都以其独特的价值成为这个时代的经典。  相似文献   

15.
音乐欣赏是艺术活动的重要一环,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指导大学生欣赏音乐,提高 审美素质,应从用耳去“听”——感知音乐;用“心”去听——体验情感:用“脑”去听——深化理解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时间是一个抽象概念。体验哲学认为空间概念的形成先于时间概念,对大多数时间概念的定义和理解都是借助空间概念、通过隐喻的形式来实现的。认知语言学认为时间概念是由空间概念隐喻而来的。本文通过从体验哲学的角度探讨语言中有关时间的空间隐喻,说明隐喻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7.
“和谐”作为一种理想的价值观念,历来被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思想家所追求。在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哲学作为当今时代真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哲学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出发,对泛体育文化研究问题进行了哲学的批判与解析。研究认为,现今的体育文化研究普遍存在着泛化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研究形式上对体育与文化的认知局限;2)研究内容上体育本质与实践价值的失落;3)研究本质上体育的人本价值与情感体验缺失。因而,认为体育文化研究应当以体育中的人之价值的唤醒为根本出发点,转向一种回归情感体验与大众诉求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9.
悖论,虽源于逻辑学,但在语义中则是指言语表层所出现的于情理相悖的语句组合在一起,以反求证。悖论现象在诗歌中所引起的诗性模糊,从美学观点来来看,正是文学艺术的表现。探究悖论的定义以及悖论在诗歌中所表现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可感受到一种审美体验。而这种反衬美、新奇美和壮美的悖论模糊诗性使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进入新的范畴认识领域。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各个环节不断地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让学生真正地喜爱语文,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