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略论中西家庭伦理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精神是家庭本位,西方传统的家庭伦理精神是个人本位,它们各有自己产生的背景。家庭本位和个人本位各有利弊,现代家庭伦理精神的建构应超越家庭本位和个人本位,实现这两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家庭也由传统走向现代。我国传统的以父子关系为主轴,以“孝”为棱心的传统家庭伦理发生深刻变化,取而代之的是平等的夫妻关系为中心的现代家庭伦理。在现代家庭伦理建设中,既要发掘蕴含于传统家庭伦理中优良的人文资源,更要与时俱进,对之进行现代价值的再创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重构现代父子伦理和现代夫妻伦理。  相似文献   

3.
加强现代家庭伦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家庭也由传统走向现代.我国传统的以父子关系为主轴,以“孝“为核心的传统家庭伦理发生深刻变化,取而代之的是平等的夫妻关系为中心的现代家庭伦理.在现代家庭伦理建设中,既要发掘蕴含于传统家庭伦理中优良的人文资源,更要与时俱进,对之进行现代价值的再创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重构现代父子伦理和现代夫妻伦理.  相似文献   

4.
秦汉时期,三代以内的小家庭取代传统的宗法制成为社会政治的基础,非家庭本位的官僚系统成为社会政治的治理主体,这对家庭伦理以至社会生活产生了根本性影响。秦汉时期以三纲为代表的儒家家庭伦理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皇权的获得、传承都依据家庭伦理;作为政治治理主体的官僚阶层虽然是非家庭本位的,但在治理的目的和治理的方式上都要依据家庭伦理;一般民众在家庭内外的生活中都是依据家庭伦理做人做事,把家庭伦理置于治道以至皇权之上。秦汉时期奠定了其后中国传统社会家庭伦理的基础,在今天的社会大转型中,作为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和社会政治指导思想的儒家学说须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实践,正推动着我们的整个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而积数千年历史之久的中国家庭传统伦理关系也开始向新型法理关系转变,并随之推动了以法理关系为基础的新型家庭模式的逐步建构。  相似文献   

6.
当前壮族家庭伦理问题的突出表现在:夫妻伦理关系情与理失调,离婚和婚外恋现象逐年增多;亲子伦理危机重重,传统孝道淡化,亲子关系疏远,家庭教育中重知识轻道德、重言教轻身教的问题突出;早婚早育蔓延、结婚彩礼超高.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变迁、频繁的社会流动、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现状是诱发家庭伦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现代家庭伦理与传统亲子、夫妻伦理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是否应当以及如何继承、发扬传统的家庭美德,这是当代中国家庭伦理建设所必须回答和解决的一大课题。本文以现代家庭伦理成因的“源原之辨”立论,认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伦理,应立足于家庭关系变革的现实(“原”),扬弃历史地形成的家庭伦理传统(“源”),根据“原”的要求对传统家庭伦理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从而实现“原”“源”的现代整合。并就“代际”关系危机和婚姻关系情、理失调的现状,具体阐释了传统亲子伦理和传统夫妻伦理在建设现代家庭伦理中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冲突与融合——现代家庭伦理教育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家庭伦理教育出现了功利化倾向、代际关系错位等问题。这些问题与中国正处于家庭伦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特殊时期相关;也是代际伦理日益显露的结果;并且更与家长自身的素养息息相关。作为家长,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营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有助于使家庭伦理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以"孝"治家,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伦理遭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影响着家庭和社会的安宁祥和。随着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关系的变迁,家庭伦理也发生急剧的变化。一般而言,个人生活得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拥有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家庭这一细胞对社会的正常运行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有必要解决好家庭伦理问题,使其良性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的和谐构建。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家庭伦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规范着农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农村家庭关系和谐与社会关系健康存续的支撑和保障。传统农村社会中家庭伦理主要是父子、夫妇、兄弟等“三伦”。这三伦因农村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辩证对待传统家庭伦理与道德理性积极调控相辅相成,应成为现代农村家庭伦理建设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由“管”性校长向“理”性校长转变,关键在于:成为一个伦理型校长,它意味着校长必须善于运用符合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的方式来管理学校。对一个伦理型校长而言,需要具备相应的伦理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的伦理精神是"家庭本位",西方伦理精神则是"个人本位"。"家庭本位""个人本位"分别促使中西方走上了伦理本位和经典的西方式的封建社会。"家庭本位"和"个人本位"的互补融合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形成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状态的标志。个体对家庭的依赖程度以及依赖时间之长短会因进入文明社会时所面临的历史背景之不同而有所区别。因此维持中国传统家庭和西方家庭关系的伦理规范和秩序就有所差异。但家庭伦理的基本构成却都包括这样一些方面:家庭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缔结婚姻的目的、意义;以及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结构形式和人伦关系的复合体。从外部看,家庭是基于不同性别,通过婚姻缔结而成的结构单位。从内部看,家庭是以血缘为纽带,由人伦关系维系的结构单位。从家庭视角来看,英语句子的成立标准也具有双重性,受句法结构和语法伦理双重制约。从形式看,英语句子是基于不同词性,通过主谓共现而建构的结构单位;从内部看,英语句子遵循"一致关系"这个语法伦理规约。  相似文献   

15.
王景  朱红祥 《文教资料》2008,(27):100-101
农村和城市家庭在教育观念上都表现出明显的知识本位倾向.知识本位取代伦理本位成为家庭教育现的主流意识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德性本位是家庭教育观的主体性回归,家庭教育观必须回归到教育的德性上来,重视德性生命的独特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当前家庭伦理关系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构建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应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充分汲取儒家传统伦理精华,发扬家庭孝道伦理;确立新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加强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传统社会伦理与家庭伦理具有同构性。在社会转型之际,社会伦理应再造,家庭伦理也应重新定位,它们各有自己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普遍伦理应全球化的要求已成为思考伦理问题的有效背景。家庭伦理因此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理解,也许这种理解就是一条道路。只有在此道路上,我们才有可能把捉其存在,厘定其范式,应和其召唤。从而,获得家庭伦理与人的相互圆融,相互宽宥。  相似文献   

19.
普遍伦理应全球化的要求已成为思考伦理问题的有效背景。家庭伦理因此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理解.也许这种理解就是一条通向真理的道路。在此道路上,我们就有可能把握其存在、厘定其范式以及应和其召唤。从而,获得家庭伦理规范与人的存在的相互圆融与相互宽宥。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传统伦理关系虽然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由血缘、地缘为主的伦理关系向以业缘为主的伦理关系转变;由“孝”与“忠”为主的伦理关系向权利与义务结合的伦理关系转变;由上下等级为主的伦理关系向以平等为主的伦理关系转变。然而在当代中国,伦理关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加以调整,促进中国社会伦理关系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