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朝政日非;何进欲诛宦竖,密召诸侯进京,董卓接诏即统大军进犯京师;宦官诛杀何进,造成宫中大乱,董卓乘乱控制了朝廷,妄行废立,激起公愤;曹操发矫诏,召集十八镇诸侯共讨董卓;各镇诸侯自相吞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天子诏命征伐诸侯,先后破吕布、除袁术、灭袁绍、收降刘琮;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而导致三国历史形成。章论述了三国历史的形成及其教训。  相似文献   

2.
(一)文学的生命在于真实。只有敢于反映社会生活真实的作家,其作品才能留传后世。曹操之所以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创作的写实精神。曹操创作最突出的特点是用诗歌反映了汉末魏初这个历史转变期的时代真实。首先,曹操的诗歌反映了汉末上层统治者的权利之争,终于导致天下大乱和人民惨遭苦难的生活。史载:中平六年(公元189),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何太后听政。此时太后的哥哥何进独揽大权。何进谋诛宦官,召董卓入京,事泄,宦官张让等杀死何进。董卓入京  相似文献   

3.
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为了除掉奸佞的宦官,请来在外面当了多年山大王的董卓帮忙。谁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董卓这家伙霸道、狠毒、阴险、贪财、好色……谁都拿他没办法。  相似文献   

4.
东汉末期,宦官集团与外戚集团争权,导致董卓专权乱政。董卓被大将军何进召入洛阳后,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献帝,自为相国。他凶暴淫乱,杀戮成性,纵兵为虐。初平元年(公元一九○年),各地以袁绍为盟主,联军兴师讨伐董  相似文献   

5.
【前面的故事】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借平息宦官之乱的机会,带兵入朝,并乘机废了汉少帝,另立9岁的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自任相国,强取豪夺,残害忠良。朝中之人,敢怒而不敢言。当时任骁骑校尉的曹操自告奋勇,谋刺董卓未遂,逃出京城,随即联络各镇诸侯,共谋讨伐董卓。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也追随北平太守公孙瓒来到讨董大军之中。联军以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长沙太守孙坚(孙权之父)为前锋,董卓则派出大将华雄迎战。由于联军内部不和,各怀异志,连战皆致,大将鲍忠被华雄斩于马下,孙坚也吃了败仗,连头巾都落到了华雄手中。联军锐气顿时大受挫折。  相似文献   

6.
这里简单说说曹操、刘备、袁绍、孙权、董卓几个诸侯的用人!  相似文献   

7.
论三国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自古以来人们多有评价,但都因时代的、历史的局限性而未能把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历史关系阐述明白。下面我就以现代人的眼光来阐明我自己的观点。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再加上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各方诸侯也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势力不断强大,形成割据纷争的局面。当时诸侯当中,以曹操和袁绍势力最大。曹操采用袁绍谋士许攸的建议,打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又“挟天子令诸侯”,为后来魏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但魏之灭亡也是源于曹操的:①曹操不能以民为贵。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  相似文献   

8.
董卓的凉州兵纪律散漫,简直强盗一样,可是战斗力真强,加上关东诸侯各怀鬼胎,打了小半年,一点进展也没有,终于粮尽一哄而散。至于汉朝的老官僚们,就更没用啦——比如皇甫嵩时领大军屯在扶风,长史梁衍劝他讨伐董卓,他不但不听,还自动接受了董卓的领导,整个儿一汉贼。诸侯讨董的过程中,只有四个人冒了出来。一个是曹操,冒进到荥阳汴水,被徐荣打  相似文献   

9.
建宁事变和中平事变的结果完全不同,是由于士大夫在两次事件中对待中央朝廷的态度不同。董卓入京,袁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董卓入京直接导致了朝廷的混乱;袁绍又尽诛宦官,以致皇权愈加式微,是袁绍的策划开启了瓦解东汉政权的序幕。而士大夫心态的转变无疑也是导致东汉政权瓦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董卓之乱自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董卓率兵进入洛阳起,到初平三年(公元192)董卓被王允、吕布所杀,共历时4年。董卓之乱时间虽短,却使东汉朝政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汉室衰微,三国群雄在此期间先后登场,成为三国乱世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话说天下大势,越来越乱。灵帝那败家子也翘了,朝廷局势错综复杂,宦官四起,外戚也不甘寂寞,于是就宦官杀外戚,外戚杀宦官,乱杀一气。想不到杀出了个董卓,K,说起董卓那小子我就来气,什么本事没有,就会溜须拍马,就这样也能上去。不过他上去也是白搭,我敢肯定,他绝对不得好死。话说董老贼在那得意的时候,已经是天下大乱了,先是有袁绍大骂他之后招兵买马,准备干他。又有曹操假借献刀要刺杀他,虽然没成功,但是这次刺杀事件令曹操的人气值飙升,羡慕ing……在曹操跑路的时候又制造了吕家灭门惨案,这是曹操人生中的一大败笔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  相似文献   

12.
在汉末三国时代,诸侯混战,天下大乱,人口迁徙活动频繁,《三国志》作为一部记载三国时代历史的专著,不仅含有大量政治、军事以及人物等史料,而且通过其书也可了解当时的人口迁移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东汉末年,各诸侯在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也展开了挟持汉献帝的角逐.董卓等人挟持天子败亡以后,曹操奉迎汉献帝迁都许昌,获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地位,曹操的这一举措尽管给他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但也使他获得较多的政治利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宦官制度源远流长,明代宦官人数之众多、机构之庞大、职能之全面在中国历史上堪称一绝.明代宦官专擅朝政局面的出现,严重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宦官如何能够得到如此特殊的地位,值得研究.本文试图从宦官的职守来看宦官在明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温酒斩华雄》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回,当时的形势是:十七镇诸侯组成的联合讨伐董卓大军,兵进汜水关,遭遇到董卓虎将华雄的阻击。交战后,华雄连斩了联军方面的四员大将,形势十分急迫。盟主袁绍召集诸侯首领开会商讨对策,诸侯首领个个吓得心惊肉跳,“众皆失色”,华雄有如此大的威慑力量,已在读者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联军中还没有地位的关羽站出来主动请求出战,关羽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引起了诸侯首领的争议。袁绍、袁术兄弟以蔑视的态度不同意关羽出战。曹操却为关羽辩解,并斟一杯热酒让关羽饮了壮威。关羽酒不喝,提刀上马出战。在一杯热酒“尚有余温”的短暂时间里,关羽已斩了华雄,将华雄的头提回中军帐里,掷于众诸侯面前。  相似文献   

16.
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宦官之祸超过汉唐,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明初太祖朱元璋禁止太监干预朝政,到成祖朱棣重用宦官,至宣宗朝秉笔太监当权,形成了宦官专权局面。明代宦官专权形成的原因,首先,是明代君主集权专制制度发展的结果;其次,是宦官机构完备的结果;再次,是宦官对厂卫操纵的结果。总之,明代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7.
历史如水,在中国这条大河上流过,时而平缓,时而湍急。诸侯混战的春秋,三足鼎立的三国,国富民殷的隋唐,疆域辽阔的元代。华夏儿女用神奇的双手缔造着不朽的传奇。  相似文献   

18.
东汉末年,由于桓帝"禁固善类",灵帝杀害窦武、陈蕃等大臣,流放上疏反对"妇寺干政"的议郎蔡邕,致使宦官弄权,十常侍朋比为奸,朝政日非,天下大乱,引发了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群雄并起,乘机扩展自己的势力,不少人都欲取汉天下而代之.但后来,如董卓、袁绍等好几家不可一世的豪强势力都失势丧身,未成气候;而出身于宦竖之家的曹操,和虽为皇室之冑,但已为"积草履者"的刘备,却能起于乱世,最后与继承父兄之业的孙权,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这其中有很多有关人才学方面的经验教训,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重点提示】慧眼识英雄,美名传天下。【原文片段】(董卓闹洛阳后,曹操发诏聚诸侯于虎牢关前讨伐董卓。绍举目遍视,见公孙瓒背后立着三人,容貌异常,都在那里冷笑。绍询问一番后命刘玄德坐于末位,关、张叉手侍立于后。)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  相似文献   

20.
明朝的宦官     
宦官,亦称太监、阉官等,是历史上一个很特殊的阶层。宦官朝夕侍人君之侧,影响皇帝视听、左右国家政治。秦汉以降,历朝都有宦官干政,然“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廿二史札记·东汉宦官》)。明代宦官干政,是中国宦官发展史上的最高峰。若从历史的高度,俯瞰明代社会,可见一队队骑高头大马,着华衣丽服的宦官,活动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本文拟对明朝宦官干政的历史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