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创造出了一种百姓易于接受的且具有直观性、感染力强的宣传形式——宣传画、漫画。它的出现,唤醒了苏区民众参加革命,创新了苏区宣传形式,推进了苏区的文化建设,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革命文艺是中共革命事业的重要元素。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创建的红军在苏区斗争中形成了运用革命歌谣宣传动员的传统。由于反"围剿"战斗失利,数支较大的苏区红军先后长征转移。长征途中红军尤其重视部队的宣传动员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文艺宣传机构,宣传形式多样,革命歌谣成为红军宣传动员的重要武器。以红四方面军为例,革命歌谣在长征途中激励将士行军、鼓动红军战斗、策反敌方士兵、动员民众拥军、团结兄弟部队等宣传动员中发挥了重要功用,是革命文艺运用于宣传动员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3.
《下一代》2012,(10):4-6
1931年12月底,33岁的周恩来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就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这时苏区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军民已连续粉碎了蒋介石的三次反革命"围剿",红军和苏区根据地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蒋介石对此惊恐万状,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灵魂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精神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红色政权建立、革命道路的探索和苏区革命果实的保卫实践中,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苏区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外化为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工农红军和苏区群众的精神面貌,而且是各个苏区的广大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强大精神支柱,是苏区军民克敌制胜的法宝。从历史发展的文脉而言,它的原生形态是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客家精神,它有自己的生化规律,对今天加强党的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重视宣传工作是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川陕苏区不仅设立了专门的宣传机构,而且还有专人负责宣传;宣传工作内容也丰富,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卫生等诸多方面,呈现出紧贴形势、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效果显著,有的放矢、针对性强等鲜明的特点。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川陕苏区的宣传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红军队伍的壮大、苏区的巩固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右江、左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他作为红七军、红八军总政治委员和前敌委员会书记,带领苏区军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政权,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苏区建设中,邓小平同志以一个卓越革命家的胆略和才智,重视和关心苏区文化教育事业,大兴办学之风,积极开展干部教育、普通教育、社会教育和平民教育,提出了许多卓识的教育主张。邓小平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活动,是邓小平革命教育思想的萌芽。一、邓小平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建设中十分关心和重视教育事业1、重视社会宣…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路上创作出许多激昂振奋、乐观向上的诗歌,表达了红军英勇、乐观的精神,描绘了军民鱼水情、民族一家亲、官兵同甘苦的动人场景。它以官兵同写、写实逼真、朴实真切、雅俗兼具等特点而深受红军和群众的喜爱,充分发挥了诗歌鼓舞战斗意志、激发革命豪情的宣传动员作用,成为党和红军争取胜利的有力武器,也为红军长征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和红色文化资源。对长征诗歌创作的探析,有利于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中央苏区时期,党领导苏区军民在进行土地革命、建设苏维埃政权的同时,大力发展文艺事业,文艺活动和文艺创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大背景下,苏区文艺承担了使命担当。瞿秋白等共产党人身先士卒,团结了一大批革命艺术家。从苏区实际情况出发,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立足创新,开展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革命文艺活动,在实践中创作出了一大批鼓舞人心的文艺作品。在这场革命的文艺运动中,中央苏区戏剧尤其彰显了历史的革命风采,既鼓舞了士气、积蓄了战斗的力量,又在舆论宣传方面扩大了影响。苏区革命文艺的历史功绩是巨大的,其文艺价值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当时称作苏区。苏区的文艺活动在红军部队里最活跃。红军部队很重视文艺的宣传鼓动作用,每到一地,就向群众作宣传,有些标语口号就采用了歌谣体的形式,有的还直接用民歌小调编成歌词。一九二九年一月,工农红军第四军从井岗山东征江西、福建时,颁布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布告》就是用歌谣体写的。部队还采用化装宣传,扮成土豪和农民,土豪头戴绿绸高帽,身穿  相似文献   

10.
鄂豫皖苏区的文化教育建设是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苏区人民革命斗争的产物。苏区的文化教育建设,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苏区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实际,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和红军指战员的力量,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逐步建立和发展。它作为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对传播革命思想,支援革命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后来中共领导的各个时期的文化建设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区时期,党领导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对内建设根据地,对外反抗“围剿”,形成了苏区精神。本文以《红色中华》为例,从提倡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深入实际调查、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坚决揭露腐败行为和弘扬无私奉献精神等五个方面着手,阐释了革命媒体为苏区精神的形成提供了舆论阵地,鼓舞了苏区的革命群众,推动了苏区精神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全国第二大苏区。文章以川陕苏区女红军为考察对象,采用群体研究方法,考察该区域女红军群体特征及工作职能的状况。川陕苏区女红军包括鄂豫皖入川女红军和川陕苏区当地女红军两部分,该群体年龄小人数多;家庭出身普通;文化程度较低。与其群体特征形成反差的是,她们在川陕苏区建设中的作用则更为引人注目。其工作职能涵盖战斗、游击、宣传、医务、内务等方面,工作种类多,分配科学,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为红色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开展的大规模反“改组派”斗争,杀害了大批优秀党政干部、红军指战员和革命积极分子。这场在革命阵营内部开展的反“改组派”斗争是一起历史冤案,它也是直接导致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苏区漫画是苏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斗争、壮大力量、勇于牺牲的重要革命宣传形式之一。中央苏区漫画的创作方法从当时实际的革命政治动员需要出发,其目的是唤醒民众、团结力量、共同抗争,带有鲜明的阶级性、斗争性和革命性等特征。中央苏区漫画宣传的政治动员作用主要体现在革命动员、战争动员、建设动员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15.
红军长征途经果洛州班玛县,时间虽短,但红军模范遵守群众纪律、宣传抗日主张、播撒革命火种,给班玛牧民群众留下了美好印象.红军长征精神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发扬,军民鱼水情深的血脉关系在这里得到赓续和拓展.挖掘班玛红色资源,继承弘扬长征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色中华》是中央苏区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报刊。它及时引导苏区民众选择正确的社会信仰;宣传了党的社会主张和党制定的社会制度;围绕建设苏维埃新社会,充分发挥了中央政府机关报的宣传、动员和批评等功能,成为鼓舞苏区军民进行苏维埃新社会建设的号角,对苏维埃新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在川北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这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苏区。为发展经济、稳定金融、保障供给.川陕苏维埃政府先后发行“铜币券”、“银币券”(含布币纸币).其中以布币为大宗.这是在特殊条件下所出现的特殊现象。但它对红军的壮大和苏维埃政权的运转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对苏区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革命文化,是在红军部队、各级党委和苏维埃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广大军民的积极参与下,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逐步发展起来的,它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历史作用主要表现于思想认识、宣传鼓动、瓦解敌军、文娱生活和文化增长五个方面通过对其历史作用的论述,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央苏区革命文化的历史发展风貌。  相似文献   

19.
苏区精神是中国苏维埃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风貌的总称。加强苏区精神的研究和宣传是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新的历史时期,苏区精神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具有特殊的意义,应采取措施加强苏区精神研究和宣传。  相似文献   

20.
1934年秋至1935年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领导苏区军民,与入侵苏区的敌人进行了艰苦的斗争,有力地掩护了主力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坚壁清野,储粮筹款,扩大武装,反对“左”右倾错误,严惩叛徒,为中央苏区三年游击战争的坚持和发展,作了一定的物资上、军事上、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