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令人欣喜的三月终于来临,春天的帷幕哗的一下拉开了。在原野上,在河堤边,在公园里,是什么让我们一眼就认出了春天?勿庸置疑,是树!树让眼睛享受到各种绿与五彩缤纷的盛宴,让呼吸中时刻弥漫着清新润泽的气息,枝头鸟儿的啁啾和风掠过树梢的沙沙声使冻僵的耳朵也渐渐复苏……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在这个栽种下希望的日子里,我们是不是该给地球添上点绿色?要知道,树给予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愉悦哦。  相似文献   

2.
曹霞 《重庆师专学报》2007,26(2):98-101
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作为早期表现主义诗歌的先驱,他的诗弥散着一种特有的自我表现气质。诗人怀着一种负罪感,以极为含混和隐晦的语言通过不同的人称和形形色色的人物折射出“我”的形象,昭示着诗人那颗忏悔与渴望解脱的心。  相似文献   

3.
“忏悔”所以能够成为热门话题,乃是转型期内社会心理层次对道德良知和真诚的渴求与期待,并上升至意识高度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结果。同时,也是在时代环境因素许可的条件下,日渐细密的专业分工使得知识群体在学科范围内谋求开拓生存空间与延展学术生命的自然反应。  相似文献   

4.
孙犁晚年因对妻子的“惭德”而引发的“忏悔”意识,是一个执着于追求自身人格完善的现代知识分子,是在关于个人的叙事伦理和人的生存应遵循的基本道德的理性伦理之间徘徊、犹疑的观念产物,它是个性主义与人道主义、感性生命与理性规约及传统道德与现代生存欲求等多方冲突所提出的一个历史话题:作的“忏悔”,其意义并不仅在寻找良心的自慰,达成心境的安宁,他把生命的感觉真诚地敞开,意在伦理失范、价值失据的当代,吁求建立感性生存与理性生活和谐统一的生命样态,让所有合理的东西洗去污垢,优美地存在。  相似文献   

5.
~~我们都发疯了,谁来忏悔……@任鹏杰  相似文献   

6.
苏格拉底死了——我的忏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也许以为,忏悔——揭自己的短,是丢人的事。在我们看来恰恰相反。忏悔其实是一种最为难得的美德,是一个人走向成熟所必须经历的反思。由此,编者不禁想起老子的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沈为慧老师的忏悔,正是自明自强的表现,就因为这一点,她或许始终是平凡的,但却可能变得不再平庸。  相似文献   

7.
2009年有这样四则媒体报道,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其一:英国智库“新经济学基金会”依据不同工作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不同影响所进行最新基础研究显示:银行家也许能为自己或银行赚很多钱,但却是社会的负担。他们每创造1英镑的财富,就从社会取走7英镑,有“损害社会的影响”。广告商鼓励高消费,激起人们永不满足的欲望。  相似文献   

8.
细细品味梁晓声的《毛虫之死》,恰似饮了一碗苦口的“良药”。章写得极为精彩,笔认为亮点有二:  相似文献   

9.
陈思和 《新读写》2008,(11):15-15
巴金写《随想录》的出发点非常明确,就是要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个人的反省,正如他在后来所写的《随想录》合订本新记中说的:“拿起笔来,尽管我接触各种题目,议论各样事情,我的思想却始终在一个圈子里打转,那就是所谓十年浩劫的‘文革’……住了十载‘牛棚’,我就有责任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受难。”  相似文献   

10.
根据工作的安排,我们来到了一所乡镇初中听课。今天听的是一节数学课,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依据手中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 忽然,我看到了他,像只沉默的羔羊。又像冬眠的青蛙,缩着脖子,半趴在课桌上,眼睛似睁似闭,岿然不动,与热闹的课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相似文献   

11.
我永远也忘不了我的老师乔伊斯·库珀,永远也忘不了她给我们上的那堂课。  相似文献   

12.
正什么是仪式?小王子问道。这是另一件经常被人们遗忘的事情。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比如说,那些猎人就有一种仪式,他们每星期四都和村子里的姑娘们跳舞,于是,星期四就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我可以一直散步到葡萄园去。如果猎人们什么时候都跳舞,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钟声,紧扣着神州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的大门,把正腾飞的东方巨龙带入了本世纪的最后几载。21世纪的大门正在打开。我们骄傲,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我们自豪,我们将担负起建设新世纪的重任。在迎接新世纪曙光之时,我们放声高唱:“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立于世纪之交,我要真诚地呼唤:让我们都来热爱自己的祖  相似文献   

14.
做教师后,听到别人在我面前说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时我总会自嘲地笑笑。其实,这不外乎是一份职业罢了,若说与其他职业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教师面对的工作对象实在太过纤弱,需要用真挚的爱心去呵护。  相似文献   

15.
微来微往     
《母婴世界》2014,(4):12-13
本期精彩:“3.8微活动——为‘她’说一声谢谢”精华链接 在3月6日~3月9日期间,《母婴世界》微信公共平台举行了妇女节特别活动:“3.8微活动;为‘她’说一声谢谢”。活动期间众多微信网友踊跃参加,对那个“她”的祝福语如雪片般飞到咱的平台,小编可说是应接不暇呀!于是,我们从中挑选出5位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借由杂志平台把他们的祝福传递给他们心目中的那个“她”……  相似文献   

16.
在红网论坛,网友转了《棚户区内的一名“无腿”老师》的帖子,爆料湖北宜昌城郊,有位名叫向新的重度肢体残疾的“老师”,在木板搭建的房里,开办“农民工子女补习班”,已为200多名农民工子女补习过功课,深受家长好评。  相似文献   

17.
“骂老师”本姓马,四十岁左右,顾“名”思义,便知他常常骂人。这不,他又在开骂了。  相似文献   

18.
苏格拉底说过:“认识你自己。”其中“自己”一词,小而言之,可指个人,大而言之,则指整个人类的历史。人生一世,若对自己的群体历史一无所知,将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甚至可以说,人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体会过去和创造未来。体会过去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读书。  相似文献   

19.
心理加油站 珍珠与沙子 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年轻人,毕业以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感到非常失望.多次的碰壁经历,让他伤心绝望,为何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匹"千里马"?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